《地球上的星星》和《我亲爱的甜橙树》:雅斯贝尔斯教育理念的银幕投射

    赵光平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1]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和巴西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很好地诠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这一教育理念。印度和巴西分处于地球的东西方,文化上有极大的差异性。《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关于学校教育的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部社会教育电影。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故事,尽管故事背景存在着很大不同,但却表现了同一个主题:用爱唤醒孤独无助的孩子的灵魂。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个天赋极好却又浑浑噩噩的孩子灵魂被唤醒以后,发挥潜能从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这两部电影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2]因此,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3]

    一、爱是教育的原动力[4]

    雅斯贝尔斯认为:“爱的施予,例如在教育中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并非降低格调”,“而是达到自我升华。”[5]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施教者必须是具有爱心之人,才能唤醒孩子蒙昧的灵魂。“一个真实的自我与另一个真实自我之间的爱的沟通,包括了对一切事物、对世界和对上帝的爱。随着相互沟通所包含的内容愈多,沟通本身愈加进展,沟通的达成有赖于客观的内容,而这些只有通过互爱的人才变得实在起来。”[6]爱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安慰是唤醒灵魂的第一阶段。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伊夏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印度中产阶级家庭里,但伊夏是一个三年级的留级生,简单的算术和拼写都不会。伊夏的种种表现让父母非常绝望,无奈的情况下,他被送到了寄宿学校。从此伊夏孤独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他的世界黑暗冰冷没有爱,他对周围的一切已麻木无感觉。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感觉到这个孩子的异样,他来自启智学校,了解这样的孩子。而且尼克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孩子,当年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发掘了他的才能,使他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老师。因此,尼克决定帮助这个无助的孩子。尼克翻遍孩子的作业本,了解到伊夏有读写障碍,并且发现了他绘画的天赋。尼克老师首先尝试激活伊夏的灵魂。在课堂上他讲了很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是有读写障碍的,伊夏突然打起精神来认真地听讲了。下课后,尼克老师悄悄地跟伊夏说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伊夏的眼神灵动起来了,原来地球上有自己的同类,伊夏不再孤单了。以后尼克老师每天给他上小课,伊夏克服了读写障碍,学习成绩跟上来了。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有了尼克老师的慰藉,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影片最后,家长接伊夏回家过暑假的时候,他对尼克老师恋恋不舍,一再跟老师拥抱,电影最后定格在尼克老师高高地举起伊夏的画面上,非常温暖感人。

    《我亲爱的甜橙树》主人公泽泽是一个生活在巴西偏僻乡村的6岁男孩。他父亲失业,母亲有病,家里气氛沉闷压抑。在视听语言上电影也极力营造一种黑暗的色调,比如圣诞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黑暗得看不清人的样子,感觉这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家庭,没有一点亮色。幸亏院子里有几棵树,他把一棵甜橙树想象成是一个小伙伴儿,起名叫“小不点”。泽泽每天和甜橙树一起对话,把甜橙树想象成是一匹“骏马”,骑着“骏马”飞驰天外。由于他精力过剩无处宣泄,经常惹是生非,因此父母对他非常绝望,他在家里的待遇就是每天都会挨打。镇上有一个中年人叫老葡,每天开着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泽泽为了显示自己的胆量,于是站到老葡汽车的保险杠上,结果被老葡发现,气愤地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打他屁股,让好胜的泽泽很没有面子,从此泽泽和老葡结了仇。后来泽泽的脚被刺伤了,老葡发现后载着他去诊所包扎伤口,他发现泽泽是一个勇敢的男孩。他带着泽泽到自己的私人花园,泽泽也带着老葡去参观了自己的秘密花园。在泽泽的描述中,一片简单的竹林中,隐藏着狮子黑豹等各种动物,是一个偌大的动物园。老葡发现这个孩子太有想象力了,能夠无中生有地想象出各种动物,这是难得的天赋。他对泽泽愈发关爱有加,泽泽也把老葡当成精神上的父亲,两个人产生了一种胜似父子的亲情。终于泽泽在老葡这里感受到了爱,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无论是《地球上的星星》还是《我亲爱的甜橙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是生活在一种缺乏爱的环境中,而且都是问题少年,“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7]。如果不是尼克老师和老葡的出现,及时给予关爱,孩子的性格成长就会扭曲,成为有严重性格缺陷的人。伊夏可能成为一个呆傻之人,泽泽可能成为犯罪之人。而尼克老师和老葡的出现,给了这两个孩子情感上的安慰,使两个孩子的人格发展逐步健康、完善,成为情感丰富、在艺术上有所创造的人。

    二、潜能上的发掘

    “升华、实现潜能、成为你自己是爱的三个维度,同时又是爱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部分。”[8]实现潜能是唤醒灵魂的第二阶段。“教育家蒙台梭利给教育下了新的定义: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发展。”[9]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10]。据说一般人的潜能只发挥了5%,而95%都荒废掉了,这就需要教育去唤醒。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也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11]幸运的是《地球上的星星》和《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小主人公的潜能被发现并发掘出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地球上的星星》里的伊夏是个思维异于常人的孩子,他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不同。在老师看来伊夏是个笨得一塌糊涂的孩子,简直不可救药,家长也气愤至极,但他自己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用绘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要把他送去寄宿学校,他画了一系列画,连起来看就是自己被家人一点点疏远的过程,简直就是放映电影胶片的效果。是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美术方面的潜能,并且针对他存在的读写障碍教他学会拼写和算术,更注意挖掘他的绘画才能。尤其是尼克老师组织了一场全校性的绘画比赛,校长和老师都来参加。伊夏这天凌晨就起了床,来到了室外,观察静寂的自然,湖泊,星空。他的作品《星空下的自然》获了第一名。从来没有过的荣誉感带给他的愉悦,简直难以言表。尼克老师对他潜能的发掘,给了他信心,打开了他人生的新局面,也确立了他人生的方向。

    《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泽泽是个聪明至极、感情丰富的孩子,过剩的精力让他一方面出去惹是生非,一方面在家里想象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美好世界。在后院他造了一架带螺旋桨的“飞机”。先是挖两个坑作为机身,把两个大大的芭蕉叶子摆好作为机翼,然后摆上自行车轮子作为螺旋桨,前面再摆上一个破旧的仪表盘,一架飞机就制造完成了。在想象中他驾驶着飞机带着弟弟飞上天空自由翱翔。带着老葡来参观自己的花园时,面对着单一的竹林,他描述着欧洲的情景,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动物园,这里是狮子,那里是黑豹,那边是非洲大猩猩……让老葡听着惊喜不已,惊叹这个孩子离奇的想象力。而且这个孩子情感丰富,有什么悲伤或得意的事情都来跟他倾诉。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就可以造就一个作家。有了这个发现以后,老葡送了他一支金笔,让他把脑子里的故事写下来。老葡的意外死亡让泽泽伤心到连续几天不醒人事,同时也明白必须写出他和老葡的故事,才能真正使自己活过来。于是他用老葡送他的笔一字一句地写成了作家。

    “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12]《地球上的星星》里的尼克老师和《我亲近的甜橙树》里的老萄唤醒了伊夏和泽泽潜在的能力,尼克老师和老葡都是伯乐,发现潜能并及时挖掘,使得两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个在美术方面有所发展,一个成了作家,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精神成长过程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13]精神成长是唤醒灵魂的第三阶段,自信心的树立是精神成长的一部分。自信心来自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评判,被周围人尊重认可的程度。《地球上的星星》里的伊夏和《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泽泽都得到了帮助,并且树立起了自信心,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里尼克老师最初见到的伊夏精神萎靡,活在痛苦的折磨里。于是,他要帮助伊夏树立起自信心来,激发他的精神成长,他分五步来帮助伊夏。首先翻遍他的作业本,找出他拼写错误的规律,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第二步进行家访,从伊夏留在家里的本子上发现了他喜欢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尤其是一个本子上画出了自己一步步被家人疏远的过程。从一家四口人相亲相爱地在一起,到慢慢地自己离家人越来越远,直到画面上只留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连续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故事,就像放映电影的手法一样,太有想象力了。老师发现了伊夏绘画的天赋。第三步,针对他的读写障碍单个辅导,课余时间对他进行一对一授课,使他克服了读写障碍。第四步,针对他的绘画天赋教学,终于让伊夏享受到了学习的幸福感。但这还不能够让伊夏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必须给他更多的信心。于是有了第五步,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然后尼克老师去游说校长,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绘画比赛,让伊夏的才能展示在众人面前,得到专家和校长老师的认可,那样的荣誉感才能使伊夏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这个孩子终于找到了自信,灵魂被唤醒了。通过这五步,尼克老师把一个精神萎靡的痛苦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小画家,开启了他人生美好的新篇章。

    《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泽泽虽然聪明过人,想象力丰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没有人关注他的心灵。旺盛的生命力无处宣泄,他惹是生非,简直就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孩子。当老葡跟他有了几次交往后,发现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想象力的孩子。他给予孩子关爱,帮他树立起信心。因为老葡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打了他屁股,让他没面子了,所以老葡就从这里重新给他找回面子,载着他从街道上飞驰而过,而他就站在老葡汽车的保险杠上。这个举动让他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找回了面子。老葡又送给他一支金笔,泽泽用这支金笔写下了他脑袋里的奇思妙想,从而成了作家。

    这两部电影中的孩子都是生活在绝望中,幸运的是遇到了能启发他们心灵的人,把他们从深渊里拉了出来,一点点抹去心灵上的黑暗,换上了明亮的色彩,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尤其是帮助他们挖掘自己潜在的才能,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激发出他们丰富的创造力,从而成为有所创造的人。

    四、自由地成为他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4]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追求,也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15]“成为他自己”也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自由地成为他自己”是唤醒灵魂的第四阶段。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体现为成就感,成就感是人类快乐的源泉,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高峰体验,具有一种如醉如痴的快乐感觉。《地球上的星星》和《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小主人公都达到了“自我实现”这一目标。

    《地球上的星星》里伊夏是个连简单拼写都不会的人。但尼克老师发现了他之后,进行爱的沟通,找寻他失败的原因,在感情上给予安慰,發现他的潜能之后,努力开掘,引导他施展绘画的才能。为了树立起他的信心,尼克老师组织了全校规模的绘画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伊夏脱颖而出。这是怎样的自豪感呀,一个笨人竟然成了一个小画家,那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感无法言表。可以说身体里的所有细胞都充盈着成就感,他的灵魂这时候才真正地被唤醒了。他从一个浑浑噩噩的人变得心灵通透、目标明确,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我亲爱的甜橙树》里的小主人公泽泽是个混世魔王,以恶作剧的形式发泄着他过剩的精力。幸运的是泽泽遇到了老葡。老葡发现了泽泽的勇敢,同时也发现了他的想象力。这是非常难得的,具有这样想象力的人并不多见。因此老葡鼓励泽泽把他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还送了他金笔,这对泽泽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肯定。当老葡去世之后,他拿出那支金笔开始了创作,尽管老葡活着时并没有看到他的成果。但当他的作品出版后,就在电影的开头,他开着汽车来到老葡的墓地,把作品拿给老葡看。一定要让老葡看到他的作品是他坚持写下去的动力。他成功了,既安慰了老葡,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原初的含义是‘引出或‘导向,即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从自然性引向社会性,从个体性引向总体性,从单一性引向普遍性,从现实性引向历史性,把人的心灵、精神从低处引向高处等。”[16]《地球上的星星》和《我亲爱的甜橙树》讲述了通过这样的四个阶段唤醒孩子灵魂的过程。尼克老师和老萄用爱把孩子的天赋引导出来,把孩子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最后自由地成为他自己。尼克老师和老葡都是心中有爱之人,他们用爱和智慧激发这两个孩子的生命力,唤醒了他们的灵魂。一个人的灵魂一旦被唤醒,就会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从思想到言行焕然一新了。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接受了教育,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原来是可用之人,发掘了自己的潜能,树立起自信心,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相信他们以后也会像尼克老师和老葡一样用爱去唤醒人的灵魂,把爱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2][4][5][6][7][8][10][12][13][15][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91:4,92,93,1,92,65,30,55.

    [3]朱光明.在传承与交往中成为自己[ J ].教育学术月刊,2008-02.

    [9]唐宁馨.蒙台梭利教育观对我们的启示[ J ].智库时代,2018-06.

    [11]邹进.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学思想概览[ J ].外国教育,1988-03.

    [14][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29.

    [16]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