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

    ◆摘? 要: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与校内各部门形成育人合力。对此,大学就需要将协同育人的思想理念运用于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创新教学思路。立足实际教学,不断完善教育机制,使其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究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措施

    在当前教育形势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坚持党的领导,在协同育人机制的指引下,与各部门形成资源统筹以及育人合力。尤其是在当前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技能的培养,重视道德素质教育,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他们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探究高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多维路径,从而实现教书育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协同效应,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各部门缺乏沟通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的制度。但是,当前所建立的制度不够稳定、高效。在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共青团干、党政、教学部门的共同协作,但实际上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难以形成教学合力。也就导致学校选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认知停留于理论层面,没有将其达到发展的高度来对待。也就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够促进整体实践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发挥他们部门独特优势。若是由一个部门来推动思政工作的开展,其效果十分薄弱。然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整体,各个子系统应当不断地进行协同合作,才能够形成合力。例如,辅导员在负责大学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经费方面会十分有限。心理咨询部门也只是需要学生主动咨询,才能够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若是每个部门都只是关注自己部门的事物,那就导致整个资源十分分散,各部门也无法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协同机制,导致资源出现浪费。

    (二)学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是思政学科的教师,其次是辅导员。然而,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还肩负着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与社会脱节,虽然学生们具备了较高的专业能力,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就业环境,违背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形同虚设。

    (三)教育之间不能有效衔接

    当前高校教育展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教育。同时,还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但是,很显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形成协同育人的目的,不能够让各部门之间形成高效的配合和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教育管理的工作中表现出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学生的思想辅导认同度也不高,这主要是在理念上存在误区。同时,不完善的信息资源配备也会导致各部门的协调性出现问题。

    二、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马克思的合力理论进行合理的利用。合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关键部分,无论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他们都非常重视合力的问题,并且在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合力进行深入的探究,形成了很多理論。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和理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过程中。其次,需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进行,按照系统论的创立者观点,表明万事万物不能脱离系统,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来组成,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其构成要素相互联系、作用、渗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系统论。利用全局和整体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教育,避免在育人的过程中出现系统割裂、脱节问题。

    (二)现实意义

    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个与外界交流增加的时期。在当前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对此,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个子系统应当相互配合、协调,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共同努力。其次,这一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也有利于向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当前,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其育人机制,真正地让协同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让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同。改善当前的现状,提高整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在选择队员的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严格地挑选出适合的队伍人员。在对队伍结构配置的过程中,应当确保中、老、青队员协调,让队伍中具有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还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此外,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用各种方式来强化对队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之前需要做好培训,其中包括道德素质、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让他们更好地去胜任岗位。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的教师,以此推动政治理论及时更新、传递,让他们时刻处于思想前沿,促进他们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评优、晋升,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同时稳定整个教育队伍。

    (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协同方案

    学校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健全对学生们综合素养培养的协同方案,这一方案建设的目的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强化他们的道德品格和思政素质,以此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他们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专长,让他们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学校可以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分数作为考核目标标准,对于学生的各项道德品行、思政政治、行为、职业规划等各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并在考核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将自己的特长展现出来。学生只有在拿到合格的综合素养证书后才能够获得毕业证,对于综合素质的评定应当以一学期为周期。在临近毕业前,将学生的得分导入个人档案之中,将其作为数据依据,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党员发展、政治审查等各个工作开展的依据。这样一來,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中。

    (三)创建协同创新平台

    在对当前大学生向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形成一种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在协同育人资源的基础上去创建协同创新平台。首先,学校可以将课程教学平台作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他们的人文素质心理健康开展教育。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业就业指导、素质拓展等各种课程的建设,达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让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满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们的理论学习,还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搭建管理服务平台,让学校中的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样也能够促进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地进行。完善整个系统的建设,在校园信息建设过程中实现引导和监控,这样也能够促进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头脑清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协同育人是高校发展的新的方向,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育人机制,实现主体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徐晓梅,钱琛.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164-166.

    [2]磨有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7):194-195.

    [3]刘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文教资料,2020(10):94-96.

    [4]李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3):91-93.

    [5]卞学愚.“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0(03):163.

    [6]孙礼纯.“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40-42.

    [7]庄伟.试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法制博览,2019(31):247-248.

    作者简介

    徐松(1990.10—),男,土家族,本科,铜仁市印江县人,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