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表现难美性项群体育考生艺术修养的思考

    任 杰

    摘要:难美性运动项目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性,本文从提高此类项目高考学生艺术意识、艺术鉴赏力、艺术感染力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提高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艺术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4-0107-02

    Abstract:With the combined of sport and the arts, the development of display high artistic quality. The article from three projects , Arts awareness, Art appreciation and Artistic appeal want to explain the ways and means that improve Art Awareness of Difficulty-Artistic Event-Group′ Students.

    Key words: difficulty-artistic event-group; students; art awareness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日益紧密。难美性运动项目的发展,不但是为了满足竞技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为了顺应此类体育项目的发展,国内几所专业体育院校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各个项目(体操、武术套路、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蹦床、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技巧等)的考生,在动作完成的艺术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与许多中学教师只重视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应试指标)、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艺术修养方面进行培养的局面形成了主要矛盾。对从事此类项目招生考试的专家调查表明,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考生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作为基础,将很难生动、准确的完成各类应试动作而通过考试。文章将从艺术意识、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感染力三个层面,阐述提高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艺术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 对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艺术修养内涵的界定

    《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886)中对“修养”一词的解释是:理论、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1]。《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中将“艺术”一词的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2]。”具体说,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艺术与修养相结合,修养对艺术加以限定,有了“水平”高低的要求;反之,艺术对修养又有了“质”的规定。刘仲严先生将“艺术修养”解释为“是对于各种艺术形态的认知、分析、判断、情意与创作,这些艺术形态包含设计美感的人类活动及其产品”以及“个人对于艺术的解析、判断与表现能力的综合体[3]”。本文中的艺术修养则是专指体育类考生中,从事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所掌握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其艺术意识、艺术鉴赏力、艺术感染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这既是对艺术修养的宽泛理解,又是对影响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成绩艺术性方面各因素的综合阐述。

    2 对提高表现难美性项目考生艺术修养的分析

    2.1 对考生艺术意识的培养

    艺术意识是欣赏艺术美的总和的意识活动,它以情感为中介、核心,把感知、理解、想象、认知等心理因素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艺术意识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艺术意识的本质是美的意识。对于应试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考生来说,这种意识应该包括美的知识、审美价值观、审美情感、A审美智能、审美意志等。目前,国内许多中学面对高考升学率等各方面压力,往往只重视体育项目本身对学生技能完成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表现难美性项群对艺术完成层面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美的意识的培养。要想让考生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修养首先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艺术意识。提高学生艺术意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对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的艺术教育力度,特别是美的知识的传授,积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②围绕表现难美性项群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杜绝不健康的艺术行为或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如某些所谓的行为艺术等)。

    ③培养学生使其艺术意识变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将美的意识贯穿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去,特别是在完成各类成套动作时,要将表现美的意识传递给学生。

    2.2 对考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是感性的情感品味与理性的认知评价,鉴赏力的高低、雅俗,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欣赏趣味、审美修养和艺术水平。它不同与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主观的审美。可以说人人都会欣赏美的事物,但未必人人都具备美的鉴赏力。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对各类事物的“深度”认知阶段,对艺术鉴赏力的确立必需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此阶段学生是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事物,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的创造活动。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会表现在对考试服装、道具、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创编,动作的完成与演义;舞伴的选择与配合(体育舞蹈中)等各方面。对考生在艺术鉴赏力方面的培养:

    首先,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类艺术作品,其中“阅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①阅读各种书籍(深入了解各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等以加深对项目本身的理解);②参观美术馆、画廊,观看各类音像资料、各种专业演出(如各种武术比赛、国际健美操、体操等项目大赛等来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③多听音乐(训练乐感),即包括与项目本身相关的音乐形式又包括其他各种音乐形式。如健美操项目的考试音乐多选择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现代音乐,但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节奏缓慢、抒情古典音乐作比较,更易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其次,应注重对学生艺术鉴赏力心理层面的培养。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括感知(感觉和知觉)、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等)、理解(主题理解、意蕴理解等)等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应围绕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美感阶段发展要求,选择适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培养并帮助学生建立以各自体育专项为中心辐射面更广的兴趣范围、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等手段都是提高考生艺术鉴赏力的有效方法。

    2.3 对考生艺术感染力的培养

    表现难美性体育项群所要求的艺术感染力是指练习者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它反映在表情、动作、激情等方面,往往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艺术意识、艺术鉴赏力能间接表现考生的艺术修养,则艺术感染力则是直接表现考生艺术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因为这类考生一般是通过自身条件和技术的直观展示来显示其艺术修养的。无论是一套完整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动作,还是一套精选的武术或技巧动作,如果学生只注意了外部形态动作的模仿或难度动作的完成,而没有内在情感的表现和演义,任何动作都将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的。如果训练中,教师不对学生完成动作时出现的表情淡漠、眼睛无神、内心空荡的情况加以指正和引导,即使套路动作编排得再好、难度再高也不能引起考官的共鸣,也会因为缺乏感染力而丢分。对学生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则需要从考生形体姿态的表现与控制能力的培养、考生专项技术动作完成能力的培养、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三个方面着手。

    2.3.1 考生形体姿态的表现与控制能力的培养

    学生标准的形体和较好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完美的身体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身体机能的完善,而端正的姿态、优美的体形更能使动作的感染力在活动的状态中展现出来。而且,许多体育院校艺术系的招生中,对于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类的考生在形体姿态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占有20—30的分值(总分为100分)。因此,在训练中,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如把杆练习、手位脚位练习、姿态组合练习等方式,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其次,表现难美性项群体育项目要求练习者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敏性高,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4]。因此,提高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2.3.2 考生专项技术动作完成能力的培养

    专项技术训练是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专项基本动作、难度动作和连接、过渡动作的训练[5]。基本动作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各项目考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准、选精,并保证学生全面而牢固的掌握。难度动作方面,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难度等级。还应在保证学生完成质量的情况下,积极探索高难度动作,注重扬长避短。在连接、过渡动作的训练中,应注重创编的巧妙性和新颖性。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学生在整套动作的完成中还应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和谐配合。应把握好音乐的风格,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乐理知识、乐感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整套动作的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专项动作的力度、幅度、空间处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完成动作时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艺术表现性,增加动作的感染力。

    2.3.3 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心理过程反映在人们行为和活动中[6]。如考生心理素质良好,不但在考试中能表现自如,使动作舒展大方、优美,还有可能超水平发挥使整套动作更富感染力。相反,如果考生不能在临场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则成绩很可能会差强人意。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方法有:①模拟比赛法。即模拟考试现场,制造考试时严肃的氛围让学生去适应。②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完成动作。③赛前适应训练法。适应场地、适应器械等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④自我调节法。面对考试时的紧张氛围,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3 结 语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对表现难美性项群考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对考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也应在着重对考生艺术意识、艺术鉴赏力、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基础上,探寻更多更广的艺术修养培养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在完成硬件应试指标的同时,更能展示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的内在魅力与艺术性,以满足人们对此类体育项目的审美需求,促进此类项目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886.

    [2]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刘仲严.文化与艺术教育:当代的观点[J].香港教育学院艺术系出版,2004(12):187.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 高峰,刘政.对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困素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