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育内部差异研究

    李军+陈静侬

    摘要:在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尚未受到重视的情况下,鲜见社会分层视角下女性体育内部差异的研究。以社科界3个社会分层标准为基准,在研究路径中结合问卷调查、个案和实证研究及追踪调查等方法的运用,提出女性体育研究的4个问题,即有自杀倾向的女性属于什么社会阶层,体育参与能否纳入干预系统;职业太太的体育参与有哪些特征;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阶层差异何在;为什么要对暂居社会底层的女大学生群体进行追踪研究。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女性体育;内部差异;分层标准;研究路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把男女平等、同权、同酬作为其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种社会革命运动来推进的,从而保障了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参与权,使她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关于女性的研究也受到了哲学、党史党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宗教学、文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视,近年来也得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但研究者们比较注意以男性为参照的社会性别差异和女性社会角色特征,对男女两性的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方式(场所选择、参与频率、喜欢的项目、闲暇时间的利用)、体育消费,乃至体育参与的心理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女性除了性别的存在以外,还阶层地存在着。处于不同阶层的女性群体,其生存状态大相径庭,生存发展的条件和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社会分层视角的研究,去揭示女性体育参与的内部差异。但是,这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分层标准,二是研究路径,即按照什么样的分层标准,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揭示女性体育参与的内部差异。

    1研究基准:社会分层的标准

    “分层”一词来源于地质学研究,原来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縱向结构。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作为一种客观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存在社会分层现象,所不同的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所谓社会分层的标准,指的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它是社会分层研究应遵照的基准。

    1.1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2002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专家们历时3年的重大科研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报告》。该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技术)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了10大阶层: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失业半失业人员。这是目前社会科学界公认的标准化社会分层。

    1.2王小波的女性群体社会分层

    将女性群体分层涵盖于社会整体的分层之中,会忽视女性分层的一些特点。因此,王小波将女性群体划分为如下5个层次:上层(管理者、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上中层(白领、记者、演员及其他自由职业者),中层(粉领和职业太太),下中层(工人、农民及非正规就业者),下层(下岗未再就业、失业及性工作者)。“粉领”主要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护士、秘书、服务员等。“职业太太”是指专职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

    1.3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

    由受教育程度、收入和职业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邓肯(Duncan)提出的。我国学者李强根据中国大陆的情况对西方通用量表作过修正。研究者在使用该量表时,可根据被调查地区实际的人均月工资收入水平,对评分档次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理论界对阶层的划分标准有3个层次:直观分层或浅表分层——将社会中人们的客观存在作为分层标准;理性分层或浅析分层——人们在对客观分析和评价之后,以个人主观标准划分社会阶层;理想分层——人们对各社会集团做出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阶层划分。由此,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女性体育研究,并不一定拘泥于上述3个分层标准,还可以有一些其他分层标准可供参考。比如,女性金领、白领、粉领、蓝领的分层标准;中产(白领)阶层群体、工人(蓝领)阶层群体、失业(无业)群体的划分;上层、中层、下层(底层)女性的三分法,乃至专门的中产阶层和专门的社会底层女性体育参与的研究都可视为社会分层的视角。王小波指出:“分析女性的阶层分化,不仅是要说明女性内部存在差异,女性不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更重要的是要从此出发,寻求更好的、更合理的、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价值的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

    2研究路径:与社会学方法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有了分层标准,研究也就有了参照的基准。研究方法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研究目的不同,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差异。例如,了解有自杀倾向的女性体育参与者属于什么阶层,需要概率来说明,故问卷调查法比较合适。对新出现的“职业太太”体育参与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比较合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限制因素是一个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其限制因素的阶层差异研究比较适合采用实证研究,即从理论层次出发,到经验层次;再从经验层次到理论层次。对于暂居社会底层的女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未来发展空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比较适合进行追踪调查,从而有利于把握她们的发展轨迹。

    2.1关于有自杀倾向女性的体育参与问题

    自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社会问题。但是中国的自杀问题与其它地方不太一样,全世界男性自杀率是女性3倍,而中国的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26%,农村妇女的自杀是城市妇女的3倍。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全国性的自杀干预系统,如果有自杀倾向的人得到帮助,可以使80%的人放弃自杀的念头。由此,给女性体育研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已经自杀的女性和有自杀倾向的女性属于什么社会阶层,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各阶层女性在体育参与上有什么特点和差异,能否将体育参与纳入自杀干预系统,帮助有自杀倾向的女性放弃自杀念头等。对这样问题研究,就比较适合应用问卷调查法,即通过从中捕捉有自杀倾向的女性,并通过问卷设计内容了解她们的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参与的特点和差异(年龄、阶层、城乡),乃至体育参与的历史脉络等,从中寻找其相关性或是规律性,为探讨将体育参与作为干预手段之一,纳入自杀干预系统提供参考。

    2.2关于职业太太的体育参与问题

    职业太太是新出现的一种女性分层概念,王小波将其列为社会中层。按照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她们似应属于社会底层,然而又与底层的生存状态大相径庭。作为一种特殊的无业者,职业太太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她们并非不具备工作能力,有不少人离职前属于白领或粉领阶层,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子女,她们选择了离职;第二,家庭条件优越,丈夫收入极高或较高;第三,她们是双重富有者,与上层和中上层女性比,她们是时间上的富有者,与下层和底层相比,她们又是财富上的富有者;第四,由于在家庭生活中处于被供养的地位,生育减少,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家务劳动市场化以及情感替代品——情人的出现,作为妻子的重要性也在下降。所以选择职业太太其实要冒很大风险。目前,职业太太人数不是很多,但似有增加的趋向。她们的体育参与状况如何,需要深入地了解她们的体育行为和观念,了解她们的生存背景和环境影响,了解她们体育参与状况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此,比较适合应用个案研究。因为“数字不容易与人沟通,简单的数据统计也无法反映人们真实的想法。此外,将回答转换成数字的做法,抽空了情景,这样就损失了研究实际可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个案研究的程序首先是立案,即说明提出问题的现实背景(选题依据)。然后是选择个案(研究对象)。王宁教授指出:个案不是统计样本,可以不要求代表性,但必须具备典型性。对研究职业太太的个案研究可采用主个案与辅助个案相结合的办法,个案选择的分层依据,可参照王小波的五层级划分。而后是资料收集、资料整合与分析,在具体操作时,可先以主个案的分析为主,然后再分析辅助个案,并进行主辅个案的比较,最后在个案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研究结论,进行理论解释或理论建构。

    2.3关于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阶层差异研究

    邱亚君等在国外学者把制约个体休闲偏好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休闲体育行为的第4种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即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4种类型: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自身限制涉及惰性、自身技能、害羞、兴趣4个方面;人际限制涉及家庭和同伴2个方面;结构限制涉及时间、场(馆)设施、天气、费用4个方面;体验限制涉及教练、环境、身体感受3个方面。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不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既包括理论层次的研究,也包括经验层次的研究,它是一个从理论层次到经驗层次,再从经验层次到理论层次,然后再从理论层次到经验层次,这样一个在理论和经验之间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证研究有两个人口:一是从理论出发,由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导致观察,然后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或反对假设,或运用现有理论进行解释,或建议修正理论。二是从观察事实入手,通过描述和解释所观察到的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后,在理论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知事物的假设,再通过观察新的事实以检验这种预测。本研究提出的实证研究命题“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阶层差异”,是从社会分层理论和休闲限制理论出发,以邱亚君等的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等4种限制因素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王小波女性阶层五等级的划分(本研究在此将上层和上中层合并为上层,中层保持不变,将下中层和下层合并为下层)为参照,根据以往女性体育参与阶层分化的经验判断,推导出如下假设:(1)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具有明显的阶层差异。(2)在自身限制方面,总体趋势和技能是上层低于中层,中层低于下层。但在惰性方面的限制却是上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下层。(3)在人际限制方面,家庭限制在各阶层间无显著差异,但在阶层内部有差异(取决于年龄、婚否、家庭结构);同伴限制在各阶层间无显著差异(需要同伴是女性的共性特点)。(4)在结构限制方面,时间限制在各阶层间无显著差异,但场馆和费用限制在各阶层间有显著差异。(5)在体验限制方面,总体上是上层低于中层,中层低于下层。以上将假设变量化实际上是对假设的操作,接下来将进入经验层次的研究,而后是经验概括,假设检验,提炼结论,理论解释或理论修正。

    2.4关于暂居社会底层的女大学生群体体育参与研究

    中国十大阶层划分并未将在读的大学生囊括其中,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即进入一定的社会阶层,而尚未就业者(无业)暂居社会底层。社会学研究在关注社会底层的同时,也关注着暂居此层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为此,女性体育研究可以考虑选择暂居底层的女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典型性(家庭背景、毕业院校的知名度、所学专业等)的若干人进行追踪调查,纵向考察她们在各种生存状态下的体育参与情况。比如求职期间、找到工作上班期间、工作岗位变化(向上或向下流动导致阶层变化)后的一段时间,乃至由于结婚怀孕、生育使就业出现中断期间等。采用追踪调查的方法,能够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对一些时间延续较长的事件,分几次连续搜集其发生、发展、结局等材料,掌握事实的演变过程,从而可能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追踪调查的规划性很强,它有明确的调查目的、范围,有保证进行追踪调查的客观条件和一套可以追踪的指标体系。追踪调查的对象比较稳定,追踪调查的对象一经选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它只围绕某一既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多次调查。追踪调查虽然有价值,但费时费力,研究周期长,且对研究者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鲜见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期待着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女性体育研究能够勇于探索,先行一步。

    女性体育是一种联结着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一种反映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社会现象。为此,研究者有必要放大视野,把女性体育参与从仅仅是为了健康和娱乐的狭隘目标中解脱出来,将其看作是一种妇女解放的形式,一种追求男女平等的形式,一种“女性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自主的个性化生活方式走向的反映。本研究只是基于社会分层标准和研究路径的几点思考,尚未能涉及更多的选题及研究内容。但只要研究者们充分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定会创造出许许多多社会分层视角下女性体育研究的选题,并以翔实的内容和规范的方法,推进研究的深入开展。这既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挑战,也是研究者们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