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幻电影的历史回溯、主题裂变与本我复归

    王昌杰

    一直以来,浩瀚无垠的神秘宇宙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自古代起就有无数人对于深邃未知的宇宙进行了许多艺术创作和研究。在我们未能踏入宇宙之前,无尽的星空启发了无数先哲的思考,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近百年来,随着人类在天文望远镜和航空航天技术上的飞跃式发展,越来越多有关宇宙的清晰认识更加激发了艺术创作者的热情。我们不仅抬头仰望星空,也开始试图踏入那片星际,探索那片广袤且未知的神秘地带,试图开启人类的宇宙时代。由此,以人类探索太空作为表现主体的太空科幻电影应运而生。文章将分三个部分,分别对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简史、太空科幻电影的主题以及太空科幻电影主题中所蕴含的人类的本我追求进行研究论述。

    一、太空科幻电影的流变历程

    太空科幻电影作为科幻电影的一个亚类型,在其诞生之初,就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瑰丽的冒险色彩,它和人类的好奇心一起,逐渐变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电影类型。1902年,第一部太空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诞生。这部电影取材于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以及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导演乔治·梅里爱创造性地使用这两部小说的素材,讲述了一个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达月球的故事。影片中对于特技效果的使用也对后世的科幻影片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月球旅行记》之后,梅里爱又拍摄了《不可能的航行》(An Impossible Voyage)这一影片,此后,太空科幻类型的影片开始源源不断地被拍摄出来,它们分别是1906年的《环星旅行》,1909年的《登月新旅》(Voyage Arounda Star),1913年的《来自火星的信息》(A Message From Mars),1929年的《月里嫦娥》(Woman the Moon)。1931年,美国拍摄了属于他们的第一部科幻长片《滑稽的想象》(Just Imagine),这是一部歌舞喜剧片。到了1939年,《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则成为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的太空科幻片。

    二战后,随着美苏太空竞赛的展开,美苏两国先后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1969年,随着阿波罗号探月飞船登陆月球成功,美国社会开始产生一种火热的登月文化,而这种火热的社会文化也逐渐影响到电影创作,太空科幻类电影逐渐在美国电影工业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席位。这其中的优秀作品有1951年的《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最早描写外星人的科幻电影,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导演罗伯特·怀斯指导,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和一个人形外星机器人来到地球后,要求与人类政府首脑会晤但却被拒绝,因此外星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让地球人不得不配合他们的故事。该影片在2008年被导演斯科特德·雷克森翻拍,而这一次电影中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目的不再是阻止人类发明原子弹,而是代表他的种族来看看人类能否有效阻止地球生态进一步恶化下去。1968年《2001:太空漫游》诞生,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亲自操刀剧本,导演库布里克更是大胆地剔除了冷战元素。两人的合作,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太空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此后,历史性的作品《星球大战》(Star Wars)在1977年上映。该影片的上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各种新式电脑特效的使用更是可以被称为一扇开启了电影特效的大门。此后,随着电脑特效技术的成熟,太空科幻电影开始走上制作更加精良的道路,如1978年的《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版、1979年的《异形》、1997年的《第五元素》,都是极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作品。进入21世纪,更是诞生了诸如《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地心引力》(Gravity)、《火星救援》(The Martian)、《明日世界》(Tomorrowland)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其制作水准皆为上乘。此外,在真人太空科幻电影之外,太空科幻电影还在动画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1世纪初涌现出了大量以太空作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如2002年的动画电影《星银岛》(Treasure Planet),讲述了主人公吉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张宇宙间最为伟大的海盗藏宝图,为了找寻这个宝藏地,他登上了一艘宇宙飞船,开始了冒险的故事。又如同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星际宝贝》(Lilo & Stitch),讲述了一个夏威夷小女孩和一只太空生物史迪仔的故事。2008年皮克斯动画制作的《机器人瓦力》(WALL·E)更是独辟蹊径,将一个在地球上清理垃圾的小机器人瓦力作为主人公,讲述了它的太空之旅和爱情之路。

    此外,日本在其动画产业的发展中,也创作了大量以太空为背景的动画电影,比较早期的有1979年上映的《银河铁道999》(Galaxy Express 999)、1981年上映的《再见,银河铁道999:仙女座终点站》以及1998年上映的《银河铁道999:永恒幻想》。该系列动画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星野铁郎搭乘宇宙列车在宇宙中的旅途故事。此外又有2012年开始上映的《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Space Battleship Yamato 2199 )系列。全系列共分为七部,从《踏上遥远的征途》到最终章《然后,战舰仍将前行》结束,讲述了大和号的全体船员为了抵抗太阳系外敌人加米拉斯帝国所发射的游星炸弹,前往友军那里拿取“宇宙清洗D”的故事。此外又有《机动战士敢达00》在2009年上映的剧场版《先驱者的觉醒》(A wakening of the Trailblazer),讲述了未知物体ELS入侵地球,天人成員和地球联邦军化敌为友、一起为保卫地球而战的故事。而知名的《超时空要塞》系列则在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上映了两部电影版动画作品,分别是2009年的《超时空要塞:虚空歌姬》和2011年的《超时空要塞:恋离飞翼》。讲述了居住在超大型移民船里的主人公在航行过程中遭遇不明生物攻击,继而在结局时发现歌声可以实现和外星生物的沟通的故事。此外,日本电影界又有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宇宙兄弟》(LET'S GO TO THE SPACE!BROTHER!),讲述一对兄弟为了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而努力成为宇航员的故事。

    二、基于人类探索的主题裂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愈加进步和电脑特效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加上近些年来不断普及的3DIMAX技术,使得电影的观赏感逐渐变得越来越撼动人心。在此基础上,太空科幻电影也从最初带有轻松喜剧风格的作品逐渐发展衍生出了很多具有哲思意义的主题,而作品的科学知识也愈加可信而非胡编乱造。了解太空科幻电影的主题,我们首先需要总结太空科幻电影的常用题材,这其中包括与地外生命接触或者产生战斗类的,如《异形》《第三类接触》《深空失忆》《机动战士敢达00:先驱者的觉醒》《超时空要塞:虚空歌姬》《超时空要塞:恋离飞翼》《宇宙戰舰大和号2199》;探索太空的题材,如《星际穿越》《星际牛仔》《火星救援》《降临》等;人类进入星际社会后发生的冲突或者是战争的题材,如《星球大战》《第五元素》等。我们总结太空科幻电影的主题可以发现,太空科幻电影虽然数量繁多,但其思想核心却是可以条分缕析的。

    太空科幻电影的主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对于人与自然和科技之间关系的反思;二是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和其他地外生命的冲突或者人类发展到星际时代后与自己产生的冲突和战争,即可以总结为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问题;三是在宇宙中探索时间、空间和生命的奥秘;四是归家。

    第一类主题,对人与自然和科技之间关系进行的反思。以《星际穿越》和《机器人瓦力》为例,两者都是在人类科技发展到某种极端之后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毁坏,前者的《星际穿越》爆发了大规模的植物枯萎病,沙尘暴席卷了整个地球;后者的《机器人瓦力》则在开篇就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堆满垃圾、已经被地球人遗弃了的地球。当人类面对由于科技的无节制发展导致对生存环境产生了威胁,前往外太空寻找新家园时,也开始反思人类与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主题的出现显然与20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以来接踵而至的环境问题紧密相关。直至今日,我们依旧面临着各种愈加紧迫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创作者的灵感来源。我们也可以发现,在2008年上映的新版《地球停转之日》中,外星人所关注的能毁灭地球的核心问题,也从原来旧版的核武器转变成了新版的温室效应问题,这充分说明了这个主题当今的关注度。

    第二类主题,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和其他地外生命的冲突或者人类发展到星际时代后自己产生的冲突和战争,即可以总结为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问题。其中以电影《阿凡达》《星球大战》为代表。人类披上阿凡达的外衣来到潘多拉星球采矿,这个过程中,潘多拉星球的原住民和人类产生了冲突,展现了一场银河系范围内的星际大战。此外,在动画电影《超时空要塞》系列电影中,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战斗与相互理解,也是作品创作的中心之一;又如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希德尼娅的骑士》,因为被宇宙中的异生物奇居子攻击,人类遭遇毁灭性打击,存活下来的小部分人类被迫进入了播种船希德尼娅,开始了漫长的航行。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在希德尼娅形成了一套相对封闭扭曲的政治体系。在这类作品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成为重点的探讨主题,多数作品最终的探讨结果就是人与人、人与外星生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只不过其中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不论是《超时空要塞》还是《先驱者的觉醒》,都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类主题,在宇宙中探索时间、空间和生命的奥秘。仍以《星际穿越》和《太空漫游:2001》为例。在扭曲的时间与空间里,观众会随着人物的经历不禁发出经典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茫茫宇宙的漫长旅行或许可以定义为一场寻找自我价值和自我定位的旅程,而在《太空漫游:2001》中,这种对于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探索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主人公穿越星门,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宇宙的爆炸和满天的繁星,看到了星球第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刻;而影片最后也没有给出“黑石”究竟是什么的答案,这也预示着对于“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的追问将不会止息。

    在第四类主题,归家。我们常会在该类影片中感到一种无根的漂浮感。茫茫宇宙,何处为家?我们也时常会随着主人公产生一样的茫然四顾不知归处的感受。于是我们发现,在太空科幻电影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孤独的探索者”的形象,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地球出发,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旅程,然后在这一过程中,孤独的无依靠感充斥着整个影片的气氛。以《地心引力》为例,主人公作为宇航员,在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过程中突遭危险而陷落在宇宙中,地球作为一个大背景,成为宇航员极力想要回去的家园。此外,在《星际穿越》中,人类因为地球环境的逐渐恶化而不得不寻找地外适合生存的家园。然而在影片的最后,人类虽然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园相较于地球来说是非常的狭小,而这里的一切也无不是对地球的模仿布置。与太空科幻电影同源,太空题材的科幻小说中也有对地球,即所谓归家的执着,例如阿西莫夫的《重返地球》,主人公对于母星的追寻似乎可以让他获得一个事关银河系命运选择的答案;而在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纪事》中,迁往火星的移民村落最终因那种无根的浮萍感而凋落,主人公最后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毅然踏上了重返地球的旅程。

    三、旨归:人类“本我”追求

    “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1]弗洛伊德的《自我和本我》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和“本我”的心理学概念,由上述的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将“本我”归类为人类内心最本能和原始的欲望冲动;而在康德的理论中,如果“本我”和“超我”产生了矛盾,因而无法调和,那就会使得“自我”产生混乱,因而导致精神问题,因而当“本我”的追求的“超我”的追求产生矛盾之时,人就要想办法来调和这些矛盾,以使“自我”得到平静。在这一心理学理论的阐述下,我们可以去到太空科幻电影中寻找这些主题所蕴含的人类本我追求。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崇高”这一美学理念,“崇高”即与优美相对的所谓“壮美”。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崇高”理念总结为“崇高是那种哪怕只能思维地、表明内心有一种超出任何感官尺度的能力的东西。”[2]而康德也进一步认为,在面对这种超出感官能力的“崇高”时,人们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害怕的情绪并因之退缩不前,但此时人类的理性情绪会在此发挥作用,如果表现在太空科幻电影里,则即为当人类面对广袤无垠、无依无靠的黑暗宇宙时所表现出的退缩、害怕和敬畏的心理。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太空科幻电影之中。当主人公身处茫茫宇宙中时,常常会产生无依无靠、不知何处为家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通常会让主人公陷入后退的情绪之中,虽然其后经常会被其理性思维所阻,继续进行探索和旅程。

    在对人与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这个主题中,人类因为地球环境的恶化而不得不选择寻找外星球来继续繁衍生息,主题所反映的人类对于新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于自身家园的珍惜都出于对生存空间的追求,而这种对生存空间的追求则是一种出于对于人类个体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渴望而产生的。从基因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人类个体希望将个体的基因传播下去的渴望,这种渴望某种程度上便是人类内心的本我的追求,它是非常原始的、根植在人类基因内的渴望。不管是人类前往其他星球与地外生命产生了冲突还是扩展到星际时代的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冲突,都是一种对于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的争夺,而这种争夺,正迎合了人类本我中最原始的欲望追求。诸如《超时空要塞》系列和《先驱者的觉醒》这样的作品,战斗、然后与外星生物达成沟通,这种和平结局的出现,正迎合了人类生存的内心渴望。

    在探索时间、空间和生命的奥秘这个主题中,人类对于“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的询问或许可以归为一种“超我”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战胜了“本我”之后,才得以被实现的。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太空科幻电影里的“孤独探索者”形象,如《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当主人公在地外空间陷入绝境时,他们心中唯一的渴望,便是对回归地球的渴望,这种渴望的深层心理,是对生存下去的渴望,同时也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对将物种的基因傳播下去的渴望。再以《星际穿越》为例。在《星际穿越》中,以主人公库珀为首的宇航员前往外太空寻找人类的新家园,而在无尽深空的环境中,那种时间与空间的漫长割裂使得主人公的孤独情绪愈加增长,随着离地球越来越远,库珀接收女儿传来影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当库珀还是原来的年纪和面貌时,女儿传来的影像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女的形象。面对这种情况时,库珀的内心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产生了冲撞,最终,理性战胜了“本我”的渴望,使得主人公继续踏上旅程。

    综观太空科幻电影主题可以发现,无论人类有多少创新,但其中所蕴含的人类的本我追求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人类不管是担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或者是担心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又或者是试图在太空旅行的过程中寻找生命和时间的奥义,其背后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人类的本我追求。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自我”处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夹缝中无法寻得一个合适的自处之地时,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就会出现混乱,这点我们也可以从太空科幻电影中看到“自我”在面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时试图寻求一种平衡,不论是最终“本我”占据上风,还是“超我”战胜“自我”,都充分说明了在这一过程中“本我”的存在。电影中,主人公踏上征程,开始了在茫茫宇宙中的上下求索,看似在流浪,其实是一种复归。这是一种对于“本我”的复归,而这种“本我”不仅包含上述的心理学概念,更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复归,是对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攫取或者暴力使用之后的一种反思和反省。未来,期待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太空科幻作品,以扩宽人类哲学思考和想象力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