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统计分析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找出阻碍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共同的主要障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体育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具体过程。结论:影响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人”本身,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决定因素是“人”这一行为主体,外部环境条件只起到推动、限制和导向等辅助作用。讨论:“人”的体育行为的特殊性——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手段三者同一,解决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力求在实证和理论研究上为社会体育发展找到一个合理的支点,为中国管理层和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大众;体育行为;主客体同一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4-0083-05

    Abstract: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aged 26-55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factors impeding China to find out 26-55 years old urban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joint sport a major obstacle;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sport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process. Conclusion: The impact on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s a major factor in “human” itself, and the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in “human” actor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played only promote the conditions, limitations and directed a supporting role, and so on.Discussion: “human” behavior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sport - the main act, the object of acts, acts of the same three means to solve the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eople”.To the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community to find a reasonable poi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ina and China′s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based on the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people;a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subject and object identity; factors

    1 前 言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劳动生产方式向休闲生活方式转化,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休闲的代名词,逐渐走向社会化,向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框架下,由政府统一指令进行步调一致的体育活动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体育活动不再是国家的事,不再是单位的事,而是大众自己的事,是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活动。正如马斯洛所说,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一,自我实现的标准和结果各异,不能将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标准和模式强加到他人身上。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慢慢减少干预的力度,体现了个体的自由竞争。这也给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形成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氛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民众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由民众自己把握的,有目的的个人行为。主体的目的是体育参与的动力。

    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

    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本文研究居民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指出体育是主体人通过自身的肢体活动达到改善自身的行为过程,明确体育是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手段三者同一的一种绝对特殊的活动方式。可见,人自身主观能动性之巨大,希望引起大众对主体内在因素的重视,端正体育活动动机,明白外部环境因素只是起到限制或者推动的作用,其影响程度是有限的,减小主体对体育环境设施的依赖心里,减小依赖思想,调动积极性,促进主体早日化被动为主动,寻找一条适合自主健身的发展道路。

    2 调查方法

    根据本校学生来至全国四面八方的特点,2005年7-8月利用学生回家过暑假的机会,让他们帮忙去做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收集需要的资料过程,采用多阶、多层次的抽样设计方案,从中国660个城市中随机抽出182个城市,再从182个城市中选出4500名26-55岁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回收4250份,回收率为94.4%,本次调查采用2003年《中国城市社区年鉴》提供的资料,进行超大、特大、大、中、小、特小城市的分层。样本数量的确定,以各类城市非农业人口数的5.5万分之一进行抽样。调查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的第一阶段是以城市规模分层:抽取2个超大城市(非农业人口2303万),13个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3697万),22个大城市(非农业人口4252万),31个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4142万),66个小城市(非农业人口6808万),36个特小城市(非农业人口2802万)。抽样的第二阶段是在各个社区或街道根据门牌号进行等距抽样。第三阶在各个家庭户进行PPS抽样(如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序抽样)。[1]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结果

    3.1.1 “需要”是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对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进行分析表明,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原因前十位全部是主体自身需要——属于主体动因,前十位原因之和占参加活动原因总体的76.3%,且所有主体动因的比重之和占总体参加体育活动原因比重之和的96.6%。这反映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决定因素是主体内部动因,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身心需要。外部诱因作用只占3.4%,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见表1)

    

    3.1.2 居民需要多元化导致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多元化趋势

    由表1亦可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明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越来越全面”[2],体育对人的“身、心、社”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众对体育的需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体育需要的多元化,导致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目的的多元化。曹卫认为:体育休闲是紧张劳作后的积极休息,是压抑和束缚的解放,是摆脱贫乏与困窘的丰足,是抛弃狭隘与自我封闭后的开放 ……在体育休闲时,体育休闲能够真正地面对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自我,并以一种更高更新的姿态塑造自我[3]。Berhrbe认为:体育锻炼的益处是为参与者提供分散注意力,即从日常琐事中分心出来的途径。[4]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体育需要,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参加体育活动目的的多样性,必然导致体育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3.2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表2)

    3.2.1 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导致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依据重要程度排列前5位的比重均超过5%,且都属于客观原因,在前5位客观因素中的第1、3、5位是主体客观因素,在总的客观因素中,第1、3、5、6、11、12、16、18是主体客观因素,其比重之和占不参加活动总体影响因素的36.2%;而第2、4、7、8、9、10、13、14、15、17、19是客体客观因素,其比重之和占不参加活动总体影响因素的35.2%。我国26-55岁城市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所占比重较小,但它们之和占参加活动总体影响因素的28.2%,故也决不可小视。综上,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个体面临着各自不同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限制,这些都将导致他们采取不同的体育活动方式,导致体育生活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2.2 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得:其一,客观因素对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制约作用很大(占71.4%),虽然说体育行为是大众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行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衬出这些居民对体育认识之不足,因而没能克服困难参加体育锻炼;其二,居民没办法参加体育活动大约64.4%是主体因素造成的。主体因素造成的如此大影响,也说明必须提高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使居民主动地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体育活动纳入日常生活的日程安排。马启伟认为:“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内驱力和诱因两者“推”和“拉”作用相结合的产物。”[5]可见,我们必须双管齐下了,既要尽量改善客观条件(如:减小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或兴建体育场馆等),更要提高主观认识。因为随着居民对体育认识的提高,主观因素影响增大,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小(因为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内因对行为起主导作用)。当民众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动机够强,此时,客观因素虽然还有影响,但民众已经可以依据实际条件采取合适的体育行动了。这时就会出现象前面分析的“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自身需要”的那种情况了。可见,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根源还在主观因素。

    

    3.3 所有居民认为目前大众体育面临的最主要困难(表3)

    我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表3),首先,比重超过答复个数10%的只有前4位,他们都属于主体因素,其中1)、4)位是工作的原因属于主体客观因素,2)、3)两位都是主体主观原因。可见,目前大众体育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主体人自身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工作的原因,一部分是主观原因。因此,除了努力争取减小民众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外,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居民对体育认识,要彻底让居民明白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要充分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其次,场地与氛围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占有一定比重,它们对体育参与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只是起到限制和推动的作用,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是体育行为的决定因素。即使外因准备得再好,如果居民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再好的外部条件也形同虚设;反之,即使外部条件很不好,只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动机够强,居民就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条件与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方式,再差的条件也可以克服。可见,我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实际上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是要让居民知道自己需要体育,明白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产生足够强的参加体育活动动机。

    

    4 体育行为过程理论分析

    科学发展观认为:“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发展的每一项措施中,贯彻到改革的每一个行动中。”可见,我们要了解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就必须了解体育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具体过程。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因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在他的期望理论中提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换言之,人们的体育行为达到预计的结果,人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有意义,那么该行为就得以继续。倘若人们的体育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即该体育行为给人自身带来的好处达不到主体的要求,其结果有二:其一,主体对体育行为的体验虽达不到目的,但还是积极的体验。这种情况主体可以求助于体育辅导员,改善该体育行为的效果。其二,主体对体育行为产生消极体验,结果直接否定该体育行为,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重新选择新的体育行为;倘若行为主体想放弃体育行为,可以采取教育和普及体育知识或借助外部手段来促使其重新热爱体育。根据托尔曼和维克多?弗罗姆的理论,构建体育的目的-行为运作过程,从图1可见,出发点是主体的目的,过程是主体的体育行为,结果是主体的感受,其目的、过程和结果三者同一,都是主体自身的事。而情境和条件只对体育行动起到促进、限制和丰富、引导的作用。正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5 讨 论

    5.1 大众体育行为主要影响因素辨析

    大众参加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是为了达到自身需要的目的。是因为自身目的的驱动,使他们选择了体育;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受工作和生活等主体客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等的影响,它们都起到限制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作用。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问题是社会现实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而外部环境的改变,如场馆设施的建设以及一些体育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都是要以时间为代价的。试想,当前的民众可不可以因为现在条件不好不参加体育锻炼,等到各方面条件改善后才进行运动健身呢?进一步想想,人能不能因为现在身体好,不去注意健身,而等到身体累垮了或生病了才去关心健康和锻炼身体呢?答案肯定是“不行”,因为身体坏了是永远也补不回来的。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决不能因为光顾事业,而走先弄坏身体后治疗、保健的老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找到一条身体和事业和谐发展的道路,力争达到“双赢”。综上,要让居民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光靠客观条件的改善,因为外部因素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提高大众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大众参与体育的动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行动指南,主动地完成目的。),只要动机够强,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大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肢体活动。那些由于条件不好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动机还不够强。可见,大众体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主观因素,必须加强对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的培养,彻底解决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问题。

    5.2 体育行为特征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

    体育既有它独特的特性,它是一种人通过自身的肢体活动达到娱乐、休闲或者改善自身健康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通过自身活动改变自身,其整个过程只要人自己就可以完成了。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外部因素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即使不同国家或地区条件千差万别,它始终改变不了体育实践主客体同一性的现实,体育实践是一种自身活动的感性体验,即使外部环境再艰难再恶劣,主体照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满足自己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可见,体育行为产生的关键是主体产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产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由参与人根据自己意愿主导形成的体育生活方式自然规避了时间问题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生存能力将是以往任何计划或组织的体育运行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主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导致他们选择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主体自身条件的不同,导致他们选择的运动项目、量和强度各不一样;主体喜好的迥然不同,导致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各异;主体余暇时间、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导致他们运动项目选择的千差万别;主体运动结果感受的不同,导致运动方式选择的不同(正如马斯洛所说,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但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一,自我实现的标准和结果各异)。“诸多不同”导致选择的活动方式有太多不同,导致体育生活方式的千姿百态。众多类型的体育生活方式将构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体育盛世。

    参考文献:

    [1]

    李仕丰.我国 26-55岁城市居民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 苗大培.我国体育活动主体的年龄构成.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167-170.

    [3] 曹卫.体育休闲的理想与现实[J] .体育科学,20044,(3):30.

    [4] 王勇慧.综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

    [5]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2.

    [6] 李仕丰.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主体体育意识[J].体育.中国大众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0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