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李银

    【摘要】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在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管理模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鼓励、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建议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三分天下有其一”,民营经济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在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管理模式、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破解制约难题,近年来,中央和省就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出台了系列文件,给予了诸多政策。为落实各项政策,鼓励、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力军,一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尚未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投资的管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在市场准入上,民营经济没有享有公平待遇,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诸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二是民营企业起点较低。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原始积累不足,起步水平较低,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职业操守不强,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民先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三是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四是融资渠道依然不畅。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资金,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易于“倒闭”,稳定性不强。从银行角度看,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正规渠道,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国有大银行无论在自身机制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五是科技含量偏低。特色产品偏少,民营经济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除少数企业外,多选择技术要求不高且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二、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重点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应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以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为原则,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产业布局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集群聚集,民营资本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产品由粗加工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市场由国内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实施民营企业提升工程,推进民营企业改造升级。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各地财政应建立支持引导基金,支持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民营企业,围绕技术装备升级、产品工艺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规模效益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业产品改造提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深入开展对标行动,选树行业龙头企业作标杆,提升综合竞争力,多层次、多形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二是实施民营企业竞争力培育工程,支持民营企业新(扩)建项目实现资本战略性转移。鼓励民营资本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向交通运输、市政公用、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转移,向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推动并支持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培育一批对区城经济起战略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特色产业。三是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工程,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加大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行业协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工程,以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为重点,深化内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四是实施民营企业市场开拓工程,引导树立大开放理念。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引导鼓励本土民营企业“走出去”,通过嫁接改造、强强联合等多元模式,加强与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及研发营销网络,鼓励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是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优新”方向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争创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品牌内涵和价值,提高其促进经济发展、创业就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