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财务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健 李海燕 党利 刘娜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持续增长,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校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人员接触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城市中心城区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大环境下,讨论新制度下中小学校财会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心城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地区为城市中心城区,辖区内各公办中小学作为独立的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目前本区公办中小学校73所,各学校共有财务人员127人,其中专职109人、兼职18人,从年龄分布情况看,30岁以下36人,31—40岁54人,41—50岁31人,51—60岁6人;从专业情况看,会计专业人员90人,其他专业人员37人;就职称而言,获得会计系列或经济系列初级职称的33人(聘任1人)、获得中级职称的30人(聘任3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其他系列初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3人、高级职称1人,另有22人无职称。

    二、财会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会人员构成不合理

    财会人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一线在编教师中选拔的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占28%,二是专业财会人员,占20%,三是不占事业编制的长期聘用人员(以下简称“非事业编会计人员”)占52%。

    财会人员构成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中心城区,加上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政府投资新建或由住宅小区开发商配建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笔者所在城市于2018年出台了《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提出在未来三年内规划建设、改造和扩建385个教育设施。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过去三年间,为满足学校会计人员不断增加的需求,只能通过招聘非事业编会计人员来解决。

    二是学校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由于财务工作取得的成效难以量化,考核总是排在后面,造成学校在编人员无人愿意从事财务工作。现有在编财务人员也没有积极性,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财务人员,纷纷要求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二)人员变动频繁

    近三年我区财会人员变动频繁,共有6人辞职,2人退休,6人通过考试等渠道离开现工作单位,23人由财会岗位转岗到教学岗或其他岗位。

    财会人员变动频繁的主要原因,一是近三年招聘的非事业编会计人员,入职后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更为稳定或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无法安心工作,每年有三成辞职或离职。

    二是一些学校领导重业务、轻管理。中小学校的主业是教育教学,大部分学校领导也是教学出身,往往对财务工作不了解,无法理解和体会财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对财会岗位及相关人员的稳定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是单位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不了解财务人员情况和岗位设置,导致岗位设置不合理,将学校财务人员划归行政管理或总务管理,未顾及财务工作技术性强的特点,这直接导致财务人员面临评聘难、待遇低、发展空间狭小的现实问题。为了职称评定,走“主系列”——教师职称的财务人员要么兼职上课,要么转岗到教学岗位;走“辅系列”(教师系列职称以外的职称系列,在中小学校均属于辅系列)的财务人员,因学校无财务专业技术岗位或仅在较低职称等级设置少量辅系列岗位,导致虽然通过了会计职称考试,但职级聘任及工资待遇均不能兑现。职称聘任难,直接影响学校财务人员职业发展和待遇,严重制约了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是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三)財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中小学校的会计、出纳及报账人员不是专职人员,还担负着学校的教学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工作较为繁杂。部分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并非财会或金融相关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小学更为多见,“半路出家”使他们对于日常的经济业务还能勉强应付,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适应新时期对财务人员更高的要求。

    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非财会专业毕业的人员较多,前些年部分学校中的“考证族”教师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获得从事会计岗位的资格,殊不知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不是仅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能胜任;二是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地财政部门加大了财经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培训,但大部分培训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中小学校财会业务的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培训少之又少;三是自身能力欠缺,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财务工作较教学工作轻松,指派无法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老、弱、病、残”从事财务工作,视为对这些老师的照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对学校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不熟悉,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账务处理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分离,同一内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设立多个科目,账务管理混乱,往来不清,甚至财务与业务脱节,收入、支出失控在所难免。

    三、中小学校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一)重视财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应当重视财会队伍建设,将中小学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战略规划过程中,应以人才专业化和梯队合理化为宗旨,明确会计人才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在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制定适合中小学校会计人才建设的内容和目标,注重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培养[1]。

    (二)完善财会人才考核办法

    会计工作难以量化,缺乏考核机制,晋升困难,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建议对财务岗位设立切实可行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结合,激励财会人员自我提升,实现个人价值。加大奖优罚劣力度,将依法办事、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踏实肯干、业绩突出的优秀财务人员评选出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运用考核评价的结果,对优秀的财会人员,在晋升、培训、薪酬方面予以体现,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此激发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打通财会人员的晋升通道

    第一,应协调有关部门,在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调剂解决会计人员的编制问题,打通中小学校会计人员职称评聘的上升通道;第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量化教师兼职的财务工作(如作为其他教辅工作认定),在职称评聘中对符合条件兼任财务工作的教师(如在财务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的)应优先评聘,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系列职称考试,建立教师系列职称、财会专业系列职称均可评聘认定和兑现待遇的合理机制;第三,在确定绩效工资分配的绩效考核办法上,应给予财务工作相应的权重和分值,以保证财务人员的绩效薪酬待遇,与同级教师平均收入水平相当。

    (四)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财政政策、法规密集出台,这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每所中小学校一般仅有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即便是短期脱产培训也因无人替代工作等原因无法实现,全方位的系统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与同行业人员面对面业务交流机会也较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财会专业业务培训,制定财会人员学习培训计划,除定期组织全体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外,还应充分利用会议、专项检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展评、协作组学习、到学校调研工作、具体指导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财会人员全面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加强中小学校财会队伍党风廉政建设[2]。

    (五)注重现有财会人员的情绪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大,记账方式的改变使财会人员压力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财会人员心理上的不适,财会人员必须调整好个人的情绪和状态,拥有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动力,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牟秋菊.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实践的对策建议——以贵州省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9(4):42-44

    [2]孙彩英.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研究[J].财会研究,2019(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