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牵手共享游戏童年

    徐雪飞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学习经验的。自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我园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添置各类游戏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经验水平。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家长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我园地处农村,隔代教养的家庭较多,受传统观念影响,家长更看重显性知识技能的获得,对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并不十分理解。

    一日生活中,教师经常会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担心:“天这么冷,一大早操场上就有许多孩子在运动,这不得感冒呀!,,‘‘老师就知道让孩子玩,也不教点儿知识,以后上小学了可咋办?”“现在的孩子都在玩游戏,这能学到什么呢?”“幼儿园都快成垃圾回收站了,总是收集些废旧东西。”虽然教师尽量解释孩子的游戏并不是成人眼中的“玩”,他们是在游戏中学习,但家长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家长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出发,努力让家长理解和接受课程游戏化理念,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主动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

    一、蓝图同绘,明晰理念.凝聚共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会模式,将过去纯粹讲政策、提要求变为倾听与释疑,在尊重、平等、合作的氛围里和家长共绘育儿蓝图。

    新学期伊始,我们精心准备了家长见面会,积极向家长宣传幼教新理念,介绍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我们还向家长传递了幼儿园的教育文化和办园理念,介绍了包含生活课程、游戏课程、主题教学课程、户外课程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明确一日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渠道和每周课程安排。这样,家长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商讨孩子的活动内容,对班级学期计划、幼儿活动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并就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期初的家长会,家长们心里有了大方向,对幼儿活动有了初步了解,也对班级有了系统认知,为支持幼儿园各项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共享,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李克强总理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入推进和发展“互联网+”行动。基于此,我园结合办园以来的实践,顺应“互联网+幼教”的发展趋势,逐渐构建起了以幼儿为中心的多渠道网络沟通平台,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互动方式,采用多角色、全方位的家园互动形式。

    农村幼儿的父母外出务工较多,他们虽然身在外地,但心系家中的孩子。如何让这些父母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感受孩子的成长过程,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呢?我们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向家长推送孩子游戏活动的照片,特别是孩子在游戏中的精彩瞬间。此外,我们还通过微信小视频、初页等软件记录、编辑和制作孩子在园吃饭、睡觉、做游戏的情景,及时发布到班级群,满足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需求。孩子们在游戏中投入专注的样子和敢于不断挑战的精神给家长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家长通过老师的图文解读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玩”,逐步认识到“玩”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之一,孩子是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的。

    教师还定期通过微信向家长推送国内外优秀的育儿文章,让家长了解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游戏有了深入认识,也对班级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提高了家长对班级活动的支持度。

    除了让家长通过微信群、QQ群了解孩子的一日活动以外,我们还开设了幼儿园公众号,全方位地介绍园所教育动态,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公众号内容,即时分享活动动态,推送育儿知识,发放活动邀请函。公众号传播信息快,内容丰富,是幼儿园即时展示园所活动的有效平台,为家长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提供了方便。我园还在公众号上开辟了“石幼好声音”栏目,结合幼儿园的阅读特色,每周分享一本绘本,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倾听,并组织家长在班级群交流共读体会,引导家长陪着孩子听绘本、读书、绘画,增进亲子互动,同时引发家长对亲子陪伴的重新思考和重视。

    三、故事讲述,生动形象,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家长通常会利用接送孩子入、离园的时间和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而此时教师事务比较繁多,不能长时间和一位家长沟通交流,如果简单地回以“今天孩子还不错”,又会让家长觉得有点儿敷衍。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将观察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讲述给家长听,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有助于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状况。

    此外,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幼儿学习故事”,即教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和解读幼儿在园游戏中发生的故事,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动态,这种具体、生动的评价方式让幼儿的成长轨迹变得形象清晰,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在教师的影响下,家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做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开始主动记录“幼儿在家故事”,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在参与记录、阅读“幼儿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学习,看懂了孩子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支持幼儿园游戏活动。

    四、课程构建,深度参与,强化认同

    家长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不仅有益于教师直接获取幼儿的兴趣需求,而且可以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构建幼儿园课程。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材料,材料的收集则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如果仅仅让家长收集材料,而不让家长看到材料的使用过程,家长发出的抱怨就会比较多。在一次布置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各类纸盒后,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经历班本课程“酷炫盒子乐翻天”系列活动。家长一进入教室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童话世界。逸逸拿着画笔飞快地画着,口中喃喃自语道:“我要画小兔过生日。”刚画完,逸逸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作品向同伴和家长分享。每次入、离园接送时间,幼儿都会拉着家长走到自己绘画的盒子画前绘声绘色地讲述,家长们也听得聚精会神。

    亲子制作会上,家长和孩子发挥奇思妙想,创意多多,共同制作了恐龙、汽车、坦克等不同的作品。在这里,盒子是一件很好的玩具,孩子们用小车推、用身体顶、用手搬、或背或爬,通过共同协作,很快就搭建出了一座美丽的“洋口港”。在系列活动中.教师向家长解读了孩子在创作中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亲身感受到这些废旧材料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不禁感叹道:“没想到废旧材料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游戏真是寓教于乐!”

    五、资源建设,巧用家长,丰富内容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为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家园沟通,我园建立了家长助教团。然后,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家长的特长进行排查摸底,请家长积极报名参与组织幼儿一日活动。

    例如,瑞瑞奶奶是一位农村妇女,特别喜欢种花,因此我们邀请瑞瑞奶奶担任幼儿园“阳光农场”的技术指导,带领孩子们开展种植活动。什么花儿耐寒?什么花儿花期长?什么花儿适合在本地生长?瑞瑞奶奶和孩子们的种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都称她为“花婆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参与了各类植物的观察、照料和收获,教师习得了来自家长的技术和经验,家长提升了自身成就感,也对幼儿园课程有了进一步理解。

    此外,我园还有故事妈妈带领孩子阅读表演绘本故事;烘焙达人妈妈教孩子制作美味餅干;手工达人妈妈带来漂亮的彩纸,和孩子一起装扮元宵节;更有爸爸老师来上课;乒乓球迷爸爸和孩子一起颠球、运球;医生爸爸向孩子介绍健康知识,引导孩子强身健体;在银行工作的爸爸教孩子认识人民币……家长的参与让孩子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增进了亲子情感。家长助教活动引领孩子游戏与认知,使孩子的兴趣更加浓厚,好奇心得以激发。同时,家长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其教育观念逐渐发生转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家园共育的路上,我们相信:对孩子的教育,本质是唤醒,对家长也是一样。只有家园牵手,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生活,才能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幼儿一起共享游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