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村 和谐发展

    张建英

    2001年5月,小小的罗河村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是个只有一千来人的小村,却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换了五个书记,村子的穷、乱和难管闻名全县。王锁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成为罗河村党支部书记。

    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年多换五个书记,这里面的错综复杂只有老百姓心中最清楚,而王锁印首先要吃透的,便是乡亲们何以如此民心难平。一番走访之后,“以德治村”的整体构想叫响了。他把村干部全部找来推心置腹谈话,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咱们上来就是吃亏的,要是老想着占老百姓的便宜,就别当村干部!”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无数“吃亏”的事实。首先,他规定杜绝老百姓最痛恨的公款吃喝,谁吃饭谁拿钱,不管是不是工作餐。于是,十二年来,村级招待费为零,而王锁印自掏腰包款待了多少次跟着他吃苦受累的村干部们,谁都数不清。其次,为村里事务打几次电话都是应该的,绝不报销一分钱电话费。十二年来,他为村里工作打了多少电话也无法计算。第三,村里的钱由会计掌管,村民共同监督,王锁印从不过手钱的事,公开透明的村级财务让乡亲们彻底放了心。

    如果说这些措施还只是“不贪”让村子稳定下来的话,接下来王锁印所做的一切真正感动了全村的父老乡亲。罗河村和周边村相比一直贫穷落后,但是村民们谁不希望其他村有的,自己村也有呢。为此,王锁印四处“化缘”,多方筹措,为村里的基础建设操碎了心。他的辛劳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往往这样还是解决不了资金问题,王锁印就自己垫钱来保障工程的实施。多年来,村里的每一件事都有王锁印的汗水和资助。村里修路,他垫了1.5万元;村里安路灯,垫钱7000元;村里安装自来水,他垫了6000元;现在街道硬化他又垫了7300元……为了给村民们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王锁印还利用并校后空出来的小学院落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场,添了健身器材,他还打算在村里组建秧歌队。

    以前罗河村只有几个小打小闹的卖布专业户,为了让大家发展得更快更好,王锁印把这些小户都找来,给他们出谋划策,动员他们合起来组成小联合体一起去南方扩大进货量,有分有统,逐渐在本村形成市场,增加了销售量和竞争力。在没有集体收入的情况下,他又动员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王锁印两次自己出资租车带领种植养殖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

    为了更好的帮村民致富,王锁印不惧风险以个人名义做贷款担保人5次,现在他的工资本还在农村信用社做抵押。07年村里一个小型企业新华服装厂面临破产,王锁印分别给厂子的主人刘建国、刘伟父子作担保贷款两次,帮他们度过了难关。如今新华服装厂发展良好,已经在曲阳设立了两个加工点。逢年过节,刘建国父子总是拎着礼品来感谢王锁印,是他的雪中送炭挽救了这个厂子。现在王锁印正在帮助贷款的是本村收玉米的刘志安老人。在王锁印的鼓励和支持下,部分小型企业和布匹专业户已经有了扩大经营的方案。

    如今,罗河村是县东居民存款最多的一个村。远远看去,村里楼房林立,水泥路笔直平坦,一千来人的小村已有三个服装厂,五个布毛玩具加工厂,小汽车、拉布匹的车辆来往不断,罗河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小穷罗河”在王锁印的心血与汗水中完成了属于它的华丽转身。

    这就是王锁印。一枝一叶总关情——瘦小的他没有豪言壮语,他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为乡亲谋幸福,他吃遍所有的苦,终于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供稿单位:容城县大河镇罗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