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贵州贵安新区星月湖公园规划初探

郑永新 彭红梅 董先农 王静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我国当前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源于低影响开发。基于海绵城市的内涵,结合贵州贵安新区星月湖公园规划实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种途径,将“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公园设计相结合,提出下渗、径流控制、截污、雨水收集处理的四大海绵体建设重点系统,希望对我国后续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喊市;低影响开发;星月湖公园;海绵体;雨水
近两年,海绵城市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和指导意见。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贵安新区名列其中。其规划恰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意义。
星月湖公园是贵安新区首批海绵体建设项目,公园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努力探寻海绵城市的实践方法。探索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留住”并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通过下渗系统、径流控制系统、截污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四大体系达到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标志着海绵城市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文件。明确定义“海绵城市”。2014年12月。仇保兴作题为《海绵城市(u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途径和展望。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1.2海绵城市内涵及措施
“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绿色”措施来解决雨水问题。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是:1)海绵城市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2)海绵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1.3星月湖公园海绵体建设意义
贵安新区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星月湖公园是其首批“海绵体”建设项目。其在建设过程中转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将雨水“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转变为“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的设计理念。
公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进。“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采取的“渗、滞、蓄、净、用、排”等途径与公园景观相结合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对后续贵安新区乃至全国城市建设“海绵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参考意义。
2.星月湖公园一期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2.1项目概况
贵安新区星月湖公园综合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贵安新区中心区的核心位置。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92.1 hm2。分三期建设。目前实施为公园一期(图1)。公园一期北邻天河潭路。南至西咸路。西近金马路,东至水坝,用地面积约42.8 hm2。2015年8月开工建设。投资约3.31亿元(含征地拆迁费)。一期属于星月湖公园综合项目的启动区域。是贵安新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外宣传展示窗口,对区域的整体形象起着示范作用。
2.2水环境条件
公园一期水源丰富。水系连绵成带。水质良好,水生态环境优越。公园上游分布有月亮湖(水库)、卧龙湖,为公园提供充沛的水源。下游分布有迥龙湖、腾龙湖(图2),共同构成贵安新区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地内的主要水系为车田河,车田河呈东西向横贯全园。水系走向自西向东流,现状宽度6-8 m,公园一期范围内水系长度约1 045 m,现状水底标高约1214.8 m。常水位标高1 217.5m。洪水位标高1 219.68m。水系周边为藕田,现状水体主要用于灌溉。
2.3水环境规划
根据水利规划拓宽水域面积。形成公园的骨干水系,通过多样水体形态。形成丰富的水岸边际线。金马路东侧分布有大量藕塘,规划对现有藕田进行局部扩大,形成公园水系焦点。车田河东西向水位高差可达16 m。并通过修建水坝拦截水体(图3),结合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水体景观。
星月湖公园(—期)充分利用其内在的“水”元素,主打“水”文章,沿用贵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格局,以“星月碧波、水耀新城”为主题,结合荷花文化、民俗文化。形成“三湾六岛九桥”的景观格局(图4)。从而有序地为海绵体建设提供可靠的载体。
3.星月湖公园海绵体建设重点
3.1指标控制
根据星月湖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表1),项目完成后公园各地块必须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8%以上。局部地块应达到90%;ss去除率在61.4%以上。局部地块应达到76.5%;雨水资源利用率平均达到18.4%。引导性指标包含透水铺装率平均在42%左右。下沉式绿地率平均在7%。基于以上指标体系要求,公园根据自身条件构建海绵体系,融入海绵体建设措施,尽可能达到或超过规划目标。
3.2公园海绵体构建形式
公园海绵体建设通过构建四大系统:下渗系统、径流控制系统、截污净化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融合其中,形成相互作用的整体。
首先通过下渗系统对雨水进行自然渗透吸收。多余雨水经过径流控制系统增加地表径流时间。使土壤对雨水进行二次吸收。截污净化系统对初级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最后通过调蓄池对多余雨水进行存储利用。
3.3海绵体建设重点
3.3.1下渗系统
下渗系统主要通过透水性材料或下凹渗水措施解决雨水吸收问题。公园广场与园路主要采用透水性铺装。在保证路面载荷的基础上,对道路及场地面层和基础进行透水设计。实现自然降雨的有效下渗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如:广场运用透水砖,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沿园路铺设生态植草沟等。
3.3.2径流控制系统
径流控制系统由植物缓冲带、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和超标雨水排放设施等组成。
1)植物缓冲带主要分布于主园路与水岸之间。宽度控制在3米左右。通过植被拦截、下渗减缓地表径流,植物消能、蒸发进行初级过滤。
2)雨水花园主要结合场地,利用其汇集雨水。在雨水滞留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及养殖微生物对初级雨水进行过滤。
3)雨水收集池主要收集公园本身吸收不完的雨水进行储存。如容纳不完再行排放到湖区。
通过对降雨的滞缓、蓄积。有效消减降雨峰值,减少雨水排放总量,局部建设超标雨水排放设施。以提高重要地段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
3.3.3截污净化系统
设计过程中,生态截水沟是海绵体截污净化的重要渠道。本工程植草沟布置于公园道路高程较高一侧。它主要分布于主园路与广场周边。植草沟形式采用的是具有渗透性的干式植草沟。结构层分别为厚50mm植被层,厚200 mm耕植土层,厚200mm砾石层,下为素土夯实地基。宽度控制在1米左右。用于对流域面积内绿地和公园道路的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转输。它不仅起到拦截初级雨水,防止雨水直接从坡地流人广场与道路造成污染,同时也在拦截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净化。
在降雨量过大。公园自身雨水吸收不完时。部分雨水流入湖区、水塘或凹地,通过生物净化措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在湖区、水塘或凹地水岸边或整个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当雨水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对雨水进化再次过滤。
3.3.4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修建调蓄池。当降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将生物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就地用于绿化灌溉。多余的部分排进河流或通过排水管排出。
根据公园周边规划与现状条件,修建3个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位于金马路与寅贡路附近。
根据控制目标及设施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的功能,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总调蓄容积不宜低于该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控制要求。
蓄水池以径流总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设计,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按照“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复核。按照容积法进行计算(表2):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贵安新区为27.3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径流系数道路按0.9。居住用地按0.64计;
F——汇水面积(hm2)。
4.星月湖公园(一期)海绵体建设措施
设计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与景观相结合。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同时保证公园美观性。
4.1渗——高透水铺装率,实现雨水有效下渗
公园主要广场采用硅砂透水砖(图5),局部收边及小面积装饰采用花岗岩,既满足渗水功能。又满足景观效果。停车场铺装采用植草砖。主要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图6),铺装颜色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公园总铺装面积32 903 m2。透水铺装面积30 928m2,设计透水铺装率高达94%。远超规划指导性指标。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降雨的有效渗透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4.2滞——植物缓冲带与植草沟结合,生态滞留减缓地表径流
在水体与绿化之间设置3-5 m植物缓冲带(图7)。增加地表径流时间,防止养分、沉积物、有机物、杀虫剂等进入河溪。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物缓冲带可根据景观空间及特色需求搭配不同类型花灌木。丰富空间层次。
沿公园主园路及广场边设置生态植草沟(图8)。沟渠表面种植草皮。植草沟沟顶宽1m,深度0.25m,边坡(垂直:水平)1:3,纵向坡0.3%,设计总长度3 303 m。生态植草沟可以有效实现雨水收集、输送和径流排放等功能。生态植草沟根据景观需求可铺设鹅卵石。既渗水。又具观赏性。
4.3蓄——地下蓄水池,实现雨水调蓄
在金马路与寅贡路附近设计三座硅砂蓄水池(图9),容量分别为:3 320m、450m、300m。收集雨水。蓄水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可以收集道路、广场雨水。通过过滤系统净化自然渗透,多余雨水排入河道。蓄水池修建于地下。修建完成之后覆土,种植绿化。对景观不会造成影响。
4.4净——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净化系统
结合场地高差设计植物梯田(图10),植物梯田规划面积约7600m2。梯田内种植兼具观赏和水体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植物配置上尽量考虑耐盐、耐淹、耐污性强的的乡土树种,如: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li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莲Nelumbo nzlcifeFa等。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利于微生物生长。实现水体净化功能。
利用公园原有凹地设计雨水湿地,有序组织湖两侧的生态堤岸。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提高雨水的循环和自净功能。
4.5用——雨水就地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
通过收集、储存、净化的水体用于公园绿化灌溉、路面清洗、洗车、冲厕、消防等多个方面,星月湖公园一期雨水利用率可达到18.4%。
4.6排——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结合,实现雨水排放
在透水广场铺装基层设计PVC排水管DN50。收集自然渗透土壤无法吸收的雨水。当降雨峰值过大时。经过梯田景观、硅砂渗透池净化之后自身存储、渗透补给、利用不完多余雨水通过地下排水管道排入湖区。
5.结语
星月湖公园(一期)现即将完工。海绵城市措施初见成效。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已多次接待各级领导观摩、考察、指导,针对透水铺装、透水园路、生态植草沟等已完工程做过多次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下一步扩大引进社会资本、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跟进和完善区域内后续项目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前海绵体效应初步看来比较理想。但对于雨水水量有效控制和水质改善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尚待时间考验。此外。因各种原因一些内容没有很好落实或存在欠缺,如:1)公园建筑未采用绿色屋顶。没有很好收集利用雨水,尚待改进和商榷。2)调蓄池建设维护成本较高。在水体资源比较丰富的公园是否修建等。笔者仅以星月湖公园一期建设为例。抛砖引玉。简析了一些“海绵城市”在公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寻求更多兼具实用性、推广性、景观性的规划方法,从而全面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