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恰当在位

    徐东辉

    摘要:小学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数学一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时期正确的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恰当在位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存在教学质量不高、小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正确地进行学习。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前新型教育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活动,进行新教学管理,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带动课堂质量升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恰当在位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通过提出疑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内容对其以疑虑的形式进行提问,促使小学生共同思考,进而培养小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方式的提问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思维习惯,帮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中学习“倍数与因数”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有些模糊。基于此,教师则可以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运动会上会出现不同的班级队列,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不尽相同,比如五年级一班的队形是以竖排4人,横排 9 人列队;五年级二班是以竖排 7 人,横排 5 人列队;那么每个班级有多少人?因数和倍数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提出疑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动力,还能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及时进行追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茫然的状态,即不知道该如何思考解决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则可以适时地进行追问式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有条理、有方向地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思考时能够有效地将问题进行梳理解答,从而促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第七课“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置问题,“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 3 倍,姐姐和弟弟一共有 180 张邮票,那么怎样用方程式计算出姐姐和弟弟的邮票张数?”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在思考时则会出现不知该怎么做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一步步地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建立一定的逻辑性,有效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比如,“姐姐和弟弟的邮票张数都不知道,那怎么寻找两个人之间的等量关系呢?”这时学生则会发现,“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 180张邮票”“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能不能做个假设呢?”等等。如此一来,则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取结果,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逐渐形成思维的逻辑性。

    3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开展小组合作互动体验

    近几年,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备受数学教师推崇,主要是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资源分配率的不平衡现象得到巧妙的解决,但是,因为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法进行合理运用,这就导致该教学法在课堂上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体验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深化,促进小组合作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从而实现高效化数学课堂的构建。例如,对“三角形”开展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开展相应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就需注重小组合作的运用,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三角形物体都有什么? 三角形有几个边,几个角? 所有的三角形都一样吗? 为何都是三角形,其样式却不一样? 为何要在现实生活当中运用三角形?”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对小组的讨论结果实施总结,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数学教师,教师在听了每个小组的结果后,对其实施相应的点评与鼓励。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并实现高效化教学。

    4创设恰当情境,将即使作为互动诱因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常具有丰富想象力,数学教师可通过小学生具备的特点,创设出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促使所有學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其通常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而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则能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增强,并经过互动,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例如,对“除法”开展教学的时候,虽然通过题海战术有着明显作用,但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物品,如橡皮、糖果、贴纸等,并在物品上贴上相应的价格,让一个学生作为售货员,其他学生作为顾客,拿着钱进行物品购买,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拿着 40 元购买 4 个 8元的铅笔盒,可以买到几个铅笔盒? 在买完后,能够剩余多少钱? 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结论:当前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正确合理的结合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更加负责认真的态度带动小学数学教学管理手段的革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等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自觉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带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彦丰.小学数学课堂管理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130.

    [2]方杏森.清爽的课堂,因简约而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J].学苑教育,2012(08):42.

    [3]黄红.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浅析[J].学周刊,2011(32):136.

    [4]尤芳.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1(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