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价值的深度挖掘

    田园

    

    

    

    【摘要】2017年,广播媒体继续在融合迭代升级中前行。在传统频率改版的同时,新媒体平台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以“融合”为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中创意频现,音频产品爆款频出;“外部借力”、跨界合作依然是广播媒体寻求互联网+方向发展的支点之一;应急频率建设迈向纵深;内容付费搅动了广播生态,音频的互联网价值蓄势待发。

    【关键词】2017年 广播媒体 融合 音频

    2017年世界广播日的主题是“人人皆广播”(Radio is you)。在首次于亚洲地区举办的世界广播日主题活动上,“廣播与互联网的媒体融合之道”“广播听众互动参与的创新”“广播与多元文化传播”等成为中外嘉宾讨论的核心议题。而这些恰恰也构成了2017年广播媒体发展的缩影——寻找融合发展路径,探索精品音频生产机制,发力重大报道手段创新,努力将“声音”真正做成互联网的下一个巨大人口,全国各级广播电台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深度挖掘音频价值的尝试。

    一、频率“新声”涌现,“小而美”更受青睐

    频率建设是广播媒体发展之本。2017年,我国广播频率建设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首先,县级广播频率覆盖进一步完善。5月8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唯一的综合性电台——嘉鱼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开播,标志着嘉鱼县告别了近30年来没有广播电台的历史;6月19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运行,实现同频网传输发射,标志着民和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8月28日,拉萨市六县举行广播电视台成立暨开播仪式,结束了拉萨市无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历史。

    其次,各级广播电台继续“拓荒”或“深耕”垂直细分频率。一方面,2017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省市台均有不少新的专业化频率开播,在广播“分众化”之路上探索新的可能性(见表1);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频率在现有基础上改版,在服务功能、互动性、小众特色等方面进行新尝试(见表2)。

    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的两股“新声”力量值得关注——中国交通广播和经典音乐广播,尤其是2017年1月1日零点开播的中国交通广播,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第一家呼号是“中国”的国家级交通广播,由交通运输部与中央电台联合打造,它的开播标志着“智慧交通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1月10日举行的开播发布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央电台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交通运输部分别签署了重要战略合作协议。中央电台与交通运输部在总结和推广“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共建中国交通广播,打造能实现在城际之间连续收听、大区域同频覆盖、既联网播出又具备区域差异化信息发布的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这无疑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重要举措。

    二、省台客户端布局铺开,广播开启多元消费体验

    2017年,媒体融合继续向纵深发展。全国各级电台纷纷加紧新媒体平台的布局,同时进一步寻觅着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广播新媒体端对传统端的“撬动”与“反哺”作用初步显现。

    2017年称得上是省级广播电台新媒体客户端的“大年”。7月16日,安徽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指挥调度系统启用暨“海豚视界”客户端上线仪式举行,“海豚视界”客户端是安徽广电重点打造的微视频、新闻类、融媒体资讯平台。8月9日,山东广播音频客户端“51听”新媒体全面上线,该客户端不仅联通山东广播的所有频率,同时直通全国各广播频率及特色音频节目,提供直播、点播、互动等多种功能。8月18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沐耳FM正式上线运营,以主持人为核心IP,充分发挥电台优质音频内容和专业制作优势,采用“内容+声音”模式,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品质音频收听、互动体验。9月26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运营级融媒应用“粤听”客户端正式上线,它以粤语为特色,以岭南文化和情怀为卖点,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地区化和垂直化的音频服务,填补了市场上粤语原创音频内容聚合平台的空白。10月10日,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移动融合云平台上线,“冀时云”是借力河北省“大智移云”发展战略推出的全媒体媒资存储、内容生产、信息发布、立体传播、媒体融合运营的全新传播体系,是河北广电在提升全省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布局。12月19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新蓝网、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联合打造的“喜欢听”客户端发布上线。

    各类音频客户端使人们对广播的消费方式得以突破单纯的“听”,兼有了“用”和“玩”的可能。而以视频直播为基础,“看”广播也走向现实。2017年6月2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青年广播开通了以可视化广播技术为支撑,以90后人群为目标受众、同时覆盖80后、00后人群,集视频直播、真人秀、弹幕于一体的青春时尚融媒体平台——FM98.2活力调频,同时成立北京电台高校广播站联盟,以“声而不同”为理念,以“娱乐性”“服务性”“娱乐工厂”为核心概念,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可视化广播频率,成为承载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为其提供广播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青年广播和融媒体广播频道,通过“98.2节目内容分享平台一98.2新媒体内容分发中心一98.2衍生品设计生产一98.2社群和线下活动一98.2生活服务区”这一媒介生产链条,开创了国内广播的新模式。同样是利用视频直播形式,河北台的音乐广播《快乐出发》《一路畅听》两档节目也联手推出“国内首档全媒体美食真人秀广播视频直播”——《神秘的饭局》(第二季),邀请大咖在饭桌上献上脱口秀,畅聊“雄安新区时代,石家庄楼市的走向和趋势”,还有现场快问快答,楼市深奥的话题让他们活活聊成了“相声”专场。

    三、融合传播常态化,重大报道催生音频“爆款”

    广播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走出了传统的单一频率传播局限,采用全媒体手段进行立体化传播,经历了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常态”。2017年,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在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媒体传播方面已基本走向成熟,甚至生发出不少“亮点”。

    表3:全国“交广大联盟”中各地交通频率举措一览

    第一,找到了借“外力”优化用户深度互动体验的渠道。2017年的春节报道,中央电台继续推出长达六小时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大型直播,除与多家互联网直播平台合作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邀请影视明星在节目中送祝福外,其最大亮点是推出听众可以参与的语音互动。节目与腾讯云合作,继续开展智能语音技术(AAI)支持下的“喊红包”活动,大年三十12点至18点,该活动参与人次超1700万,视频直播在线收看超500万人,网络在线收听直播人数累计接近200万。当天,“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涨粉10万人,“央广新闻”涨粉5万人,中国之声在北京地区收听份额10.59%,较前一周增长15.74%,同比增长68.9%。这为广播通过调用外部成熟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用户深度互动,提供了有益参照。

    第二,开启全国广播跨区域联动报道新模式。从2017年1月13日开始,长达40天的2017年春运大幕开启。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重庆、海南等地电台组成“交通广播大联盟”,发布天气、公路、铁路资讯,报道公路、铁路、客运、民航等消息,开启了全国广播跨区域联动进行重大报道的新模式。

    第三,发掘出以场景视频为内核的H5创意新闻表达形式。H5并非2017年的新生事物,但短视频的兴起和移动生活场景的日益丰富使H5传播形态在2017年呈现出了场景化、视频化的新趋势。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媒体团队将严肃的时政新闻传播场景融人H5的交互场景,模拟个人在朋友圈点赞分享的生活场景,自主编程推出《央广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你央广主播王小艺的朋友圈又更新啦》等系列场景视频H5,用户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全屏、全景、浸入式的模拟朋友圈场景,主播王小艺“站”在朋友圈右下角,通过滑动、点击配合口播,解读一条条与两会报道相关的朋友圈信息。该产品于3月2日18点通过“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将视频媒体的抠像技术与微信朋友圈相结合,同时集合广播的声音特点、图文视频的可视特点、虚拟现实的场景特点,融入用户的实时评论,获得广泛传播,发出当天“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便增加三倍之多。此外,中央电台新媒体还推出了创意H5产品《政府工作报告速读神器》。广西、上海、山西、辽宁、江西、贵州等地广播电台也纷纷携手“阿基米德FM”推出了系列两会报道H5产品。

    四、人工智能拓展广播蓝海,“强强联合”助力广播升级

    与政府机构、企业及同行间开展合作与联合,是2017年广播媒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一些综合性频率借助与技术方合作,铺设整体的新媒体融合之路;而一些专业化频率则通过与对口资源合作,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寻求“双赢”。

    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Data)、云计算(Cloudcomputing)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音视频产业和内容版权的革命,音频媒体在“设备+云”中的巨大潜力毋庸赘言,积极寻求相关技术合作也就成为广播媒体的大势所趋,从智能手机、智能车载信息设备到智能家居的一系列智能终端,无疑是2017年不少广播电台在万物互联时代抢占的重要领地。3月16日,中央电台央广视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百度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版权、播控、直播、分发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建面向市场的音视频内容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和音视频直播产品,推动和促进双方在音视频领域整体应用服务能力的建设。12月18日,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内首家广播人工智能实验室,双方以“人工智能+广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将融合各自在内容、技术、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语音及人工智能交互、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广播媒体的创新、转型、发展。

    中央电台官方音频客户端“中国广播”在2017年达成的几项合作也值得关注。先是6月7日,其与百度CarLife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广播”正式入驻CarLife,成为百度重要合作商之一,将为CarLife车主提供最精品的车内收听解决方案。同月28日,“中国广播”又搭载SmartDeviceLink(SDL)手机互联平台,成为丰田汽车合作伙伴,致力于为车主打造便捷的车载连接音频娱乐体验。这些都彰显了中央电台在车联网方面的重要布局。紧接着,在2017小米新品发布会上,“中国广播”又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首批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合作伙伴,這也是中央电台开启人工智能蓝海布局的重要里程碑。此外,央广新媒体与河南广播电视台12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拓展(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智联网领域新媒体行业市场,促进双方品牌、产品、内容的全面发展。

    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些合作同样围绕双方的优势业务展开。2017年2月2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面向海内外游客的北京旅游形象宣传平台。5月3日,“京津冀交通广播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三地将联合采访打造信息通路、交通信息联网,加强新闻共享,共做品牌节目传播三地文化。8月4日,北京电台与“一直播”平台宣布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电台直播内容品牌化、流量集中化、管理平台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打造全国广播电台与移动直播平台跨界合作的典型案例。8月22日,微软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汽车音乐广播893达成全面合作,第五代“微软小冰”将作为893频率的新主持人,长驻电台主持节目,这是全国首家与人工智能达成全面合作的电台频率。

    五、应急广播建设加速,多省市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下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应急广播建设列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公共服务项目之一。在2017年南方洪水、广东超强台风、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应急广播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作为重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不少省市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也进一步完善。

    5月12日,陕西应急广播授牌仪式暨应急防灾公益短片发布会举行,陕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FM91.6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广播频率——陕西省应急广播,今后陕西省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将承担起信息发布、组织动员、普及知识、引导舆论、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6月21日,湖南长沙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l05.0)被长沙市政府授予“长沙市应急广播”称号,正式纳入长沙市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成为长沙市唯一的应急广播媒体,其应急报道团队将与多部门联动,在交通组织、信息发布、出行导航、交通事故报道等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8月18日,北京电台交通广播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应急信息发布权威渠道,被授予“北京应急广播”称号,将在应急突发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应急知识和防灾救灾技能的科普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权威发布与解读等方面,加强与北京市应急委各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授牌仪式上,天津、河北和北京三家应急广播还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应急广播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联动机制,京津冀应急广播联盟宣告成立。10月23日,山东潍坊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潍坊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确定为“潍坊应急广播频率”,授予“潍坊应急广播”称号。12月18日,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应急广播、交通广播与金汇通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宣布成立“空中应急报道分队”,遇有重特大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空中应急救援报道。

    六、内容付费引发广播未来猜想,音频的互联网价值蓄势待发

    2016年被认为是内容付费元年。从社交型知识社区“分答”,到只要花9.9元就能向大V提问的“知乎Live”,再到“喜马拉雅FM”的“付费精品”专区、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客户端(App),知识和内容正在创造着惊人的效益。如今经过一年的发展和探索,不少平台的内容定位和付费模式已逐步清晰,更提升了“内容付费”“知识付费”在业界的人气,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广播媒体未来走向的猜想:知识付费或许会成为广播的下一个风口。

    且不论这一猜想是否会成为现实,单就内容付费这股风潮本身而言,已的确在广播界搅动了“一池春水”。在其影响下,2017年广播媒体对音频价值尤其是其产业价值和互联网价值的挖掘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一是广播剧现“破冰”迹象。广播剧的式微由来已久,但每年仍不乏执著的广播剧人坚守在这一隅天地。新媒体的兴起为广播剧带来了不受时间限制、时长限制的播出平台,尤其是2011年中国广播剧发展高端论坛上首次提出“微广播剧”(以下简称“微剧”)的概念,各类“微剧”层出不穷,对传统广播剧形成了一定的带动作用。2017年,广播剧开始获得自上而下的关注。年初,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发出倡议,号召全国各会员台将所属版权广播剧授权给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委托“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龙脉影艺影视有限公司”具体负责与“懒人听书”“蜻蜓.fm”等新媒体对接广播剧推广项目。合作方式为:新媒体平台免费展播,进行中国广播剧品牌项目推广,扩大中国广播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央电台也开始制作并推广广播剧。2017年,中央电台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余姚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广播剧《呦呦青蒿》,该剧围绕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展开相关情节,借鉴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进行多手段叙事,在多个电台多次播出,新媒体平台同步呈现,获得广泛关注。2017年,湖南台交通频道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公益活动也选择了广播剧这一形式,成立《爱心送考》微广播剧项目组,联合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搜集优质素材,于6月2日首播,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是可视化直播方兴未艾。以广播为基础,在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平台上附载视频内容,突破“听”的局限,增加“看”和互动的需求,尤其是在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系列报道和特别策划中,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呈现独家内容,成为传统广播聚集人气、提升影响力的新路径,2017年中央电台在全国两会期间有《“静”观其变》《央广辩论会》《企业家说》等视频节目,党的十九大期间的《请回答2017》也有视频呈现。一些广播电台则尝试做足直播“爆点”、打造直播IP,匹配自身优质资源,打造品牌影响力。11月10日,北京电台动听调频Metro RadioFM94.5推出Radio Pride Day(电台荣耀日)——天生无畏挑战200小时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在城区广场搭建透明直播间和互动区域,由主持人Mr.Q挑战“最长时间电台主持马拉松”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期间,除主持人全天播送节目,还邀请了何炅、满江、陆虎、张靓颖、何洁等歌手、主持人到直播间进行采访互动,吸引了大批听众、粉丝去现场应援、鼓励,挑战最终取得成功。

    三是短视频、短音频成电台“新宠”。在内容付费领域,付费音频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使得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传统广播都更加关注起音频的价值。早在2016年,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东方广播中心便适应碎片化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正式推进短音频战略,即从直播流节目中提取亮点内容,将其剪辑并包装成三到十分钟的短音频,再打上可搜索的“分类”与“标签”,将其投放至“阿基米德FM”、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2017年,整个业内,在线长音频进一步向离线短音频发展,上海东方廣播中心制作的30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于9月15日起在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东广新闻台《东广早新闻》、上海交通广播、第一财经广播、故事广播频率及“阿基米德FM”等互联网平台播出,获得良好反响。还有一些电台则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电台推出了《全国人大会议第一次,这个红色箱子不简单!》《厉害了,我的代表!参加两会还做了一台换肺手术!》《民航局局长:航班准点率我也不满意》等视频作品,其中不少占据微博热搜榜,成为网络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