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悲伤

    谢钦

    2011年,一部小投资的文艺片《桃姐》在商业大片盛行的电影市场中意外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而演员刘德华更是凭借此片在金马奖中再度封帝。电影《桃姐》的英文名为A simple life,这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影片。主人公罗杰便是影片监制李恩霖的化身,那一年李恩霖拿着为了表达对老佣人的思念写成的剧本找到导演许鞍华,后来就有了这部小成本文艺片《桃姐》。影片中的桃姐是一位在罗杰家中勤勤恳恳工作了近60年的老佣人,她一生未嫁,从青春少女到垂垂暮年的老人,她照顾了罗杰家四代人,她爱罗杰一家,而且像母亲般爱着罗杰,但她从不多话,只是一直照顾着罗杰,当罗杰的亲人都移居国外后,她还依然陪着罗杰留在香港,直到她意外中风住进老人院才结束了佣人的工作。这是影片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罗杰开始反过来照顾桃姐,为她养老送终。这是一个平凡而简单的故事,却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真情的存在。这也是影片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影片延续了导演许鞍华的平民化叙事和现实主义风格,在讲述女佣桃姐平凡而简单的生活的同时,引发观影者的思考。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影片,探求影片背后的深意。

    一、 平淡故事:用影像触摸庸常

    影片《桃姐》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故事,它平淡无奇,诉说温暖与悲伤,显现人性中的善良光辉,但它绝不煽情,一切都是在平静的气氛中缓缓地展现,悄无声息地打动着你。开头白底黑字给人一种隐隐的沉重感,寥寥数语交代了桃姐的一生:父被日寇所杀,母无力抚养,逐使其寄人篱下为佣,为仆六十载,服待四代人。随之响起的音乐,烘托出一种让人悲伤的气氛。接着画面突然转到了人声嘈杂的菜市场,卖菜的小贩一边热情与桃姐打招呼,一边偷偷把冷库的温度调低,看桃姐的笑话,市井小贩的阴险和桃姐的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许鞍华选取这样一个细腻的生活小片段,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下透视着人性的复杂。与此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到暮年依然心存纯善的老女佣。

    生老病死,人无法逃脱的诸般苦痛,在桃姐踏入老人院的那一瞬间都赤裸裸地呈现在她的面前,这一切使她害怕和不安。一个小小的老人院却反映出世间百态,各种滋味各人知。金婆和女儿总是在争吵,金婆重男轻女,财产早早给了儿子,却不曾料到儿子不孝,女儿虽然心中满腹委屈,诸多怨恨却依然无法舍下年迈的母亲。终于有一天,她们不再吵了,金婆被抬上了救护車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没有大声地哭泣,只是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偶尔发呆,而我们却能从女儿的举止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丧母之痛,此地无声胜有声,这恰好显示出了导演许鞍华的高明。

    老人院的主任由秦海璐扮演,戏份并不多。她是老人院中为数不多的充满生气的年轻面孔,和蔼可亲。除夕夜,窗外烟花满天,老人院里只剩下了无人问津的坐轮椅的老人、年轻的主任和桃姐。没有人知道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子为什么会到老人院当主任,为什么不回家过年,也无从知晓关于她的故事,一段未完待续的对话激起观众无限猜测和联想。老人院里有一位校长,他是老人院里的老人,也是老人院里的观众,他与老人院一体,但又似乎与之格格不入。他会不时地感慨一下,成为影片中的一个闪光点。

    而由秦沛饰演的坚叔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他在老人院活泼好动,唱歌跳舞,看起来像个孩子。他排斥老去,像年轻人一样去生活。他拿刚出炉的蛋挞给桃姐吃,当观众都期望他们之间擦出火花时,下一秒钟他却向桃姐借钱,让人大失所望。桃姐是理解坚叔的,当罗杰指责坚叔嫖妓时,她依然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她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桃姐的葬礼上,一向四处借钱嫖妓的坚叔,却借了很少的钱,买了一束洁白的花去拜祭,这样一个场景设计为影片注入了几分温暖的基调。坚叔是爱桃姐的,也许这种爱不是单纯的爱情,在他眼中桃姐就如同那一束花,简单而纯洁。

    桃姐是有宗教信仰的,她的信仰一直支撑着她前行。她默默地服待了罗杰家四代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一家,她一直恪守本份,无怨无悔。她对别人的好从来不求回报,但上苍总会让好人有好报。演员叶德娴饰演了桃姐这一角色,她对角色的深刻解读加上她精湛的演技,为桃姐这一人物形象增色不少。

    二、 细节刻画:别具意味的表现手法

    导演许鞍华善于托物言人,罗杰家中有一只可爱的猫咪卡卡,桃姐到老人院后卡卡被送给别人照顾。过年时,罗杰把卡卡送到老人院陪伴桃姐,当罗杰打电话拜年时,桃姐骗他说老人院里很热闹,此处一个镜头特写:破旧的电扇孤零零地吊在那里,老人院里一片冷清,暗示了桃姐的孤单和寂寞,而此时卡卡的存在安抚了桃姐那颗孤寂的心。罗杰不能和桃姐一起过春节,特意让卡卡代替自己陪伴桃姐,这样一个举动让观影者感受到了罗杰的细心和耐心以及对桃姐的爱。罗杰的母亲到香港看桃姐,因为受不了香港的空气而导致喉咙干涩,她感慨说如果桃姐知道她喉咙干,一定会煮一大锅罗汉果水给她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桃姐在工作时的细心周到,也可以感受到雇主对桃姐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赞赏。

    影片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但有许多细节的刻画,让观众在细微深处自行体会罗杰和桃姐之间的深情。影片的开头是罗杰背着包回家之后的一个吃饭场景,桌上都是罗杰喜欢的饭菜,罗杰伸出一只手,桃姐赶忙盛好米饭奉上,饭后桃姐还为罗杰准备了消食的水果和糖水,十分体贴和用心。这时的桃姐是从不上桌和雇主一起吃饭的,她本分而且恪守规矩。虽然桃姐嘴上不让罗杰吃牛舌,但是还是私下里为罗杰卤了美味牛舌等他出差回来吃。此时的罗杰早已成年,却背着学生样式的双肩包,回到家里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还像没长大一样。导演这样安排别有深意,一方面体现了桃姐对罗杰的照顾面面俱到,虽不多言,但在细枝末节中显现出桃姐对罗杰的纵容和偏爱。另一方面,在影片的开头使罗杰以一个少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桃姐中风后罗杰照顾桃姐的成长和转变作下铺垫。

    桃姐意外中风之后不能再工作,为了减轻罗杰家的负担,她要求去住老人院。罗杰寻找老人院的过程中,细致地询问与老人院负责人唯利是图的嘴脸形成了鲜明对比,影射出了当下社会中养老问题的诸多不足。桃姐刚到老人院时很不习惯,而做惯了少爷的罗杰更不懂得如何去照顾人。第一次,罗杰和桃姐走在大街上,他自顾自地走,丝毫没觉察桃姐因为脚不便跟不上他的脚步。但第二次,他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放慢了脚步搀扶桃姐,从中我们看到了罗杰的成长。罗杰带桃姐出去吃鱼,这是他们第一次同桌吃饭,他细心地替桃姐夹鱼肉,静静地看着她吃,就像从前桃姐看着他吃饭的样子,乌鸦反哺亦是深情。罗杰把桃姐当作干妈,带她去看电影首映,让她见到了许多明星。桃姐告诉罗杰,如果罗杰的父亲还活着,一定会为他的成就高兴。但罗杰却认为,只有桃姐才会为他的成就真心地高兴。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罗杰和父母的疏离,显然他和桃姐的感情更深一些,桃姐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爱护着他,他在心里深深地感恩。

    在叙事上,影片做到了首尾呼应。比如在影片的开头,桃姐因为罗杰做过心脏手术而反对他吃牛舌,但还是悄悄卤好牛舌等他回家。有意思的是,在老人院里桃姐想吃腐乳,但是罗杰担心桃姐的身体健康,不给她带。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惊喜地发现了这样一幕,桃姐吃饭的桌子放着一瓶打开的腐乳,而我们都明白这是罗杰给她带去的。主人公罗杰的原型李恩霖说:“我从婴儿开始,由桃姐照顾,后来换我照顾她 ,就像人生循环。”在影片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影片在叙事风格上趋于平淡,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使人物的情感渐趋浓烈。

    三、 深情主题:对“爱”的延展解读

    导演许鞍华偏爱纪实风格,她总是寻找普通的人,讲述平凡的事,在这平凡和普通中让观众自己去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影片《桃姐》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女佣的简单一生。影片中提到了许多人。梅姑是唯一一个住在老人院里的年轻人,她有肾病,当年迈的母亲无法照料她的时候,把她送到了老人院保她周全。爱是什么,爱是母亲对女儿的不离不弃,就像梅姑的母亲对梅姑一样。梅姑是善良的,过年时还为桃姐准备了礼物,而桃姐则给梅姑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让我们看到陌生人之间亦有真情在。正当我们为真情感动时,一个总是想回乡下的老太太是老人院中最年长的,但她的孩子从来没有来看她一眼,这样的一个事实,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实中的一些残酷。

    什么是爱?影片《桃姐》给出了答案: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桃姐在罗家当了60年的女佣,照顾和陪伴了罗家四代人,她深深地爱着这家人。影片的最后,导演许鞍华精心安排桃姐如愿见到了罗家的第五代人,进一步彰显出影片的主题,这是桃姐生前最后一次见到所有人,她把自己的首饰都送给了罗家人,这是桃姐对爱的另一种诠释,深爱无需多言。这些首饰中,有的是罗家人送给桃姐的,有的是桃姐自己的。这一举动让观影者真正感受到了桃姐对罗家人无私的爱。罗家人和桃姐一起拍了全家福,很显然罗家人已经把桃姐当作他们的亲人,没有血缘,亦是至亲。罗杰是桃姐从小看着长大的,他对桃姐有很深的感情。在桃姐中风之后,这种深情在罗杰的态度和行为中显现出来,他开始认真地照顾桃姐,就像小时候桃姐照顾他一样。罗杰从未忘记桃姐对他的好,他也在桃姐的晚年用自己方式回报着桃姐,他把桃姐当作母亲来看待,而桃姐亦把他当作亲生的孩子来深爱。影片的结尾,罗杰一直在拼命地吃一碗濑粉,这是桃姐最后想吃的东西,直到再也吃不下了才停下来。他平静地向医生交代了桃姐的后事,然后去工作,就算是这样简单的几个画面,亦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罗杰和桃姐之间的深切情感,观众怎能不理解罗杰的悲伤,隔着荧屏都会被他们之间的深情所感染。

    结语

    如果一部影片仅满足于简单的人物故事呈现,那么这部影片的导演一定不是许鞍华。导演许鞍华一直追求的是简单背后的深意。在某种意义上,桃姐这个人物映射了许鞍华本人。拍摄影片《桃姐》时导演许鞍华已经年近七十,和桃姐很像,看到这个剧本她立即被感动了,她像桃姐一樣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终有一天她也会像桃姐一样住进老人院。人的一生,无外乎是你陪我一段,我伴你一程罢了。而人与人之间的爱也会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烟消云散,但来过总会被人记住。导演许鞍华通过讲述一个小人物的平凡故事,让观影者看尽人间百态,品味温暖悲伤,以小见大中使整个影片的主题得到更进一步地升华,引起大家关注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同时,告诉观众一些简单的道理:“在红尘之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生死终有时,生生死死轮回交替。红尘中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须纠结和挂怀,人的一生早已注定,一切上苍自有安排。”这部小投资的文艺影片《桃姐》最终获得近亿的票房,高票房的背后引发人们对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于爱的反思: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