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企业的风险与防范

    马少卿

    对于融资性担保企业,主要是依法成立,主要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融资担保是在银行与担保人的债券约定中,如果被担保人没有履行对债权人的融资性债务,则需要由担保人承担合同中的担保职责。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特殊业务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很大,所以加强融资性担保企业风险管理防范显得尤为关键。

    一、融资性担保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对于融资性担保企业,其发展中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当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融资性担保企业的实收资本来源、业务安全性、盈利性发生改变。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运作是需要以特定宏观市场环境支撑的,对服务对象大多是中小企业,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汇率变化、利率变化、货币供给、外汇流向等,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款能力带来影响,而申保企业的还款能力与其生产情况有很大关联,中小企业本身就具备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在市场出现变动时,会对其正常生产带来影响,进而导致其难以按时还款,这必然会造成融资性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此外,融资性担保企业还有一部分业务属于投资业务,担保企业会利用自有资产投资金融债、国债等金融产品,其本身安全性比较高,但是市场环境会对收益带来很大影响,政策调整、利率变动都会对金融产品价格带来影响,进而对融资性担保企业的业务收益造成影响。

    (二)行業风险

    在融资性担保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行业风险主要是当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对某些行业生产带来影响,从而造成融资性担保企业损失。受地区产业集中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融资性担保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融资性担保企业在业务服务上,大多会局限在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行业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国家政策有所调整后,如区域性结构调整、利率波动、货币政策变化、行业经济周期特性等,都会对相应行业的经营成本、融资成本带来影响。被担保企业难以承受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时,就会导致融资性担保企业面临风险。当前,我国很多融资性担保企业都是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通过要素打分的方式对行业风险大小进行判断,其分值设定在1-10分,分值越高表示相应行业的担保风险就越大。

    (三)履约风险

    融资性担保企业的履约风险主要是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后,没有按照贷款要求及时偿还相应的贷款,需要由融资性担保企业为其清偿贷款引起的风险。由于担保企业代偿后,难以足额从借款企业及保证人追偿,即便是采取了处置反担保措施,依然难以弥补其代偿额,这就造成了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资金损失,而这也是担保企业存在的最大风险。融资性担保企业在开展业务服务时,经常会选择一些优质客户进行服务,从而保证第一还款来源。在实际中,需要融资性担保企业服务的客户大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风险管控水平等都有所不足,在经营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企业难以度过难关,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二、引起融资性担保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宏观环境因素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经济结构也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改变,在此背景下,有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压力,传统企业的生存也越发困难。当前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其经营比较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对融资性担保企业来说,其担保的大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比较小,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时,大多会选择银行贷款、民间融资,而在宏观环境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偏向于为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放款,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走向民间融资、网贷的道路,这些融资方式利息很高,如果中小企业无法及时收回资金,就会造成还债困难,企业倒闭,这无疑会引起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被担保企业因素

    被担保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很容易引起融资性担保企业的经营风险。首先是被担保企业的内控力度不够,当前融资性担保企业大多是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而这些企业本身缺乏良好的内控体系,并且在管理上倾向于家族式管理,在经营决策上更加依赖于经验,缺乏长远的规划,造成了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同时中下企业内部管理权高度集中,如果管理者出现决策实物的情况,必然会引起经营失败,从而造成了融资性担保企业的风险。

    其次被担保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本不足,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在遇到一些比较大的风险时,很容易出现经营失败的情况。对中小企业来说,在行业比较稳定下,可以实现平稳发展,当宏观环境,或者是市场出现变化后,企业难以做出及时的应对,很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引起资金链断裂,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而这些风险又会转移到融资性担保企业身上。

    (三)融资性担保企业本身因素

    融资性担保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引起经营风险。就目前而言,融资性担保企业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大多是局限在某一、两个行业,这就造成了风险集中,当行业出现较大变动时,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变故,就会加剧融资性担保企业自身的风险。同时融资性担保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缺陷,风险管控部门不完善,加上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企业内部风险管控的作用。很多时候融资性担保企业对于风险管控不太看重,即便是设置有材料审核、担保监督等流程,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融资性担保企业没有对被担保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考核,无法充分把握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当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失败、倒闭的情况时,融资性担保企业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法很好的处理风险。

    三、提高融资性担保企业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降低业务集中度,创新盈利方式

    融资性担保企业在发展中,为了全面降低自身的风险,就需要进一步降低业务集中度,调整担保项目行业分布,优化安排担保业务期限,平衡担保项目数量,以此实现业务风险的分散、控制。同时融资性担保企业还需要创新业务方式,通过其本身的信息优势,从银行、首保企业、担保公司三方中,加入“第四人”,由“第四人”对具备一定市场价值的潜力企业进行投行,在我国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无法直接对企业进行投资服务,而担保公司也会由于自身的实力及国家政策,无法对潜力企业进行大量投资,而在市场经济下,高成长性企业出了有融资需求外,还会其他项目有有很强需求,如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对此,担保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在投资机构与潜力企业之间牵桥搭线,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抽取一定比例佣金。“第四人”的引入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担保业务创新,可以改变融资性担保企业业务集中程度,有助于分散担保企业的业务风险。此外融资性担保企业还可以加大担保投资,担保投资属于风险投资与担保的结合体,对于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其股权收益要远远超过债券收益,这与担保企业低收益、高风险的准债券经营模式相对应,担保投资业务可以将股权模式和债券模式结合起来,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担保企业的运作空间,解决了担保、风险、收益不均衡的问题,有助于担保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银担协作,合作共享收益

    新时期下,随着地方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融资性担保企业既可以为银行带来收益,又能分散银行风险,已经成为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合作伙伴。而相对应的,银行对融资性担保企业而言,也是既可以带来收益,又能分散风险的合作对象,对此,融资性担保企业需要与银行建立平等、收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与银行签订相应的风险分担协议,对于不愿意承担风险的银行,要减少与其合作程度,改变融资性担保企业在与银行合作中的弱勢地位局面,增强企业的话语权。同时融资性担保企业要与银行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对于担保企业提供的贷款项目,银行依然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审批,不能因为担保企业的存在而放宽贷款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放贷。而银行与担保企业要适度分担信用风险,促使双方都可以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基础上,防范控制信用风险。

    (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融资性担保企业应该全面实施决策部门与担保业务审查分离制度,做到业务调查、审查批准工作由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管理人员进行。在担保业务中,要适当分解职责,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进行,从而在担保业务管理中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融资性担保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构建是内部稽查部门,不定期对担保业务开展稽查活动,做到审、保、偿相互分离,提升担保业务的透明程度。内部稽查部门需要结合检查、评估风险内控情况,监督相关部门规范运作,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

    融资性担保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多道防线风险管控制度,由企业领导层与业务部门负责人构建风险管控小组,初步审查申报项目,对项目进行第一层次的风险管控。同时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结合担保项目的具体情况,开展财务、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复审,并提出相对应的项目审核意见,形成第二层次的风险管控。企业还可以由经理、业务部负责人、风险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共同成立担保项目风险控制评委会,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复审,整体把控项目风险程度,形成第三层次的风险控制。此外,针对担保金额大、复杂程度高、有重大影响的担保项目,还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从而对业务做出更加客观的决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资性担保企业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日常经营具有很高的风险,所以在实践中,融资性担保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控,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引导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树立风险观念,主动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中。同时企业也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经营中的风险隐患,促进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良好发展。(作者单位:山西和晋融资担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