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王丽军++张慧琴++春红丽++春慧敏

    摘要: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简述了羊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球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25-01

    山羊球虫病是一种原虫类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为病羊下痢、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该病对羔羊危害较大,成年山羊多数为带虫者,无临床表现。2014年6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某羊场发生以拉稀便血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笔者诊断,疑似为羊球虫病。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羊场共饲养山羊268只,其中有1~3月龄羔羊86只,所有发病羊均在此年龄段。发病已经有10多天,接诊时已死亡5只,病羊36只,该养殖场以圈养为主,偶尔放牧,圈舍卫生条件差。

    2 临床症状

    球虫病潜伏期为11~17 d。该病依感染强度、羊的年龄、抵抗力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其临床症状轻重也不同。病初山羊出现软便,不成形,但精神、食欲基本正常。病重者3~5 d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到水样,黄褐色或黑色,混有坏死黏液、血液及球虫卵囊,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随之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黏膜苍白,体温正常或稍高,急性经过7 d左右,慢性病程长达数周,严重感染的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则愈后不良。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大部分无临床表现。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剖检可见小肠壁有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以及小肠壁增厚、充血、出血,局部有炎症,肠腺和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黏膜脱落等。有的出现肠外脏器混合感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和小肠周围淋巴窦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有球虫寄生,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出现象。

    4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检出球虫虫卵,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剖检,观察到球虫的病理变化,在病变组织中检查到各发育阶段的虫体。在粪便中只有少量卵囊,羊无任何症状,可能是隐性感染。生前诊断必须查到大量球虫卵囊,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才能诊断为球虫病。

    5 治疗

    氨丙啉和磺胺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药后,可迅速降低卵囊排出量,减轻症状。①氨丙啉:每千克体重50 mg,每日1次,连服4 d。②氯苯胍:每千克体重20 mg,每日1次,连服7 d。③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天10~20 mg,连用5 d,腹泻停止,恢复食欲和健康。④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每日100 mg,连用3~4 d,。

    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圈舍卫生管理,及时清扫及消毒圈舍,保持圈舍卫生,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