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摘要]流动人口是推动兵团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吸纳、集聚流动人口,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依据2011—2017年兵团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兵团流动人口的特点、就业与收入水平及居留意愿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兵团流动人口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兵团;流动人口;构成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2—0033—04

    [作者简介]李亚利,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集党政军企于一体的特殊组织,担负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新疆经济、巩固边防的多重职能,60多年来,新疆兵团在稳疆兴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兵团下辖14个师市及178个农牧团场,截至2015年底,兵团辖区面积7.0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76.56万人,比刚成立时的17.55万人净增259.01万人。兵团自创立之时起,人口迁移与流动就十分活跃。一直以来,流动人口为兵团建设提拱了重要的人力资源,现如今,依然是推动兵团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兵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有效促进了人口流动和聚集。吸纳、集聚流动人口,对兵团经济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人口流动主要是指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2]兵团流动人口相比全国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3]本文依据2011—2017年兵团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兵团流动人口现状进行分析。

    一、流动人口的特征

    (一)流动范围和动因

    2011—2017年,兵团跨省流动人口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2017年比2011年下降仅为1%,基本呈稳定状态。兵团流动人口以省际流动为主,七年来平均占比85.3%(见表1)。流动人口构成上,河南、四川、甘肃三省是兵团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总流动人口的60%左右,河南、四川籍流动人口入疆比重略微上升,甘肃、新疆和兵团流动人口有所下降,其他省份的流动人口略有减少。

    每年气候变暖后,农业、建筑等行業才能开工,这时有大量的工作机会,流动人口便集中在3月和4月陆续来疆,使得3、4两个月份的人口流入出现峰值。“务工经商”为兵团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近五年一直占60%左右;其次为“随同流动”,2017年占18.4%。

    (二)年龄构成及性别比

    在被调查对象中,2011—2017年,0—14岁流动人员基本在20%左右,主要为随同流动人口,不从事生产劳动;15—59岁流动人口从2011年的79.5%下降到2017年的73.54%,这部分人员为主要劳动力,但呈下降趋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达5.45%(见表2)。由此看出,兵团流动人口出现老龄化,对养老、社会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挑战。

    2011—2017年,男性流动人口由2011年的55.06%减少到2017年的51.94%,而女性流动人口由2011年的44.94%增长到48.06%,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8.73,可见,近几年来性别比趋向合理,但仍高于全国的104.81。兵团流动人口平均家庭人口数由2011年的2.27人增加至2017年的3.18人,表明兵团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入人口的家庭规模有所扩大。

    (三)文化程度

    兵团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仍以初中为主,但初中及以下人口均出现下降趋势,而大中专及高中人口比例呈上升状态,说明兵团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却在不断提升,而工作技能与整体素质也在相应增强。

    2011—2017年,被调查流动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从2011年的88.96%下降到2017年的79.19%;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比例由2011年的10.75%上升到2017年的19.81%。可见,随着兵团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劳动力素质和就业、保障诉求将高于原来的农村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情况

    (一)流动人口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从流动人口整体就业水平来看,兵团流动人口就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就业水平最高,达90.2%,2012年下降至78.76%,2013年就业率升至86.35%,此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兵团流动人口的就业率下降至75.6%。

    调查表明,兵团流动人口未就业原因主要包括料理家务、带孩子、怀孕或哺乳、没找工作等,未工作调查对象中,大部分女性是为了操持家务或带孩子而放弃工作机会,但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怀孕或哺乳这项在2017年上升比例较大,是上年的近2倍,因2016年初国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增长,显著拉低了流动人口的就业率。此外,因“退休”原因而未工作的流动人口比例呈逐年增长状态,2017年达7.60%,表明流动人口老龄化明显。

    (二)流动人口女性就业比例增长

    2011—2017年,兵团流动人口就业性别构成中,男性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男性就业人数比例43.8%,较2016年下降16.1个百分点,女性就业比例首次超过男性,这与新疆行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相关,随着住宿餐饮、商业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适宜女性就业的工作岗位增多,女性就业人数相应增加。

    (三)流动人口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从就业结构看,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流动人口就业比重显著下降,由2011年的37.4%和25.9%,分别下降到2017年的32.7%和18.5%;制造业也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批发零售业增长显著,比2011年增长2倍左右;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行业流动人口呈波动增长趋势,但幅度不大。从统计数据看,流动人口就业结构与兵团整体产业结构相适应,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但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仍然不高,并且大多集中在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行业。

    (四)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被调查流动人口中,2017年平均家庭月收入达到5330元,较2011年增加2314元,与全国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大致相同。兵团流动人口家庭开支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较大。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表明兵团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结构正在逐渐趋于合理化,但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还是相对较低。

    三、南、北疆区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留居意愿比较

    从社会融合程度看,2017年,调查对象中兵团南疆流动人口,37.58%的表示“我关注我现在居住城市/地方的变化”,34.33%的流动人口表示“我喜欢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地方”,34.46%的流动人口表示“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成为其中一员”,34.88%的流动人口表示“我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28.92%的流动人口表示“我觉得我已经是本地人了”;而以上五项关于社会融合的指标,兵团北疆区域流动人口主观认同数据依次为60.10%、59.29%、60.15%、55.55%、50.48%,均显著高于南疆区域水平,表明兵团北疆区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主观认同程度要显著高于南疆区域;1.29%的南疆流动人口表示“我感觉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这一指标在北疆流动人口中占4.24%,表明北疆地区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反而要高于南疆地区。

    从居住意愿上看,有35.42%的流动人口表示愿意迁入南疆,想在此定居的占37.40%,并打算继续留在此地的占70.17%;有46.63%的流动人口表示愿意迁入北疆,想在北疆定居的占55.49%,并打算继续留在此地的占87.36%,表明北疆区域的流动人口留居本地的意愿更为强烈。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2011—2017年,兵团流动人口仍以省际流动为主,虽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基本呈稳定状态。人口构成上,河南、四川、甘肃三省是兵团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务工经商”为兵团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年龄构成上,中青年人口比例下降,出现老龄化。男女人口性别比趋向合理但仍高于全国的104.81。兵团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仍以初中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在不断提升。户籍构成上,农业户籍人口从2011年的88.96%下降到2017年的79.19%;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比例相应上升。从流动人口整体就业水平来看,兵团流动人口就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就业性别构成中,女性就业比例增长,男性就业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就业结构看,流动人口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但第三产业就业质量不高,大多集中在非高端的服务行业。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但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还是相对较低。从社会融合程度看,兵团北疆区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主观认同程度要显著高于南疆区域;从居留意愿上看,北疆区域的流动人口留居本地的意愿更为强烈。

    (二)对策建议

    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在加强人口信息采集基础上,完善兵团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拓展系统功能,加快和民政、卫生、公安、社区、劳动、工商等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强兵团流动人口参保意识,彻底解决因未购买社保、医保、失业保险,造成的机会不均问题。简化流动人口各项保险转移手续,完善衔接政策,推进即时结算、异地结算进程。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制度,给有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帮助。增加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财政预算,增加对中小学教育、妇幼保健、养老、文化休闲领域的投入,为流动人口提供充分、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提高流动人口就业水平。加强兵团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并给予相应的费用补贴,切实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相关部门做好宣传与服务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和便捷的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提升流动人口。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吸納流动人口就业的作用,增加流动人口就业机会。持续推进流动人口自主创新、创业,加强流动人口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等各项创业服务,不断完善兵团流动人口创新、创业工作服务机制,增强兵团流动人口自主就业能力。

    促进兵团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制定流动人口入籍定居的优惠政策,切实理顺流动人口定居条件、手续,简化入籍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借助社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帮助流动人口顺利融入居住地,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加各项公益性活动,提高其文化认同感,使流动人口逐步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加快、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兵团流动人口提供无差别待遇的养老、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营造兵团开放、进取、务实、包容的社会精神风貌,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吸引各方人才共同建设开发新疆。

    参考文献:

    [1]卢鸿玉,祝宏辉.兵团农牧团场流入人口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7.

    [2]胡宜挺,李佳佳,张风丽.兵团不同产业吸纳人口就业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0-47.

    [3]胡海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发展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7):63-67.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