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知识技能+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探析

    王新

    

    随着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难发现,受就业、家庭、情感、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在校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明显增多。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应有之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推行的“知识技能+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众所周知,学生技能再过硬,心理一旦出了问题,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定位,有效对症施策。目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卑心理。实际上,选择读中职是不少学生及其家长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入校后,一些学生的自卑倾向很明显。二是盲目心态。部分中职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更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三是焦虑迷茫心理。少数中职生缺乏职业规划,在学校陷入迷茫状态,想努力却找不到奋斗方向。四是精神空虚。一部分学生缺乏精神追求,把手机和网络当成了精神寄托,价值观缺失,甚至盲目模仿网络上一些不良行为。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关注师资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关键,是教育目标得以落实的主推手。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学习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2019年为例,学校先后安排了7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认真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和我国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全体教师都能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同在培养学生技能和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理念。为此,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随时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学校要求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形成“知识技能+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去落实。

    二、依托课堂教学,疏导学生心理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计划之中,鼓励教师积极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捕捉教育契机,在导语的设计、课堂知识的讲授、师生互动等环节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师,他们依托教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那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时,从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宦海浮沉入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做一个善读书、勤思考的人,坦然面对坎坷、挫折,成就别样人生。再如,教师在教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时,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理,让他们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材必有用”,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对未来充满信心。又如,在讲解“自尊自信的人”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长处和爱好,使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增强学生信心。

    三、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自信

    中职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加强了技能训练,让学生能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足社会的资本。在技能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专业课学时比例,每周33节正课中,专业课占18~20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在数控、电器、焊接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学生走上社會后能够适应各种竞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视频等媒介,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能够参加职业技能训练,有更多培养能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坚强的心理品质。

    四、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德育水平

    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密不可分,加强德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课堂。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读书会、演唱会、技能表演等多种活动,大力提倡中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社团,学校先后成立了篮球社团、读书社团、美术社团、声乐社团、专业兴趣小组等,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现才艺、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组织举办专家报告会、毕业生返校报告会,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2019年,学校举行的“技能展示月”活动共评选出了77位技能标兵;在新乡市技能等级考试中,学校参赛学生的获证率超过90%;在新乡市各类技能竞赛和素质能力比赛中,学校有120名学生获奖,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也纷至沓来;在河南省技能竞赛和素质能力等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56人,三等奖48人。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更让学生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五、参加社会实践,检验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活动既是对学生的教育和锻炼,也是检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培养学生,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号召学生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学习他们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有专门的带队教师常驻实习单位,不仅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更时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遇到问题时及时介入,疏通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习单位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方针,设立“优秀实习生”等专门奖项,大力宣传优秀典型,树立榜样。这种渗透教育在实习实训各环节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中承受得住压力,克服得了困难。

    六、完善学校管理,助力心理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将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学期伊始,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时发现问题。政体处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时追踪,定期更新,实施动态管理。学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副校长王趁新牵头,全体德育教师参加组成专家团队,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科学性、技术性地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校刊《菁菁校园》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编辑教师每期都精心刊登优秀稿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