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她为什么总是“肚子疼”

    一、经常“肚子疼”的女孩

    童童,10岁,三年级女生。三年前,征得童童的同意后,家里添了个小弟弟,爸爸妈妈陪童童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懂事的童童并没有表达不满,家里人都夸她很乖。近两年来,童童经常觉得肚子疼,有时还会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情绪也很低落。家人带她看过医生,做过各项检查,查不出任何问题。医生建议家长带童童进行心理咨询。

    二、“肚子疼”的根源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同胞竞争”困扰是童童情感郁结的根源,弟弟出生后,爸爸妈妈把从前对童童的全心关注转移到了弟弟身上,忽略了童童渴望爱和陪伴的需求。童童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导致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

    根据童童的情况,我和童童及其父母达成咨询目标:首先引导童童看到并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其次,尝试改变养育模式,让亲情积极流通;再次,帮助童童看到自身的力量。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利用意象了解内心世界。

    童童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有些畏缩紧张,表现出一定的阻抗。我用微笑、点头、目光认可等表示理解和鼓励,让她产生温暖的感觉;通过倾听、积极关注、共情等咨询技术,和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意象对话是从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通过诱导来访者进行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并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深度放松之后,我引导童童走进意象世界,在意象中,童童看到了自己有了弟弟后的真实感受。她告诉我伤心像一块石头堵在肚子里,冰冷冰冷的,她最想说的话是“我不想要弟弟了”。和这块“石头”聊天之后,她感觉肚子舒服多了。

    爸爸妈妈对童童的忽略,一方面让她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让她对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是个被抛弃的人。意象对话帮助童童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释放了积压的负面情绪。在意象世界里,童童看到了那个想要爸爸妈妈陪伴的自己,她开始接纳自己,肚子不舒服的症状减轻。

    我共情童童被忽视的伤心和无助,理解她对于陪伴的渴望,鼓励她把今天的感受告诉陪着一起来的妈妈。

    第二阶段(第3次咨询):体验感受,调整养育方式。

    “解铃还须系铃人”,童童的“大宝危机”需要通过改变家长的养育方式来缓解。

    我询问童童妈妈每天放学回家后母女的相处情况,童童妈妈告诉我,接童童回家后就急着去抱弟弟。童童表示看到妈妈去抱弟弟时有些难过,但也习惯了。疏离的亲子关系是童童情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为了让妈妈看到需要关爱的童童,我引导童童妈妈在意象体验中静静地面对放学后的童童,感受童童当时的情绪。

    许多看似孩子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家长问题的呈现,孩子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养育中的问题。在母女情感得到联结之后,改变养育方式就水到渠成了。童童提出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陪伴她一小时,这一小时要以她为中心。妈妈表示可以做到,同时希望童童理解他们的辛苦,询问她是否介意有时可能是其中一个人陪她。童童表示没有问题,只要那一个小时有人陪她就行。此时,母女通过一致性沟通看到了对方,听到了对方的需求,彼此关怀理解,产生新的亲子关系重建力量。

    在母女达成协议之后,为了让童童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我给童童布置了家庭作业:观察并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和关爱。

    第三阶段(第4~6次咨询):积极引导,挖掘自身力量。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看清当下的自己,便可以发挥其潜力,改变适应不良行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童童看到自身的力量,肯定自我的能力。

    我和童童一起制作“我的能量”卡片,引导她通过卡片看到那个积极的自己: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我可以独立承担一些事情,我可以照顾弟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童童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卡片制作完成后,我让童童按照能量卡片上的事情去做,每天在日记本上把自己做到的事情记下来。当感到肚子不舒服时,就看看日记,感受“爸爸妈妈很爱我”“我比弟弟更有力量”。

    我和童童一起整理她记录的故事,并请她大声读出来。每读一个故事,童童的眉头就舒展一点,微笑慢慢爬上她的脸庞,我能够感受到她身上满满的能量。告别时,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四、咨询反思

    家里多了二宝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父母忙于照顾年幼的二宝,很容易忽略大宝的感受。很多大寶表面看似懂事,还会帮大人一起照顾弟弟妹妹,但心里未必快乐。对于大部分大宝来说,二宝的出现并不是爱的分享,而是分割和抢夺,他们很有可能因为缺失安全感而变得焦虑。这是他们内心对这个“不安全的世界”的回应,是自我保护的本能,这时如果不能表达真实的感受,身体就会帮他们说话,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头疼、肚子疼、恶心、呕吐等。父母应创设宽松安全的氛围,和孩子沟通交流,感受孩子的需求。

    关注积极面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要素。二孩家庭中,父母应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在力量,挖掘自身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殷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