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

    王启堡

    摘要: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崛起下,我国农业大县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普遍落后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资源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更是资本性资源,因此,实现我国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是全面解决我国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环节。文本将对我国农业大县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在我国农业大县中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以及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开发,问题,策略。

    0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来,我国农业大县向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这为进一步稳定我国的粮食市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一些农业大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经济发展普遍滞后。这种状况并不利于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提升,更不利于我国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劳动力资源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更是根本性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更对广大农民的收入问题带来影响。农业大县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做好这些农业大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对农业大县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是各农业大县在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人民收入增加了。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农业大县在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尽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一些农业大县开展了阳光工程项目,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对农村的劳动力进行了短期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了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例如:农村劳动力的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农业发展的服务能力等。培训的项目内容涉及到农业的产业化服务、自主创业、农村社会管理等多项内容。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大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方面取得的这些成绩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

    1.1认识上存在问题

    一些农业大县的政府部门并未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重视程度也不够。例如:各农业大县更加关注对农村地区的各种物资的投入,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有的农业大县在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上具有加强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使得农业大县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严重缺乏有效的措施,基本不成体系。另外,很多农业大县的劳动力资源由于缺乏对自身的开发,缺乏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农业大县中,很多农民更加看重来自土地上的收入,对于迈出自己的土地资源、接受新鲜事物抱有谨慎的态度。一般而言,只有当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下降时,很多农民才会考虑走出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外出打工或者创业。还有的农民比较重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能够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思考,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已经为农业大县的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影响。

    1.2农村教育投入的基础环节较为薄弱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农业大县中的基础教育投入上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中小学由于办学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匮乏,使得基础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在一些农业大县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很多农村的教师不论是数量还是在专业知识水平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因此,一些农村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就显得更加困难重重。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都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技能。在农业大县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发展比较滞后,这与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1.3工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体系缺乏完善性

    要想切实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就必须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及时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培训。例如:农业科技方面的研发与培训等。但是,由于培训方面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农业大县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比例还不足10%,在经费方面的支出更是不足全省科研经费支出的8%。另外,有的农业大县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力度也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质量都不高。可见,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的不到位已经成为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瓶颈问题。

    2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

    2.1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开发模式

    在我国的农业大县中之所以经济发展落后,这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更是快速提升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的科技素质、劳动技能、创业能力、文化专业水平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农业大县肩负着我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因此,在农业大县中,不仅具有传统功能的产业优势,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农业大县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生力军,必须尽快提升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技能、科技素质,使农村劳动力资源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与自我创业中去。例如:农业大县可以通过政府+农业职业学校+劳动力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培训。再例如:农业大县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组织+专家+农户的模式,聘请专家讲农民散户联合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国内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

    2.2加强就业迁移开发模式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大县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的状况,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力过剩的农业大县中,这种状况更为严重。因此,实现这些农业大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具体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就地迁移模式、异地迁移模式。由于大部分农民思想中固有的“离土不离乡”理念,很多农民不愿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因此,农业大县可以通过就地迁移的模式来实现人力资源的转移。例如:可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中迁移,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机会。异地迁移的模式要求农民背井离乡,主要是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使农业大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向省内的一些大城市、省外的经济发达地区等地区转移人才。这也是解决目前一些农业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佳手段。

    总之,农业大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村教育培训的投入较少、教育培训的体系尚不健全等,这些对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束缚着农业大县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大县一定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农业大县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投入,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的三农政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