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

    张淑英

    近十年来,农村信用社随着信息化建设,各种支付渠道更为快捷方便,经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资金实力和信贷投放都在当地大幅增长,更为当地县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领军银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但在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的背后,信贷投放行业的过度集中,收入结构的单一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尤其应及时清醒、冷静地总结、分析当前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困境。企业经营风险逐渐转移到银行(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

    形成不良贷款原因较多,结合农信社实际的业务,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信用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操作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传统的信贷管理带来的不良贷款;其他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

    面临当前经济下行新形势,降低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重点,也是创建金融安全区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转变思想,做小做散

    随着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到来,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暴露弊端。全面推广小微金融业务,结合小微企业特点,融合现有产品、技术、人员等实现客户服务全域覆盖和内部业务管理优化,转变思想,切实调整优化现有资产结构,将“鸡蛋”分散放置于各个篮子,从传统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转变成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

    强化培训,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客户经理是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的骨干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业务营销、风险管理的能力,关系到整个信用社的金融业务发展。因而将客户经理培训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业务讲座、经验交流及自学等方式,加强客户经理对经济、金融法规、业务制度等知识系统学习,不断提高服务客户能力和效率,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客户经理队伍,确保员工素质、能力与发燕尾服战略相匹配,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产品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迫使现在的客户经理成为某一行业的“行业专家”,某一客户的“私人理财经理”。

    严控准入,有的放矢

    近年来,随着“猛上台阶”的思路,全省农村信用社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风险管理仍然薄弱,缺钙的经营思想在很多管理人员中存在,信贷投放上更是出现了客户集中度高、行业集中度高、大额贷款比例高的“三高 ”症状。尤其随着经济下行期国家宏观对煤炭行业、钢材业、房地产等行业的限制,存量贷款面临着风险隐患,严格控制行业的准入尤其重要。一是明确行业信贷投放的主要客户群体。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工程,深耕“三农”、聚焦“三城”,切实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将信贷规模、资金头寸向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倾斜。谨慎选择集团关联客户,严格控制新增大额贷款投放比例。二是明确行业信贷投放的结构和重点。加大对涉农、医疗卫生、旅游、批发零售、文化传媒、水电行业、节能环保、物流、教育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房地产、矿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高敏感度行业的贷款,加快退出煤炭行业、钢铁行业、陶瓷行业、水泥行业、砖瓦石材行业、造纸行业和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三是充分坚守行业风险底线,加强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加强对行业风险的预判和控制,严格控制行业集中度,建立压缩退出类行业客户动态退出机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动态名单缺制管理,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认真履职,严控新增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只有严格控制新增不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信贷发放的基石。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时必须坚持两人、实地的原则,超过100万元贷款申请的必须由风险经理参于平行作业。严禁在办公室“闭门造车”。

    严格落实抵押担保手续。规范抵押办理程序,抵押登记时客户经理必须亲自办理,抵押物必须是容易变现且在正常评估价值内,严禁高评估高贷款。严禁不具备担保资格和实力以及明显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做为保证人,个人贷款配偶必须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公司贷款企业的法人和主要股东必须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强化审批审查职能。贷款审批是贷款流程管理的重点,审贷会上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介绍客户基本信息及调查后授信额度及风险防范措施。审贷委员必须在每笔贷款审批时发表意见并表达是否同意发放,并由审贷秘书准确记载,会议结束在自己的意见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明显不具备还款能力或有着转移借款用途等必须拒绝审批。

    切实做好贷后管理。一是贷款发放后每笔贷款必须按照农村信用社的规定指定专人负责该笔贷款的管理,并签《贷后管理责任书》。规定时期内监控借款人贷款用途去向,若发现借款用途不实或挪用信贷资金现象,按合同约定执行并通知借款人在规定时间整改或提前收回贷款。二是定期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对即将逾期或已经逾期贷款及时下发催收通知书,同时加大检查力度,规范展期或债务重组等行为。

    规范操作,精细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三农”金融业务。全面推行小额农贷“四包”责任制,在风险可覆盖和承受的前提下全面满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二是全面推广小微金融业务。结合小微融合试点,整合产品、技术和人员,实现客户服务全域覆盖和内部业务管理优化,并以此改造传统农贷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三是规范化改造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业务。通过向同业学习,全面梳理贷款流程,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进行流程化和格式化管理,制定贷款操作手册,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完善公司类客户经理晋升退出机制和岗位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客户经理业务技能和风险管控意识;完善行业信贷政策指引,优化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提示和预警机制,提高贷款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