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巧设生活化教学活动

    冯小雨

    【摘 要】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然而,幼儿园教育更应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情况,这些情况中也存在着很多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化;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0-0056-02

    笔者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发现了幼儿挑食现象比较严重,经过观察和思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了小班综合活动《五彩饭》。下面笔者就以本次教学活动为例,讲述自己的想法。

    一、走进生活,发现问题

    在多次进餐过程中,笔者发现班级里许多幼儿比较挑食,有的幼儿只喜欢吃蔬菜不愿意吃肉;有的幼儿只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还有的幼儿只吃白米饭。为了保持营养均衡,教师连哄带骗,就只为让幼儿多吃几口饭菜。对小班幼儿来说,“硬塞食物”或者是“忽略不管”,都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园每隔两周的午餐会吃一次五彩饭,大部分幼儿能吃上两碗,但是有的幼儿看到饭里的蔬菜和肉就开始犯难了,在看着米饭发呆几分钟后,会把饭中的胡萝卜或者是豌豆挑出来。

    二、深入了解,探究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其在家也要鼓励幼儿多尝试各种蔬菜,让幼儿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和好处。可是,这样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那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幼儿快乐、自愿地接受好吃的蔬菜和肉类?

    (一)分析原因,生活与教育相融合

    笔者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设计了小班综合活动《五彩饭》,目的是让幼儿知道挑食对人身体带来的危害,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五彩饭中常见菜的名称及特征,激发幼儿对胡萝卜等蔬菜的兴趣,从而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幼儿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五彩饭》这个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因此,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这个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能够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和与同伴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说、会说、有话说,从而进一步认识五彩饭中的食物,学习“炒”五彩饭,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五彩饭,同时也懂得“不挑食,身体才会好”的道理,在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灵活组织,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是导入活动,一个活动的开始部分是否吸引幼儿,决定着这个活动过程以及结果是否成功。笔者选择了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小猪——麦兜作为活动的“主角”,开始时以它捂着肚子、没有精神的图片导入活动,引导幼儿猜测:为什么它会这样?有的幼儿能根据经验猜出它生病了,通过讨论和倾听熊猫医生的诊断,知道挑食引起的不良后果。并且请幼儿帮助小猪想办法怎样才能治好病,引导幼儿愿意帮助别人,体验到其中的快乐,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带领幼儿认识、观察、了解五彩饭中食物的名称以及特征,同时在交流讨论中注重幼儿语言的表达,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养成把话说完整的好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就是进入第三个环节,带领幼儿模仿炒饭的动作,简单地了解做饭的步骤,激发幼儿对五彩饭的兴趣。借助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伴奏,以及琅琅上口的儿歌配上相应的动作,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愿意和教师一起学“炒”五彩饭,并且喜欢吃五彩饭,不挑饭里的食物。整个活动中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也十分浓厚。

    (三)轻松自主,给予幼儿正确引导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认为,幼儿学习是通过努力制订出他们自己的做事方法,即便结果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教学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能避免幼儿在疲劳、无聊的状态下学习。教师应积极地创设自由、愉快、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是学习的关键,幼儿错误的回答对教师却有推进作用。教师首先要找到错误背后的原因,是他没有听懂问题?还是教师没有问清楚呢?在幼兒给出“错误”的答案时,教师不能直接否定他的答案,也不能以“疑惑”或者“加重的语气”去提示幼儿,让幼儿质疑自己的回答是不是错了,这样可能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想想为什么他们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是不是教师不明确的提问所导致的?这些都可能是幼儿回答错误的原因。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判断他的经验水平,调整提问方式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要善于观察、擅用观察,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合理设计教育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提高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回归生活

    一日活动皆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幼儿成长的印记。“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目标,将教育成果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收获新的感悟和硕果。也许解读得不够全面,但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教师会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会更有把握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参考文献:

    [1]高瑾.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7(34).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