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绣”出民族团结进步画卷

    本刊评论员

    若干年间,因工作和使命所系,记者长期奔走于辽阔的农村牧区。入之愈久,观之愈广,察之愈深。无论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农家牧户生产生活的改善,从宏观到细微,无一不与民族团结进步这一大主题同频共振、息息相关。也让人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唯有抓实抓牢民族团结进步,一个欠发达地区谋求跨越发展才有可靠的依托和保障,各项事业才能在不断汲取源头活水中,呈现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发展既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量,也是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锻造重要支撑的现实需要。诸多关乎民族团结进步的实际问题,都要依靠发展来解决、来铺路。这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下力气,求创新,為民族团结进步输入绵绵不断的活力元素。

    鲜活的实践衍生出经验和示范。数年前,海西州面对工业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借助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集聚的巨大合力,以“滚石上山”的气魄和勇毅,打破了工业经济下行的“坚冰”,推动“柴达木号”巨轮,挟“重振柴达木经济雄风”形成的强劲冲力行稳致远。

    经济发展反哺民族团结进步。海西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产业为重点,有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四大传统产业转型融合发展,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着力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生物、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一优两高”为引领,强化产城融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牧区发展,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枸杞、藜麦、城郊果蔬、有机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在瀚海戈壁风生水起。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使海西成功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继而再扩“战果”,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整体脱贫,走在了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前列。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全省日益走向深广,并为青海省实现高质量发展铺出了富有特色的“青海路径”。对标高质量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仍需我们面对这一大命题,把“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到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之中,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大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创新载体,努力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民生保障层次的最大实践,切实让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以同样“绣花的功夫”,以发展“绣”出民族团结进步的瑰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