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绿色又要发展发展与生态协同推进

    刘红梅

    绿色发展,既要绿色又要发展。这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专门有一部分谈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绿色与发展的统一,即既要绿色又要发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一致,使之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一、绿色发展呼唤协同推进意识觉醒

    倡导绿色,让发展底色更养眼。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的紧密结合,只有“绿色”没有“发展”,或者只有“发展”而没有“绿色”,都不是“绿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发展手段要兼顾环境,是对环境友好的发展。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认为粗放式发展的缺点是“牺牲环境换发展”。其实,从长期、大量经济发展实践看,即使牺牲了环境、资源,也换不来真正的发展,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破坏资源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之间不存在必然交换关系,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选择绿色发展模式,不仅是“发展质量高不高”的问题,更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核心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我们既要追求经济发展,也要追求生态文明。既要致力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努力守住生态财富。要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丽。

    坚持发展,以绿色理念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意味着导向必须是绿色,坚持绿色富国、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身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最终也是生产力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是我们珍贵的自然要素,也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破坏绿水青山,毁灭生态环境,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丢失了金山银山赖以发展的根基。绿色发展,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更不是要停止经济社会发展,而是强调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做到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彰显自然价值与自然生产力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人们需要通过生产活动谋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与任何一个民族的劳动,无疑都属于经济建设和发展范畴。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也随之超越了必须以巨大资源付出与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初始阶段,与时俱进新发展理念就应当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因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无法抗拒的发展规律。所以,只有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才是合乎唯物辩证法持续健康发展的观点。换言之,只有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能真正获得永续动力,步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

    二、绿色发展推动协同推进的自觉

    绿色已成为社会大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绿色承载了人们对提升发展质量、规避发展陷阱的深深期许。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贯彻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方面,落实到城市上下的实际行动中,是市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和共同诉求。城市既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地区,也是环境矛盾和生态问题的焦点,是实施绿色发展的区位重点。“建设幸福西宁,需要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不对这一原则细加揣摩、深刻领会,很容易在理解和落实上跑偏,在生态和发展之间有所偏颇。永续发展的根基,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如果我们坚守绿色发展,坚持资源节约集约,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则优美的生态环境将会成为重要的天然资本。便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发展潜力也随之得到提升,绿水青山会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国内外推进绿色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各项发展,回答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可否皆得的现实命题。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够兼得。

    绿色是西宁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我们要义无反顾、一以贯之地遵循十九大精神。把生态优先的使命追求贯穿于绿色发展全过程,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一边抓保护、一边谋发展,开拓出一条“生态富民”发展之路。通过“绿色发展”方式,把十九大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结合起来、落到实处。通过落实“四个转变”、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融会贯通地践行十九大精神要求,使十九大精神所蕴含的普遍性、规律性真理转化为城市绿色发展实践。

    三、绿色发展推动协同发展的践行

    西宁推进绿色发展,要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让生态成为活的生态、生活化的生态,让生活成为生态化的生活。

    以城市发展理念更新为要义,把握绿色发展精髓。西宁处于生态涵养修复发展区,强调生态,不等于限制发展。绿色发展,是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生态敏感地区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为发展破坏环境行不通,为环境不要发展,同样行不通。发展与保护是并列关系,而非“零和”关系。越是强调静态保护、被动防护,就越容易因贫困加剧环境破坏,适得其反。由此,要从静态保护升级为动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种路径,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保护。

    以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为必须,提高绿色发展品质。破解绿色发展重点难题,首要是产业。西宁推进绿色发展,产业是基础。经济增长要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落后等传统产业,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技术的产业结构。倡导城市建设与微循环相结合的绿色发展理念。微循环不仅包括生态环保、绿色出行、海绵城市,还包括运用智力资源替代其他资源,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确保发展可持续。微循环能对城市生活、生态环境进行渐进式修复,有投入少、见效快和易维护等优点。二者结合,将促进新产业快速增长,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以生态修复肌理涵养为引领,提升绿色发展内涵。有很多人把“修复”单纯误解为出了问题再来解决的过程。其实,生态修复是在生态规划前期研究中展开的一项工作,它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特有的一部分。涉及自然生态系统,保障人居系统安全,也涉及现有的人居系统,包括对地质、水、气候、灾害,以及土地利用。尤其是对湿地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研究,在保证湿地功能情况下,提供一些景观为城市居民所使用,同时维护地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西寧市应在这方面建设探索出一条可行途径,发挥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