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服装专业教学的转型与实践

    吴怡佳

    说到“核心素养”,笔者不由地想起了央视的一档节目——《时尚大师》。这档节目以“中国色彩”为出发点,通过不同色彩讲述珍贵“非遗”技艺在传统和现代思想中的交锋与碰撞,表达中国独有的审美情趣,探索中式生活方式的过去和未来,用“创意大秀”的形式呈现古老技艺焕发出的新时尚。

    《时尚大师》第一期的主题色是“青”。节目由宋徽宗的一个梦,引出“天青色”的由来,然后从“青之色彩”“青之情感”“青之时尚”“青之创意”“青色主题大秀”以及“青之品鉴”等几个角度对青色进行深度科普,诠释出新的审美风尚,演绎出时代的风貌。

    这档节目使笔者联想到,服装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知识基础、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有担当、有文化、懂科学、善创新的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服装课堂教学,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型。

    一、教学方式的转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被削弱。很显然,这与学科素养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构建学科素养背景下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合作讨论意识。为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首饰的造型设计” 一课中,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一些图片资料,每个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首饰造型风格、主题,选定不同的材料包,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展示并介绍成品。对这样的课程,学生展现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有的同学甚至课前就迫不及待向笔者展示出设计好的效果图。在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尽显真实个性,每个小组都交出了风格各异的成品,有盘绕式的海洋风格趣味耳环,有小巧可爱的发饰发带,有民族风格的头饰,还有学生发挥想象力,用乒乓球、玻璃瓶设计出的后现代风格首饰。在这节课中笔者只充当了辅助的角色,为學生及时做好知识的补充、总结点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滋养。

    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能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要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的角色。在服装设计方面,很多学生有自己大胆的想法与设计,作为教师要多聆听他们的想法,学会欣赏,给予鼓励。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时代的新理念,教师应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不断提升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转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服装设计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枯燥的服装模型与图片展示,多媒体网络为课堂的多样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在服装设计课上,课堂可以是一个模拟秀场,也可以是一个直播间。此时教师要充当编导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教学流程实施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新课,搜集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服装款式图片或者服装历史小故事,把这些内容作为课外补充材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其文化底蕴。课堂教学形式转型后的多样化,充分增强了课堂育人功能,信息教学可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欣赏服装设计,从而渐渐摆脱固有的学习模式,逐步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课堂教学形式转型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中职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更易理解和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前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自己的父母量体裁衣,做一件衬衫、一条西裤,分享亲手制作服装背后的亲情小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懂亲情,会生活。在教完学生制作工装夹克衫后,笔者要求大家可以按自己或者家人的尺寸动手制作一件成品。有位学生提出她想给爷爷做一件夹克衫,她告诉我,自己从小是爷爷带大的,她想用所学的知识给爷爷一个惊喜。当她看着爷爷穿上她亲手做的夹克衫时,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围绕服装教学的内容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把服装缝制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实现服装基础知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的同时,使学生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正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转型所追求的目标。

    三、校企合作的转型,强化学生技能实践

    就中职服装专业而言,校企合作的模式多样,一是引进企业模式。在校园内建服装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服装企业空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学校实习设施不足、学生实习路途远等实际问题。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更好地开展“产学研”活动。二是与企业互动式模式。由服装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设备设施,学校的教学计划邀请企业师傅一起参与制定,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三是订单式校企合作,学生进入服装专业学习,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服装公司工作,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毕业与就业同步。

    以服装缝制工艺课为例,服装缝制工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应当高度重视实训课,强化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基础训练。根据生源特点,从零基础开始对学生进行缝制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缝纫走线训练到各种零部件制作,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动手操作,通过大量训练,学生学会服装制作的详细步骤过程后,可以开始独立完成各式裤子、衬衫、两用衫等的制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及生产实习一体化来推进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相应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体验工厂的服装流水线生产,根据学生主修技能的不同,分配工序,通过工序轮流的方法,给定考核目标,教师充当质检工作员,把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使学生在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提前适应工厂生产的过程与环境。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服装课堂教学转型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服装专业教师的我们必须应时而动,响应时代的呼唤,持续探索服装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实践。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