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水平

    余鸢楠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众,就必须做好资产管理这项内部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存在着诸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其资产账实严重不符,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因此,围绕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力度,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已成为当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着重考虑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现状

    (一)资产账实不符,资产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有实无账。由于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事业单位将一些已经使用多年的固定资产仍然挂在“在建工程”、“待摊物资”和一些往来账户中,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账务脱节[1];或者是一些抵顶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长期被借用或者滞留账外;又如事业单位对部分无偿调入、捐赠或者单位合并划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导致有实物、无账目的现象产生。二是有账无物。对于部分调出、处置、报废的资产未进行核销;单位分离时对于所划出的资产不进行调账;单位人员离职时未办理资产清退和交接;将单位资产出售给职工,但未履行相关账务核销手续。三是账实不对应。一些事业单位的账面只反映了资产总值,没有按规定详细地记录实务资产的种类、数目以及价值明细,长此以往,单位的资产管理账与实际的资产情况差距越来越大,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地反映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化,资产的实物控制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会对其持久稳定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如某公路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根据单位现有资产数量和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地制定并上报资产采购计划,导致重复购置;资产管理责任未落实到个人,且普遍存在资产随意外借、手续不齐全等问题;单位在一些固定资产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家底不清,资产处理杂乱无章;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没有未严格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委托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相关的手续不健全,资产的计量以及保值增值指标难以有效落实,有的单位领导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处理、越权报废部分资产,且资产变现收入不上交财政。有的单位在新建房屋竣工后,工程部门与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未与财务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导致没有及时核减旧房屋资产,增加新建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的土地、房屋等账实严重不符。种种不良现象使得该单位的资产管理极为混乱,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监管力度不足

    许多单位多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内部资产管理工作,未建立实物资产管理账台,以账代替实物资产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工作不足。而且财务部门除了负责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对资产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准确、资产调剂使用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一些单位在资产管理监督力度不足[2],领导及相关部门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按年度编制资产购置计划,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另外,资产统筹管理不到位,使得单位的资产分配十分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如某公路企业随着公路养护市化,大量的道班房、机化站、拌合站资产闲置,部分固定资产还未充分投入使用就面临淘汰境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不力的主要原因

    首先,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较为严重,单位领导人员在设计资产管理岗位时没有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各管理岗位权责不清晰,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完整,各部门岗位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制约了资产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调拨、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都缺乏规范性的流程管理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也不严格,资产管理过于随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其次,固定资产账目管理不到位,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资产购置后的验收、登记到交付使用等环节信息记录不完整;有关人员对具体的工作要求不够了解,资产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导致资产的过程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刚性约束。

    最后,资产管理的手段落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人员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交流;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各部门管理系统之间也未能实现良好的数据对接,导致资产管理账与财务会计账簿核对困难;资产的实务盘点本身又非常的繁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这进一步加大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难度,导致事业单位家底不清、账实不明。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保障资产账实相符

    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会计准则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单位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理为核心,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单位的资产内控制度体系,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完整,确保资产账实相符,有效落实新会计制度。首先,事业单位人员要全面核实单位资产,为资产的计提折旧、费用摊销以及权益分配提供基础数据;加强往来款项的清理以及账龄分析,提前做好坏账准备计提工作;及时清理基建会计账务,按规定手续办理竣工财务结算,将已经交付的建设项目转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明确资产占有、使用以及维护的责任主体,详细登记单位控制以及受托管理的全部资产信息;深入分析各项结余结转资金构成以及性质,确定预算结余科目以及结余资金金额,为决算夯实基础。其次,事业单位要全面清理各项账目,将财产清查同账目清理相结合,从资产清查日开始,以倒轧方式全面清晰账务。对各类银行账户、库存现金、会计科目资金往来等逐一核对和清理,将清理出的错账按照差错调整规定进行账务调整,以确保账务的全面、真实和准确。然后,要健全内控制度体系。第一,建立资产购置制度,单位要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效的融合,发挥财务预算对资产管理的引导和控制作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所需购置的资产纳入预算编制计划,并通过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将预算编制信息同步抄送到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资产采购。第二,建立资产验收制度,要求要由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共同参与资产验收,对于一些特殊的技术资产设备,还要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第三,单位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资产的处置范圍、处置标准、处置程序以及有关的审批权限及管理责任。在资产报损或报废时,要由使用单位填写资产报损或报废单,同时要提交报损或报废证明材料,经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审批意见进行金额和数量地调整或者冲销有关科目。在进行固定资产转让时,要由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底价,公开进行社会拍卖,保障资产转让的透明性、合理性。

    (二)加强资产信息化管理,提升人员资产内控水平

    为了做好资产清查与摸底工作,保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事业单位可通过每一个资产独有的标明购入、使用以及处置信息的卡片,详细地记录资产信息,可设置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方便随时扫描、查询资产信息。同时将该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好资产的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公开单位的资产情况,要求各部门根据资产公布情况核查本部门资产,及时上报资产账实不符情况,并实时更新资产数据,以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加强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可通过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将其与预算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实现数据对接,以便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实时、高效地对比实物信息、账务账以及资产账等,避免由于两种账目记录滞后而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最大程度上保证账、卡、物三者的一致性。资产管理人员要多方面地培养综合管理能力,学习信息化的技术管理手段,掌握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及方法,提高资产配置水平,确保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现状问题的分析,提供了资产内控的有效优化策略。希望借此助力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力度的大幅度提升,最终促使事业单位实现长久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褚晓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5).

    [2]褚晓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纳税,2017(2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