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时空互动联系性探寻

    姚高科

    

    

    

    【摘?要】关注医院建筑时空互动联系性,以武都江南现代三级长安医院规划为例,阐述创新双核心时空设计思维与量子时代云网5G技术应用实践,最终回归关注医院建筑设计的本质——人与建筑舒适性的互动联系性关系。

    【关键词】医院;互动联系性;隔震;防火创新;人与建筑

    Time-space interaction and connection of hospital buildings

    ——Wudu Jiangnan Chang'an Hospital Planning and Design

    Yao Gao-ke

    (Shaanxi Chengu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 Ltd?Xi'an?Shanxi?710075)

    【Abstrac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ime-space interaction of hospital buildings, taking the planning of Wudu Jiangnan Modern Three-level Chang'an Hospital as an example, expounding the innovative dual-core space-time design thinking and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5G technology in the quantum age cloud network, and finally returning to the essence of hosp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human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building comfort.

    【Key words】Hospital;Interactive connectivity;Isolation;Fire innovation;People and architecture

    1. 前言

    (1)医院建筑作为特殊人群使用的公共空间,随着医院建筑规划理论探索和运用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实践,现代综合医院已经形成了全新的功能时空联系形式,特别是云网5G、6G拓展以后,这种联系时空性将不可想象。笔者从医患人员对建筑的使用要求出发,探寻解决好医疗环境时空互动联系性的问题。以双核心时空设计思维投入建筑创作之中。

    (2)武都江南长安医院地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根据医疗卫生部门的批示要求拟建500床综合三级现代医院,总用地面积:21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606平方米,建筑容积率:2.47。在设计之初,我们设计团队在寻求如何解决好医院建筑时空联系性的问题,运用建筑技术手法来解决好医患人员在使用医院建筑空间,使受众感受到方便性和舒适性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本工程已建设完成,处于后期装饰阶段,根据当地群众反应比较满意(见图1)。

    2. 环境空间与内部建筑空间相互渗透:

    (1)本项目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城市未来发展核心板块,东北侧临渭河景观带,南临城市安居工程居住区,西北临景观山体保护区,项目用地为北偏西45°的三角形地带,三面均临城市道路,其中东北侧临滨江路为城市主要道路,南侧临赵坝路为城市次要道路,西北临组团路为城市次要道路。如何构建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合理,人行与机动车行流线合理,景观与建筑相呼应的场地总图成为规划设计的首要中心内容。从场地地形特点、各建筑空间相互之间的强弱联系性、城市发展的主立面朝向、景观视角、日照采光等方面综合考虑寻求最佳方案。

    (2)用地东北侧临滨江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东北侧的渭河景观带为横贯城市南北的一条重要城市景观带,渭河景观带西岸为城市核心住宅区。项目用地南侧为安居工程住宅区,西北侧为景观山体保护区。因此,城市建筑的主立面应对城市渭河景观带,而临滨江路一侧,同时又为城市主要人流和车流通行方向。用地的西北侧临景观山体保护区,西北侧组团路道路人流车流量较少应该为比较安静区域。且日照也是能够满足冬至日两小时要求的区域。

    (3)经过多角度分析,总图平面功能布局清晰利落。将建筑布局分为三大体块: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生态后勤保障综合服务区,配合三大综合建筑功能体,外部景观环境可依照建筑功能配合,规划为生态景观广场、康养绿化广场、医技休闲广场,作为三大主题广场。围绕以中心景观广场为中心,三大综合功能区展开设计,同时三大综合功能区在各自用地端部位置设计形成外部专有绿化广场的平面布局。有景依托,人动其间,回味无穷。

    (4)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沿滨江路和组团路用地红线各退10米做建筑设计红线。门诊医技综合楼9层,其中1~5层为门诊大厅,6~9层为医技及手术中心。东北侧外立面与滨江路道路平行布置,西北侧外立面与组团路道路平行布置,北侧外立面与两侧道路形成90°夹角。南侧外立面与两侧道路形成90°夹角,其中南侧外立面中庭部分作为门诊大厅主要出入口,在门诊大厅主入口的西侧设置急诊出入口并在附近设置急救车停车位。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沿赵坝路和组团路用地红线各退10米做建筑设计红线,住院楼11层,南侧外立面与赵坝路道路平行布置,西北侧外立面与组团路道路平行布置,北侧外立面和东南侧外立面与两侧道路形成90°夹角。其中内东侧外立面中庭部分作为住院楼主要出入口,同时满足冬至日半数以上病房2小时日照标准的要求。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7层,沿赵坝路和滨江路用地红线各退10米做建筑设计红线,南侧外立面与赵坝路道路平行布置,东北侧外立面与滨江路道路平行布置,北侧外立面和西南侧外立面与两侧道路形成90°夾角。其中内西侧外立面中庭部分作为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主要出入口。中心景观广场作为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三者共用的互动联系性外部空间,从中心景观广场方便到达各功能区的主要出入口。生态景观广场主要服务于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人员,位于东南角位置。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与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通过医用连廊相互连通。康养绿化广场主要服务于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医患人员的室外康复及休闲活动广场,位于西南角位置。医技休闲广场主要服务于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医患人员室外休闲活动空间。

    (5)综合医院建筑项目出入口,除要求醒目外,功能上至少要有两个出入口,尸体或废弃物应有专用出口。在总图设计出入口选择时将场地三面临路的这一个优点做到了充分的利用。医院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临滨江路一侧门诊医技楼与生态实验楼之间,次要出入口设置在临组团路一侧门诊医技楼与住院楼之间,医护人员专用出入口设置在赵坝路一侧住院楼与生态实验楼之间,医疗垃圾和尸运出口设置在组团路的北侧部分。主要出入口和次要出入口横贯项目用地,在中心景观广场周围形成环形道路系统,大大方便三大综合功能区的互动联系。在三大功能区沿外立面一侧形成环形消防车道路网与三个出入口连通,在环形车道的三个角部位置设置各综合功能区的专用停车位。车型流线采用进入场地直接进入地下车库的方式,项目在临滨江路一侧生态实验楼的北山墙侧设置一个双车道汽车库出入口,在临组团路一侧住院楼北山墙设置一个双车道汽车库出入口,满足地下车库停车数及出入口的设计要求,同时地上的车流和人流进行很好的分离设计,避免人行和车行流线交叉(见图2)。

    3. 双核心空间互动联系性设计:

    (1)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平面功能布局为地下一层为放射科,中心供应室,太平间,设备用房;一层为综合门诊大厅,急诊中心,医疗用品服务中心;二层为功能检查中心,医疗用品服务中心;三层为儿科,普外科,骨科,疼痛科,肠道门诊;四层为内科,肝胆内科,妇产科门诊;五层为中医科,皮肤科,泌尿外科,五官科门诊;六层为体检中心,康复理疗科,检验科;七层为中心血库,中心ICU;八层为中心手术室,九层为洁净空调设备房)。为了提供更好的就医空间和使用环境,在加强急诊、各门诊科室及医技部门之间联系性的同时也考虑更多的人性化设计,笔者创新提出双核心空间思维。实现中心候诊与分层环形候诊相结合的空间设计。

    (2)双核心空间交通设计,一层门诊大厅设置一个三部医用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核解决整个建筑竖向交通问题,同时在急诊大厅一端设计一部医用电梯直通中心手术室,在中心手术室的北端设置一部污物电梯直通一层室外,同时也解决各层科室污物外送的便捷性。

    (3)中心候诊与分层环形候诊相结合设计,门诊大厅一层中心景观自动扶梯围绕中心景观空间从一层到达二至五层,一至五层门诊区每层均可形成围绕一至五层通高中庭景观区为核心的环形候诊空间。让患者在候诊时审视环境,能够欣赏到人在景中的良好视觉感受,减少病患的紧张心理和烦躁感受。

    (4)医患流线设计按照人群类别指引进入,患者流线主要在南侧门诊和急诊主要出入口一侧,同时在门诊一层大厅的入口两侧分别设置两部专用楼梯,其中左侧楼梯为三层儿科门诊专用就诊交通空间,右侧楼梯为四楼妇产科门诊专用就诊交通空间。医护人员服务专用出入口设置在一层北侧,有两部专用疏散楼梯直通各层医护人员公务用房,每层医护人员公务区域和门诊就诊区域有专用疏散门隔离,医护人员可双向进出,患者不可进入。门诊医技综合区在三层和住院楼的三层通过专用医疗连廊联通。为方便医患人员每层均设计无障碍卫生间和供医患人员使用的开水服务设施及咨询服务。

    4. 护理单元与病房空间互动联系性设计

    (1)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平面功能布局为地下一层为中心厨房,中心餐厅,中心药库;一层为住院大厅,门診及住院中西药房,出入院接待中心,医疗器械专卖;二层为产科手术区,产科护理单元,护理单元床位数:22床,整体为一个护理单元,设一个护士站;三至九层为标准病房,每层床位数47床,每层整体为一个护理单元,设一个护士站;十层至十一层为标准病房,每层床位数45床,每层整体为一个护理单元,设一个护士站与医办。为了提供更好的就医空间和使用环境,在加强住院部每层每个护理单元竖向之间的互动联系,更多考虑人性化设计。

    (2)以一层住院大厅为中心,设计四部医用电梯作为竖向医患使用交通空间,方便到达每层护理单元的前台护士站,以每层护士站为中心,展开本层护理单元的救助与病区日常看护工作,护士站到最远病房门口的距离小于30m。每层每个护理单元设有:护士站与医办,值班,护办室,治疗,换药室,标准病房,VIP病房,库房,无障碍卫生间,开水机等全方位诊疗空间。同时在中间走道西北侧尽端设置一部污物电梯和疏散楼梯,方便本层污物垃圾直通室外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在中间走道东南侧尽端位置设置一部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满足安全防火救援的要求。在每层每个护理单元的同一个位置的病房设计为紧急情况下的避难空间,满足紧急情况下医患人员使用要求,在三层中间走道的西北侧设有与门诊医技综合诊疗区向联通的医用走廊建筑空间。

    5. 住院康复与门诊医技之间互动

    (1)为了加强住院康复与门诊医技之间的功能互动联系,方便医患人员的使用,在设计时分别在门诊医技楼三层儿科门诊的端部,与住院楼护理单元三层的库房端部进行医用连廊设计,将两个建筑空间进行了联系。通过医用走廊大大加强了住院部与门诊、中心检验、中心ICU、中心手术等医疗空间的相互直接互动联系性。这样的连廊设计能够将住院部的急重病人通过医用连廊在第一时间送到门诊医技部接受救治,同时也能将门诊医技部的重病患者通过医疗廊送入住院部。这样大大减少了通过外部空间做远距离运送病人给病人造成的二次痛苦,同时更好的进行了医患流线的疏导设计,将流线设计更加精细化与专业化。

    (2)互动联系性的医用走廊一二层架空设计,较好的解决了建筑功能之间的互动联系性问题,降低了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外立面形成了有层次的的视觉效果,突显本工程建筑设计的一个亮点和创新之处(见图3)。

    6. 后勤及实验与医护区之间的时空互动

    (1)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其建筑空间与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及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的功能互动一般。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其平面布局,地下一层为双层机械车库420辆;一层为公务大厅,中心电梯厅,19间办公室,卫生间,两部疏散楼梯;二至七层每层为中心电梯厅,19间办公室,卫生间,两部疏散楼梯。

    (2)布局时考虑到整个建筑群体建筑高度及建筑层次性互补等因素,将此区域设置在了东南侧位置,处于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及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的相对适中位置。同时通过三个区域围合的中心景观广场和景观广场的外围道路系统来加强和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及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外部互动联系。笔者布置手法为给后勤保障及生态实验综合服务区域一种实验环境的创新感。使其建筑空间能够依托门诊医技综合就诊区及住院康复综合康养区功能环境,同时体现出建筑特有的公务特色。

    7. 隔震与新型防火互补的技术设计

    (1)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距离九寨沟直线距离60公里,抗震设防八度,根据甘肃省建设厅规定,该地区医院建筑要做隔震设计。我们在建筑正负零地梁下做了隔震垫处置。隔震垫将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隔震垫下部的结构构件然后传递给基础,这样的设计建筑从正负零地梁以上上部建筑和下部建筑是断开的,中间夹的是由专业隔震公司设计计算的450MM高的隔震垫,隔震垫位置在所有柱子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相对应的端部位置。同时建筑四周需要设计隔震沟,隔震沟净宽度800MM~900MM,隔震沟随下部结构构件一起进行结构设计,隔震沟上面铺设可移动的沟盖板及进行建筑构造设计(隔震沟、水平隔震缝详图1见图4、隔震沟、水平隔震缝详图2见图5、电梯隔震设计剖面图见图6)。

    (2)建筑下部隔震设计采用了隔震垫,在隔震垫的四周空间,只能砌筑轻质材料作为填充材料,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地下室分多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1000平方米,防火分区之间的墙应该为防火墙,耐火时限应大于3小时。位置处于防火分区位置的防火墙在隔震垫高度450MM范围内砌筑的为轻质材料,耐火时间不满足要求,为了达到防火分区防火墙耐火时限的要求,设计在防火墙位置的隔震垫高度砌筑的轻质材料两侧各喷涂45厚防火涂料,在防火涂料的技术处理下,此防火墙的耐火时限满足设计要求3小时。

    (3)隔震建筑的设计配合新型防火涂料的使用,满足了建筑正常使用状态下的防火设计的要求,更满足医院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它为应对无法预知的自然地震灾害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当地消防质检相关部门组织现场施工验收,认为项目隔震及防火设计是抗震消防设计方面一项值得效仿的创新性优秀工程实践案例。

    8. 可预见5G智能布局

    (1)现代医院就诊模式和候诊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项目在设计候诊环境和候诊空间时结合全新的医疗互联系统,通过构建患者提前网络预约,大厅集中候診到专属门诊二次候诊的无线互联网体系分诊系统,将医患的所有就医顾虑减少到最小。通过患者手机中的医院就诊5G系统,及时指导患者就医的整个流程及时间安排等一切医院服务。实现云网5G加物联远程医疔,让患者在医院能够舒心的接受全方位的照顾与治疗服务。

    (2)作为抗震设防烈度加强的医院建筑,在采用了建筑下部隔震技术的同时,应用先进的隔震观测感应探头技术,将探头安置在隔震垫和隔震沟的空隙之间,来观测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地震波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隔震建筑设计积累更多的观测经验数据,更为医院的安全使用提供很好的安全观测保障。

    9. 结束语

    亲历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实践,运用规划设计新理念,给予医院建筑设计以双核心空间思维与量子时代云网5G技术应用,创意建筑时空思维逻辑拓展过程的思考,传承了医院建筑设计的功能内涵,以全新的功能时空互动联系性设计关切点的深入探寻,最终回归关注医院建筑设计的本质——人与建筑舒适性的互动联系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