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展望

    王红蕾 吴立成

    摘 要:随着我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绿色、高产、高效的重视,辽宁省的水稻生产产量、质量、生态并重,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绿色栽培比重逐年加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控药节肥技术持续推广,推动了辽宁省水稻种植业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稻;生产;展望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2-0106-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F326.11 ? ? ? ? 文献标志码:A

    1? 水稻生产概况

    1.1? 面积与产量

    2017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为58.17万hm2,总产量为498.4万t,平均产量为571 kg/667 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为90.5%。2018年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为58万hm2,总产量约为500万t,平均产量为570 kg/667 m2。

    2018年辽宁省各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伏旱,作物生长期降水偏少,但降水时段匹配总体较为合理,病虫害总体偏轻。水稻作为辽宁省第一高产稳产粮食作物,在干旱年份发挥出了明显优势,成为稳定粮食产量的“压舱石”。

    1.2? 水稻育种情况

    辽宁省的水稻育种采取了商业化方式,主要育种单位以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主。企业育种单位知名度较高的有以下组织:沈阳东陵附近有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沈北有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沈阳市北星水稻研究所;苏家屯有辽宁天隆种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市浑河农场;盘锦有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营口有营口东壮种业有限公司;东港有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

    1.2.1? 杂交稻育种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是杂交粳稻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杨振玉先生率先应用“籼粳架桥”技术将籼稻IR8的恢复基因引入粳稻中,育成偏粳型恢复系C57,并实现了三系配套,开辟了杂交粳稻生产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C418成为北方杂交粳稻优良的恢复系,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广占63S光温敏系成为南方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骨干不育系。辽优9906、粳优653、粳优106等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理想、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米质优良等特点,为北方杂交粳稻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2.2? 常规稻育种

    以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相结合理论为指导,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提出“两扩大、两提高”的技术路线,育成了株型理想、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的辽粳326、辽粳454、辽粳294、辽粳9号、辽星1号等水稻新品种,成为辽宁省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推广面积占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的60%~70%,辽宁省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1.2.3? 品种资源研究

    收集保存了栽培稻品种资源9 000余份,主要包括地方品种资源、国内外引进资源、省内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品系,有粳稻、籼稻、爪哇稻、陆稻等类型。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任务,主要开展了农艺性状调查、利用分子标记手段进行分类整理、特异性鉴定、遗传力分析等研究工作,丰富了水稻遗传研究,为高效育种提供了核心材料。

    1.2.4? 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和推广课题,在节水、肥料、精准栽培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十一五”以来,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粮丰工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省农业科技攻关等项目,开展了水稻群体结构、水肥高效利用、工厂化育苗、水稻机械化配套技术等研究工作,在单项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建立了不同稻区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大面积示范应用。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的杂交粳稻育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常规稻育种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耕作栽培技术部分研究处于省内领先地位。但这些优势在近十年不断丧失,育种科研领先地位不再突出,整体科研水平下滑明显。

    目前,辽宁省水稻主推品种占所有品种的80%。2016年审定32个水稻品种,企业选育14个,占44%;2017年审定26个品种,企业选育16个,占62%;2017年超过0.67万hm2的品种共有11个,其中企业育成的有2个,占18%。辽宁省的水稻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水稻品种较少。主推粳稻品种超过0.67万hm2的均在2000年以后选育出。近3年的主推品种略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有3个品种连续3年排名前5位,盐丰47及衍生品种居首位,其次是辽星1号及衍生品种和辽河5号。选育的品种推广速度慢,前5位都是2006年以前选育的。在推广面积超过0.67万hm2的品种中,2010年以后选育的品种只有5个,品种更新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品种数量激增分化了单个品种的面积;重大创新的品种少,同质化品种多,品种优势不强;种子管理部门数据统计难度大,新品种的面积并没有调查清楚。

    1.3? 优质稻米发展情况

    辽宁省水稻品种绝大多数为圆粒型品种,主打“珍珠米”特色品牌。盘锦市的“蟹稻”模式伴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商业化运行良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2017年审定品种26个,优质米品种12个,占比为46%。2018年审定品种19个,优质米品种11个,占比为58%,优质米品种有逐年提高的趋势。2019年辽宁省推荐的锦稻109参加全国优质食味品质鉴评会荣获金奖。辽宁省的优质米主栽区域主要分布在清远、彰武、东港等地。随着国家供给侧結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审定标准从注重产量转向注重优质、绿色等,2019年省品种审定活动也加开了优良食味组,育成的优质品种也将越来越多。

    1.4? 技术推广情况

    1.4.1? 以高产优质品种为主要推广对象

    辽河三角洲稻区主要种植盐粳系列,中部稻区主要种植沈农、辽星系列,北部稻区主要种植铁粳、沈农系列,东南沿海稻区主要种植港育系列。

    1.4.2? 集中育苗提高秧苗质量

    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统计,辽宁省水稻集中盘育苗面积超0.4万hm2,无盘育苗面积不足0.06万hm2。围绕工厂化育苗,重点做好通风炼苗、水分管理、病害防控等工作,确保水稻秧苗质量。

    1.4.3? 以测土施肥为提升地力的手段

    针对水稻生长需求,结合各地地力情况合理施肥,酌情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肥用量。深入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试点项目。

    1.4.4? 以病虫综合防控为绿色保障措施

    辽宁省开展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生物药剂防治技术,融合了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目前,辽宁省农药使用总量大幅减少,沈阳市、丹东市稻区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有11万hm2,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有1万hm2。

    1.4.5? 以综合种养拓宽发展面

    辽宁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盘锦市大洼区、铁岭市铁岭县分别形成了稻田养蟹、稻田养鸭两个模式并示范推广,稻田养蟹示范推广面积为0.33万hm2,稻田养鸭示范推广0.006万hm2。

    1.5? 水稻营销情况

    辽宁省的大米品牌战略以盘锦大米为主,该产品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辽宁省利用清原、恒仁、本溪、抚顺、彰武等优质稻米产业带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稻米品质和多年的开发经验,以沈北大米、盘锦大米、恒仁大米等特色品牌打造了辽宁省的优质大米品牌,很多品牌已成为国家驰名商标。目前,水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出现了质的飞跃,逐渐将昔日的“南大荒”变成今日盆满钵流的“米粮仓”,全面提升了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网上销售量成指数式增长,品牌影响力扩大,多家米业企业组建了网络运营团队,陆续与京东、天猫、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每日优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把商品运送到平台仓库在网上销售。2016年辽宁省沈阳信昌粮食贸易有限公司与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签订了全产品线采购合同;2017年在天猫、京东的年销售额进入前3名;2018年企业开始重点发展线下市场,相继与百果园、7fresh、大润发、三江超市等签订采购合同;2019年企业发展势头更胜,全年总销售额突破20亿元。

    2? 辽宁省水稻发展建议与对策

    2.1? 合理发展“绿色+”生产模式

    辽宁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集中在辽河三角洲稻区,这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种养水平等密不可分。因此,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应根据区域特点合理布局。

    2.2? 充分发挥协同优势

    多部门联合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共生技术研究和示范,制订了包括田间工程、品种(水稻、水产)选择、配套技术、田间管理的综合方案,综合实施产、学、研、推。

    2.3? 积极构建现代产销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稻田综合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体系,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品深加工和观光休闲农家乐等新业态,促进稻田综合种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4? 积极壮大技术人员队伍

    开展以稻田综合种养为主的技术培训,采用办班授课、现场指导、典型观摩、印发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培训农业生产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组建综合种养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和农民。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和推广渠道,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

    (编辑:郭?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