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黄永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规律以及特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中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该门课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但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中国对于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导致初中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此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成长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初中教学中,通过道德與法治课,有利于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初中生而言,此时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他们喜欢将自我的个性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也就造成了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在学习中,初中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不赞同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认为这样做纯属是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习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当今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极为不利,从而使学生缺乏了自尊、自爱以及自律的品质,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很难对学生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三)教学实践分配不足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考试上,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学习上,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分配的就比较少,因此最终会导致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理念不够深,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充分。

    (四)初中缺少专业的道德与法治人才

    由于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理念不够,因此学校对于这种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初中教育在招聘人才的时候直接忽视了道德与法治人才的招聘。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所以部分初中学校出现专业道德与法治人才短缺,想要再招聘相关的人才就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高效性与专业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坚持“立德树人”教学原则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通过知识传授实现价值引领,借助实践导行实现素养培育。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寓价值引领和实践导行于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德育目标落地生根。教师要有创意地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微观点”引导学生探究合作,通过“微行动”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同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担当和公共意识。此外,教师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社会生活有机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情,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引领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世界。

    (二)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案例,开展导向教学。情境创设和案例设计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常态和特色,教师要让情境设计变得有序和集约化。对此,教师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以教学情境为引导、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桥梁、思考为途径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前有效预设情境;课中有效生成教学;课后有效引领学生运用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巧用问题设计,紧紧将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性和整体性,实现“小情境到大社会”的突破,把课堂和生活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的有机融合。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把法律公益广告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运用辩论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成熟,但与成年人相比仍然有些不足,容易出现思维定式。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发现问题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套用自己曾经采用过或者学过的模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的难度,但是学生会由此产生思维视野变窄、思维能力下降、思维定式变浅等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一个辩论总是会产生正方和反方,学生通过搜集不同角度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帮助自己开拓视野,在和同学辩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两个方向或者更多的方向的视角,由此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时,教师把辩论赛引入课堂。教师设置辩论主题:网络的出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你来我往。当正方辩友陈述: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出现了新业态;网络推动民主政治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等观点时,反方辩友毫不示弱,针锋相对亮出自己的观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虚假信息,谣言层出不穷;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工作;个人隐私空间容易被侵犯。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总体上说,利大于弊。这个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开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必要的宣传,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良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报刊栏、海报以及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宣传,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校园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评选的方式刺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中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遵纪守法,对人对事有礼貌,从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价值。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致力于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构和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理念。在课堂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珍珠.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12-113.

    [2]宋美艳.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20(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