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制七天食谱

    张艳苓

    在一次例行巡视午餐的过程中,身为园长的我发现,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丁丁没有坐在桌子旁吃饭,而是在一边玩玩具,而小花老师端着一碗白米饭在喂他。我问:“为什么只给孩子吃白米饭?”小花老师解释,这个孩子只吃白米饭,只要有一口菜,他都会吐出来。我让她再试一次给孩子喂口菜,果然,孩子立刻吐了出来。

    相比进餐常规,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仅吃白米饭的问题。于是,我和老师打起了配合——我给丁丁读绘本故事,小花老师把少量的菜混在饭里喂他,终于喂进去一些。小花老师松了口气,说道:“这样下去怎么行,孩子会饿坏的。”看看孩子瘦弱的身体,我担心之余,思考着对策。

    第二天是周五,丁丁和壮壮抢玩具起了争执,丁丁的耳朵后面被壮壮抓伤了,丁丁也把壮壮的手背抓伤了。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丁丁妈妈傍晚接孩子得知此事后,情绪非常激动,带丁丁去了医院,自己哭晕了过去。尽管教师一直在安抚,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

    周日,我约了丁丁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在顺利沟通了这次冲突事件后,我又问道:“在没上幼儿园前,家里主要由谁带孩子?”丁丁妈妈回复是姥姥,于是我又追问:“平时在家里,孩子都吃什么?”丁丁妈妈的一番回答着实吓了我一跳。原来,孩子平时在家只吃面条、面片类的半流食,所有的肉和菜都是切成沫放在面里的。听到我感叹“孩子也需要一些硬的东西磨牙”,丁丁妈妈直接回答:“我们吃干果。”

    这样的家庭喂养方式如何能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呢?个中道理不仅值得家长深思,也对我们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常规工作,更要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育儿指导。在深度交谈后,丁丁妈妈又补充介紹了孩子在家的许多表现,这说明她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存在问题。而通过孩子的种种表现,我们也就调整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育儿方式达成了初步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和丁丁妈妈一起为丁丁定制了一周七天的食谱,包括幼儿园和家中。

    上幼儿园的五天,丁丁就按照园所的食谱来吃。为了让孩子改掉挑食的习惯,班里的老师们每天都会鼓励丁丁,并通过奖励贴画、小汽车等,使孩子慢慢改掉挑食的习惯。家中的两天,丁丁妈妈按照定制食谱,为丁丁制作专门的食物。比如,丁丁以前不喜欢吃粗粮,但很喜欢幼儿园食堂师傅用白面和玉米面混合制作而成的奶香小猪包。但是,丁丁妈妈不太会做主食。于是,我们请幼儿园的厨师,专门为丁丁妈妈进行主食制作的系列培训,同时请丁丁妈妈加入幼儿园的家长美食俱乐部。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各种美食,切磋厨艺。现在,丁丁妈妈已经变成了家庭美食制作高手,包括玉兔包、小猪包、刺猬包、鸡蛋卷、荷花盏、翡翠虾仁和菠萝咕咾肉等,色、香、味、形俱全。这些非常美味的家庭菜肴让丁丁爱不释“口”,吃起来停不下嘴。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经过近一个月的坚持,丁丁挑食的习惯终于得到了改善,七天定制食谱也得到了推广。针对园内挑食严重的其他三个孩子,我们也分别给他们定制了各自的七天食谱,果真都改变了孩子们的挑食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为第四届全国家园共育征文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