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国抱负

无论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贵霜王朝还是莫卧尔王朝,在漫长的古代,没有一个王朝能统一全印度。而自17世纪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后,在100多年时间内,一个空前强大的殖民地帝国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殖民地文化也随之形成。印度逐渐接受了殖民主义世界观,开始以国家、霸权等身份来看待自己,在印度的民族感情中,种下了挥之不去的大国情结。
印度的政治精英们始终拥有强烈的大国意识和强国抱负,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發下宏愿,印度要当“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但长期以来,囿于国家能力的限制,印度在世界大国的成长道路上步履蹒跚。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21世纪以来,印度成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明星,崛起的呼声不断。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议论更为强烈,包括“至少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力争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等。与此相伴,印度力争实现“大国抱负”动作频频。
自2014年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的内外政策经历调整,外交强势特征明显,与大国和地区主要国家互动增强,极力突破传统地缘政治藩篱,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和战略影响。
在南亚,印度霸气外露。印度一向把南亚看作自己的“后院”,是不容大国插手的自身势力范围。莫迪政府提出了“周边第一”的外交政策,寻求进一步将南亚邻国与印度“捆绑”。印度将域外大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看作是与自身的战略竞争。
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上,印度加紧拉拢合作。印度的大国逻辑是从南亚大国、亚太大国到世界大国,因此十分看重东南亚的地缘地位,不甘心对该地区的影响久居人后。事实上,印度正以东盟为寻求亚太大国地位的突破口。2014年11月13日莫迪在第9次东亚峰会致辞时,正式提出要将印度的“东看”政策转变为“东进”政策。希望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更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冲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此外,印度与美日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2017年6月,莫迪赴美会见特朗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彼此重新确认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随着全球化推进和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国在印度洋有正常的利益诉求,印度无力维持其假定的主导地位,转而奉行远交近攻和联美防华的战略。
对于中印关系而言,2017年洞朗对峙是一个分水岭。尽管2个多月的对峙得以和平解决,但中印关系的发展形势还是很严峻。从印度国内强硬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看出,印度一直以来都将中国视为对手甚至敌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我们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了印度边防部队越界造成的洞朗事件,既维护了领土主权,又保持了中印关系正确方向”,表明在维护主权的原则下发展友好合作才是中印关系的正确方向。
随着印度日益受到其他大国的重视,其大国外交博弈的能力也在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从博弈战略偏好来看,印度选择成为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视为博弈助手。尽管印度或许正在崛起,但刻意凸显对中国的敌意或将使中印关系面临较大变数。如果缺少了中国的支持,印度的某些战略诉求必然受损,这对双方之间的战略互信、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等也将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印度虽怀抱大国雄心,不过,前路注定坎坷。接下来,印度周边局势将如何发展,关键要看印度怎么做。本期“印度的大国抱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印度的扩张主义、海外布局、大国外交博弈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