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节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之一,是获取文字符号所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感知、理解、巩固、自主应用的认知节律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益于提升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认知节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宫大平(1991-),女,山东威海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随着小学英语学习者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逐步提升,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英语学习要求逐渐由强调课文对话学习转移至语段乃至语篇的学习。这一转变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由听文本录音逐渐过渡至自主阅读,自主运用已掌握的认知及元认知策略对文字符号进行意义建构,如解码、整合及推断信息等。因此,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技巧至关重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者在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在阅读能力方面需达到以下要求:能够借助图片等辅助信息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能够讲述所学的故事和短文。要达成以上学习要求,切实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基于其认知节律来展开教学活动。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认知节律

    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节律”的概念。所谓教育节律,就是指教育者应在学习者心智发展的适当阶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遵循学习者心理发展节律是造成教育活动缺乏动力的主要根源。与教育者的教育节律相对应,学习者也遵循其认知节律。节律应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必然特性。(鲁子问 ,2019)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节律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及自主运用阶段。所谓感知阶段,即语言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是认知图式得以扩展和修正的初始阶段。教育者在此阶段应努力创设适合教育内容的教学情景,充分調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对语言点的初步感知。所谓理解阶段,即语言知识的理性认识阶段,认知图式得以真正的扩展和修正,实现了信息的加工、理解和效能传递。此阶段是领悟语言知识本质及规律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应在此阶段积极搭建语言支架,清晰明确地呈现本课时的重点语言结构,通过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并给予精准的指导。所谓巩固阶段,则是认知图式通过反复的操练最终得以存储至长时记忆的阶段。教育者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反复巩固和应用语言点,实现知识的真正内化。所谓自主运用阶段,则是指学习者从认知资源中自由调取语言知识以达到在实际语境中自主运用的阶段。

    小学英语教学应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认知发展节律出发,因势而为,合理呈现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节奏,从而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认知节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型的构建及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学习者进入五年级后,阅读材料由简单的对话逐渐扩增至语段的学习,对其阅读能力、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的要求显著提高。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如何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节律来更好地展开教学,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通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PWP模式,主要包括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以及读后活动(Post-reading)。本文依照循序渐进、强化主体实践的原则构建了基于认知节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型(如图1)。

    第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文本情景的感知以及关键语句的训练。教师可通过丰富的电子资源创设故事情境,引入关键句型,以激活认知图式,使新旧知识建立逻辑衔接,但要注意避免将文本内容渗透过多。

    例如,外研社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Module7 Unit1“He can't see.”中Activity1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文本的四幅配图,并提问“What can the dogs do?”,既复习了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又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本情景和核心内涵,总结出小狗能做很多事,从而引出useful的教学。教师继续提问“What else can be useful?”,学生可通过“Schoolbags (Pens/Shoes…)are useful”等事物的列举再次感受useful的含义并操练关键句型。

    第二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新知的呈现和阅读行为的真正发生。在新知的呈现部分,教师可循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情景,适时搭建语言支架,逐渐扫清阅读障碍。随后提出有深度有层次的阅读题目,帮助学生有效提炼文本核心意义。例如Module7 Unit1“He can't see”中Activity2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张Sam、Amy和Lingling正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图片,引出TV show的含义。随后观看课文动画并回答问题:They are watching a TV show about? ? ? ?.A.hot dogs B.dogs 。由此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感受到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Dogs are very useful”的初步印象。随后进入课文深度学习,促使阅读行为真实发生。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默读课文,并提问:Why are the dogs useful?随后通过课件创设相关的语境,如播报电视新闻、盲人过马路、消防员扑火等,让学生再次加深对文本核心意义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搭建语言支架,引出presenter、blind、deaf、hear、firefighter等生词,扫清文本阅读障碍。随后,引导学生再次独立自主精读文本,判断以下问题的正误。

    The dogs are useful.

    The woman can't hear,but the dog didn't help her.

    Hot dogs help the blind man.

    Amy and Lingling are listenning to a music show.

    以上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审慎思考。引导学生自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导他们深度挖掘文本信息,提炼核心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促使其思维积极运转。

    在巩固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跟读、角色扮演、争做电视小主持人等机械操练活动,重在通过模仿等重复性练习强化对文本目标词汇和句型的记忆以及核心意义的领悟。教师可以通过奖励积分、小组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高质量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互动性,培养英语表达与交际兴趣,提升语言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朗读形成个性化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第三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引导语言输出。语言输出环节要确定清晰、有条理的评价反馈标准,以促使语言应用能力的夯实和提高。首先学生要尽可能表述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关键词引领、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例如在Module7 Unit1“He can't see”的教学中,学生重点理解了狗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高质量的帮助,理解了“Dogs are useful”的核心意义。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几组其他动物帮助人类的图片(如图2),并运用“He(She)is? ? ?.He(She)can't? ? ?.? ? ?are useful”进行交际,如大象可以帮人类推车、长颈鹿可以帮人类摘取高空物品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语言输出。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形成个性化评价。以下是评价标准:

    合格:能够基本说明情景信息。

    良好:能够较好说明情景信息,并阐述原因。

    优秀:能够完整说明情景信息,并阐述原因,形成完整、连贯的逻辑表达。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文本主体进行扩展,意将本文核心意义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建构出对主旨的深入理解。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适当进行德育渗透,将主旨可视化、可感化,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结语

    基于認知节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节奏,拓展内部思维的发展空间,使深层次的阅读活动真实发生,使语言输入和输出环环相扣,建立了理解和应用的衔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自身的节律特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节律,注重教育活动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文本表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精读文本、提炼核心意义来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节律性发展: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然特性与可能路径[J].福建教育:小学版(福州),2019,9:1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明东,黄梦娟.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J].基础外语教育(京),2019,3:91-98.

    [4]左鹏,谭艳.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新策略探析——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标准[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长沙),2019,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