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评价的现状、不足及改进

    赵建蕊 蔡玫

    摘 要:目前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与单一学科期刊共同接受现有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各评价体系都是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和同行专家评议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期刊评价。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评价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传统的学科划分是不科学的,二是现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针对交叉学科的特点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三项改进建议,一是专门设置交叉学科期刊门类以解决交叉学科期刊归类难题,二是增加关于学科交叉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以科学评价交叉学科期刊,三是适当增加专家定性评审的权重。

    关键词:交叉学科期刊 期刊评价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状况。“对已有方法、理论、概念、学科的综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途径之一,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1],在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领域,同样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问题,对于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发展成熟,进而推动社科类交叉学科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评价的现状

    学术期刊评价的初衷是“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2],也可以说, 期刊评价是由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迫切需求而对期刊进行筛选的一种行为[3]。所以,在目前学术期刊种类繁多的状况下, 期刊评价是衡量学术期刊的质量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体系

    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进行评价的体系,交叉学科期刊与其他单一学科领域的期刊一样,共同接受现有评价体系的评价。

    目前我国较为受到学界认可的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三种,即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研究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 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2013年12月改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4]研究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下简称《要览》)。

    《总览》从1992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定期更新,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 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和2014年版,共七个版本。《总览》是国内出版较早、发展较成熟、较为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其问世,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人为的、主观的期刊评价和科学评价的历史,开創了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期刊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的先河。[5]

    《要览》最早于 2000 年印制,但当时是作为内部参考资料供有关方面人员交流使用,2004年正式出版,同样定期编制更新,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2004年版、2008年版、2013年版,共三个版本。

    《总览》和《要览》都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并筛选出核心期刊的体系,其直接目的和作用是为图书馆收藏期刊和读者选读期刊提供参考,当然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发展成为学术研究成果评价的手段。但与这两者不同的是CSSCI来源期刊目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最早版本是1998年版,定期更新,其产生初衷并不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其在本质上或者说初衷上也并非是期刊评价体系。CSSCI是一种引文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这在其名称中已经得到如实反映。而引文索引研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来源期刊的选择。[6]所以,CSSCI 来源期刊目录的制定是为CSSCI提供引文检索服务划定检索期刊的范围,但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其原始功能似乎被人们遗忘,评价功能却被人们广泛认可,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期刊评价体系。

    (二)各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上述三种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大同小异,都是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评价和同行专家评议的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筛选核心期刊或者来源期刊。但在评价方法具体运用的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第一,三种评价体系都以学科划分为基础。在不同学科的期刊之间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因此三种评价体系都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期刊进行学科划分。但三者进行学科划分的结果还是差别很大的,不仅在划分学科门类的数量上不同,而且在某些学科是否单设门类或者归属方面差别较大。

    2014年版的《总览》将社会科学类期刊分为三编,分别是“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每一编下再分设若干不同的学科,三大编共分设35个学科门类(包括综合性门类)。[7]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将中文社科期刊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哲学等23个学科门类和综合社科期刊、高校综合性学报两个综合性期刊门类。2013年版的《要览》将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分为24个学科大门类和一个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门类。[8]

    第二,在定量评价中,三种评价体系都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指标来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 但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上,有所差异。

    2014年版《总览》采用的评价指标有12个,包括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9]2013年版《要览》选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期刊总被引、期刊影响因子、转摘量与转摘率、基金论文比、综合刊学科核心指数。《要览》区别分学科和综合性学术期刊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10]

    第三,在定性评价中,三种期刊评价体系均以专家定性评审作为定量评价的补充,从而得到最终的期刊评价结果, 但在专家定性评审的具体方法、内容以及专家意见的权重等方面有不同的做法。

    2014年版《总览》共邀请了3779位专家参加评审,向其提供学科期刊定量评价的全部结果,包括进行定量评价确定的该学科核心区和扩展区的期刊范围。专家有权调整学科核心期刊排序、调整学科核心期刊表、增补优秀期刊进入核心期刊表、修改学科核心期刊数量。专家的评审意见经过汇总后结合之前的定量评价最终形成核心期刊目录。[11]

    2013年版《要览》要求进行定性评价的专家对定量分析形成的备选核心期刊的五项要素进行打分,分别是“期刊的学术性”“论文的学理性与创新性”“编辑质量”“学术规范性”“刊物公信度”,并给予五项要素不同的权重值,从而统计出專家评价值,进而确定综合评价值,形成最终的核心期刊目录。[12]

    二、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评价的不足

    上述三种主要的期刊评价体系对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大致相同的,即首先将交叉学科期刊划入某一个学科内,然后将该交叉学科期刊与该学科内的其他期刊一起进行定量定性评价。这种对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传统的学科划分是不科学的

    按照上述三种主要期刊评价体系的通行评价方法,被评价的期刊首先需要进行学科划分并被划入某一学科领域内, 虽然如前文所述,学科是核心期刊的基础,但交叉学科期刊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期刊不同,这也决定了使用传统的方法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学科划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知识的性质而划分的知识门类,是专门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13]学术研究的发展, 经历了学科划分不断细化、专门化的过程,但在学科划分细化到一定程度时,对学科划分过细的批评不绝于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正成为新的趋势和学术研究创新的起点。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进行的学科划分,是与学术研究不断细化和专门化的过程相适应的,但在交叉学科研究兴起和繁荣的时代,之前的学科划分方法和体系对于交叉学科研究就逐渐丧失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所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止一个,不同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正是其突出特点,对这样的学术期刊进行传统的学科划分,将其划入某一单一学科领域进行评价,并没有关注到交叉学科期刊的学科交叉性特点,而是将其等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领域的期刊,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另外,在按照传统方法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学科划分并意图将其划入某一单一学科领域时,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因为交叉学科期刊覆盖了两

    个及以上的学科领域,那么将其划入所涉及的哪个学科领域才合适、恰当呢?这个难题所带来的, 要么是两难抉择的困境,要么是不同选择各说各话、各自自圆其说的局面。前者虽然做到了尊重客观实际并秉持科学、谨慎的态度,但显然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进而也不能实现对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后者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使对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能够进行下去,但哪一种划分上的选择都不免失于科学,难以服众,并很可能使同一种交叉学科期刊因划入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得到非常不同的评价结果。

    以《经济管理》为例,该期刊显然是“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交叉学科期刊。2014年版《总览》中并没有设置“管理学”的学科门类,《经济管理》被划入“综合性经济科学” 学科门类。2013年版《要览》虽然设置了“管理学”的学科门类,但《经济管理》也被划入了“经济学”的学科门类。但在CSSCI(2014-2016)来源期刊目录中,《经济管理》就被划入“管理学”的学科门类。可见,同一本属于交叉学科的期刊,在传统学科门类划分上有着先天的模糊性,因此导致了在不同的期刊评价体系中被划入不同的学科门类进行评价。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科学的。

    (二)现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针对交叉学科的特点进行评价

    各期刊评价体系所设计的定量评价指标均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和丰富。以《总览》为例,到目前为止,《总览》共公布了七个版本,这七个版本所采用的定量评价指标有较大的变化,不仅在数量方面呈稳步增加的趋势,而且数量指标(如“载文量”)逐渐被弱化、质量指标(如“被摘率”“影响因子”)则在不断被加强。[14]但目前的评价体系没有关注到学科交叉的问题,缺乏反映、评价学科交叉程度、交叉水平的指标。

    对于交叉学科期刊来说,学科交叉性是其核心特征,也是其最典型的特色,当然,交叉学科期刊与单一学科期刊一样追求质量和影响力,但与单一学科期刊不同的是,在学科交叉程度、水平上取得发展和进步,可以说是其办刊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取得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但现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显然是针对单一学科期刊设计的,虽然也能适用于交叉学科期刊,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评价交叉学科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但却忽略了交叉学科期刊的典型特点,即学科交叉性。缺乏反映、评价学科交叉程度、交叉水平指标的定量评价,无法对交叉学科期刊的核心特征——学科交叉性,做出评价,不能反映某一交叉学科期刊在学科交叉性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更无法发挥学术期刊评价促进交叉学科期刊发展的作用。

    三、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评价的改进建议

    关于如何改进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的评价,笔者认为没有必要针对交叉学科期刊设计专门的评价体系,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针对上文提到的不足和问题在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内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专门设置交叉学科期刊门类以解决交叉学科期刊归类难题

    因为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传统的学科划分是不科学的, 所以笔者建议探索单独设立交叉学科期刊门类的方法,从而使交叉学科期刊不再被归入单一学科中,而是被放在交叉学科类别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单独设置交叉学科期刊类别是可行的,这可以参考目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普遍设立“综合性门类”的做法。“综合性门类”的设置就是考虑到综合性社科、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多学科性所造成的学科划分方面的困难,那么对于同样存在学科划分难题的交叉学科期刊,也可以考虑设置相应的交叉学科期刊门类。

    但此时不应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的交叉学科期刊是由不同的学科进行交叉的,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属性、特点差别有时是很大的,这会造成不同的交叉学科期刊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可能性。比如,有的交叉学科期刊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而有的交叉学科期刊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交叉,那么这两种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交叉的学科本身的巨大差异产生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该两种交叉学科期刊是否适合放在一个类别中进行比较和评价就是不能不考虑的問题。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必要,可以考虑设置“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和“人文类交叉学科期刊”两个类别,从而可以兼顾交叉学科期刊的学科属性和倾向,

    (二)增加关于学科交叉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以科学评价交叉学科期刊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各期刊评价体系都形成了较为成熟、适当的综合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其当然可以适用于交叉学科期刊评价,但对于交叉学科期刊来说,关于学科交叉性的定量评价指标的缺乏可以说是最大的不足。所以在改进交叉学科期刊评价时,增加关于学科交叉性的定量评价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设计测度某一交叉学科期刊学科交叉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一是不同学科作者合作文章的占比;二是所登载的文章被不同学科文章引用的情况;三是所登载的文章引用不同学科文章的情况。

    不同学科作者合作文章的占比是指期刊所登载的由不同学科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的数量与期刊登载的全部文章的数量之间的比例。由不同学科的作者合作完成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文章的学科交叉性。

    所登载的文章若能够被不同学科的文章所引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文章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也从一个方面反映着该文章的学科交叉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所登载的文章被不同学科文章引用的状况”的指标,用以测度期刊的学科交叉性。

    所登载的文章引用不同学科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文章在完成过程中受到不同学科研究的影响,也从一个方面反映着该文章的学科交叉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所登载的文章引用不同学科的文章的状况”的指标,用以测度该期刊的学科交叉性。

    (三)适当增加专家定性评审的权重

    目前我国主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采用综合性、多样性指标体系对学术期刊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都会结合专家的定性评价,以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专家定性评价方法的采用就是为了弥补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对于单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如此,对于交叉学科期刊更需要如此。

    在改进交叉学科期刊评价方法时,在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专家定性评审的权重。因为在交叉学科期刊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很完善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单纯依赖定量评价,而且只有适当增加专家定性评审的权重,才能较为妥当地弥补目前评价方法的不足,从而有可能得出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立,潘云涛,马峥,等.交叉学科期刊与专业期刊的比较研究:以医学、哲学和医学哲学类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206.

    [2]邱均平,李爱群.国内外期刊评价的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1.

    [3]林树文,曾润平.期刊评价的产生与我国期刊评价的发展[J].情报探索,2013(5):44.

    [4]孙亦军,邱小花.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出版,2015(16):18.

    [5]刘雪立.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演进·问题·建议[J].编辑学报,2014(1):92.

    [6]杨永厚.《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的选择[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5):27.

    [7][9][11]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5,13-14.

    [8][10][12]姜晓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5,5-9,13.

    [13]陈莎莎,史红.基于知识交叉的学科划分与拓展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1):77.

    [14]许新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价指标的缺失与建议[J].情报杂志,2013(10):90.

    (作者单位:赵建蕊,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蔡玫,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