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教学中的“雅教”

    林玲玲

    诗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主要是指情绪、兴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像诗一般美妙的意境。详细来说,诗情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内容,按照情感和想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富有情调、浪漫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最高境界。

    另外,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多是经过千挑万选,这些古诗词有着精练的语言,可以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古诗词散发着真挚的情愫,我们将中国古诗词的精华传唱,推动学生懂得古诗词,它是我们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它还有着真挚动人的情感,耐人寻味的词藻。

    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下面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初中古诗词中的“雅教”教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强化古诗词阅读,促使学生读懂诗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强化对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促使学生读懂词句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为“雅教”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详细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阅读古诗词低中见高、快中显慢的阅读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读出古诗词中重音、停顿、平厌、语调的韵味,从而使他们读出古诗词中的音韵之美。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有感情地朗读,只有将自己的感情代入,才可以深刻地体会古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从诗词表面意思准确地理解作者所写的诗词主旨。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三》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理解古诗词“稀”“带”“无违”等关键词,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古诗词。上课之初,我引导学生先将古诗词阅读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首古诗词中“带月荷锄归”诗句的意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诗句中的重音、停顿、平厌、语调的韵味,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人肩扛锄头,月下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回家的情形,还深深地体会到了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反而洋溢着带月归来的快乐与不愿违背自己的天然性情去屈从权贵的傲然。

    二、意象阅读,想象会境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多个意象就可以形成意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中,应该引导学生先从意象入手,由此延伸到意境。当然,意境不只是作者在古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还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要想将“雅教”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展开遐想,由此和作者融为一体。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古诗词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陶渊明描绘的“荒秽”“月”“衣沾”等意象。接着,引导学生展开遐想,将这些词句化作为艰辛劳作后的诗人肩扛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一轮高洁的明月相伴,恬静悠然。回家的道路上洒满了露水,衣服已被沾湿,但又有何妨,只要坚守本性,便无尘杂干扰,可独享属于心灵的宁静,轻松自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意象的含义,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雅教”融入到古诗词中。

    巴尔扎克说:“真正懂诗的人会将作者诗句中的点滴放到自己的心中发展。”这里所说的点滴指的是诗眼。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抓住古诗词的“眼睛”,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眼睛”进行分析,借此调动他们对古诗词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一字而意境全出的效果。以八年级上册部编版《饮酒·其五》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可以领会作者的意趣和情趣,可以通过诗歌的意境再加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强化他们的修养,陶冶其情操。上课之初,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前两句古诗词中的“还”字想象作者回家的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最后两句诗词中的“真意”二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然、对人生之意的独我感悟。

    三、激发兴趣,开展古诗词“雅教”教学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快乐和光明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从中忘我的学习,为后续的“雅教”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根据本人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提出了几点策略:

    1.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时,应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导入一个阅读情境,促使他们可以在还没有阅读古诗词时,便有了与作者同样的情绪。在自创课例《走进陶渊明的“拙趣”人生》中,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这位晋代诗人,身上有时代文人独有的烙印,清高放浪。其独有的‘拙趣人生,偏偏深深吸引了我。平淡的生活,他能过出诗意;面对现实的污浊,他能傲然坚守自己的内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拨开时空的层层迷雾,遥望那古老的晋代,追随陶渊明的步伐,再次走进他的诗词,走入他的‘拙趣人生,去探究一二。”与诗人同行,走进诗人世界,在第一时间唤醒诗境诗情。

    又如在教学《饮酒·其五》一课时,为了使学生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这样的一个情境,如:“问世间酒为何物。”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他们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可以真正融入到古诗词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一些与《饮酒·其五》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在此之上用自己的大腦展开遐想,进而从中感受到作者在古诗词中表达的“天人合一,悠然自在,物我两忘的人生最高境界”。

    2.编演剧本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渴望被关注,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都比较强。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作为场景,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借此满足他们的身心特点。当然,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了解文章的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古诗词《归园田居·其三》一诗时,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方面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各组学生以教室为剧场,将语文课本中的诗句转化为内容,开展演出。当然,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清剧本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排练演出。在巡视各组学生表演过程中,我看到D组成员们的表演如下:D组的张某负责诗词朗诵,D组的李某负责表演,D组的陈某负责为李某拿道具……只见随着张某诗词的朗诵,李某手上拿着扫帚模仿古诗词中作者所描绘的在南山下种植豆子的情景。此时,我看到R组的庄某在组内正在表演作者清晨在田地中铲除杂草的情景。

    又如,在教学《饮酒·其五》一课时,为了促使学生在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可以将古诗词熟读背诵,并品读出诗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闲适恬淡的感情,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在组内开展角色扮演,将诗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将雅教融入其中。

    3.绘声绘色

    常言道:“诗如画。”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因此,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诗与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感受古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促使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画面美,从而领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古诗词《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时,为了使学生懂得“诗歌如画”这句话,可以在学习古诗词中将诗歌与画有效地结合起来,感受诗词中的画面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两首古诗词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感受一幅幅流动的田园画作。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遐想,将诗句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用绘画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深远,它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知识、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自身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成长,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研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一中学(36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