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湖南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阐述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相关对策,以期为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工业革命;汽车产业;技工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1-0128-02

    1 前言

    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的缩影,从科技角度考量,汽车产业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从经济角度考量,汽车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产业角度考量,汽车产业是一个相对成熟而又对制造工艺有着极高要求的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汽车产业对技工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湖南省是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大省,在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现状,开展相关的对策研究至关重要。

    2 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上汽大众、北汽集团、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众泰、比亚迪、吉利等整车生产商纷纷落户湖南,新车销量不断攀升。汽车产业成为湖南省继电子信息、新材料、工程机械后的又一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8—2016年,湖南省汽车产量由10多万辆增加至近70万辆,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数由2008年的200多家增加到近300家。

    湖南省汽车产业供给端不断发力、优化的同时,消费端也异常火爆。截至2019年8月2日,湖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786.2万辆;驾驶人数量达1173.1万人,居全国第10,湖南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省”。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呈井喷之势。此外,湖南省的新能源汽车业也呈产销两旺之势,比亚迪(长沙制造基地)和北汽集团(株洲制造基地)的新能源汽车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处于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方阵。

    3 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也在不断提升,但相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人才培养的步伐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总的来说,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是喜忧参半。

    培养现状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前谋划布局。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省发改委等机构就开始针对湖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研,对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筹划建立四大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并将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汽车技工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扶持;省劳动厅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建立汽车行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省教育厅主动增加汽车专业的招生人数。

    2)汽车专业招生火爆,社会认可度极高。近年来,汽车专业招生火爆,各职业院校纷纷增开汽车方面的专业,不但招生的人数大幅增加,开设的专业也不断拓展,由原來的单一专业汽车维修与运用拓展到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美容与装饰服务、汽车构造、汽车及配件营销与销售实务、汽车查勘定损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10余个专业,覆盖汽车前、中、后市场。

    3)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是我国最具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的机构,汽车行业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湖南省汽车行业的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品质,探寻更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努力对接行业、企业,组建汽车技工人才培养基地。

    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湖南省汽车行业技工人才培养呈现上下联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互动的局面,取得很大成效,缓解了湖南省汽车行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但放眼未来,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调研可知,湖南省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相对于未来需求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只看到数量的增加,没有意识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远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职业教育呈现“产销两岔”的趋势。

    2)人才培养方向过于狭窄。汽车行业覆盖前、中、后市场,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汽车人才培养更多是针对汽车后市场的维修板块,培养方向过于狭窄。在汽车行业,需求量最大、就业品质最高的是汽车制造板块,但湖南省目前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多。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方面的汽车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3)相关政策不够科学。调研发现,湖南省教育部门的部分政策阻碍了汽车技工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以湖南省的“两考”(技能抽考和毕业设计抽查)政策为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取得好的排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两考”政策进行,技能抽考政策使得高等职业院校不敢创新专业发展,毕业设计也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职业教育本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这两项政策却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变成应试教育,阻碍了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4)人才培养基地投入不足。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将不断进入课堂中,实验实训设备也将不断更新换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需不断提升。目前对人才培养基地的投入不足以支持人才培养基地的更新换代,亟待政府加大对汽车技工人才培养基地的投入。

    4 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调研、分析,本课题组认为,提升湖南省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品质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积极推动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在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改革创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及汽车行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模式创新、评价模式及评价手段创新;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群建设,围绕汽车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构建汽车专业群。

    主动实施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革 ?主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广泛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传播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推进基地的资源库建设,提升慕课、微课的品质;紧跟汽车行业的先进技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纳入课堂教学中。

    重构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 ?重构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更新迫在眉睫,亟待政府的资金投入;鼓励职业院校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给予一定的政策自由度。二是职业院校要改革汽车产业技工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即政府要从硬件上予以支持,职业院校要在软件上予以改革。

    合理推动相关行政部门施政水平的提升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努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期,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好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施政水平与管理水平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出台的一些措施无法有效促进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要合理推动相关行政部门施政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汽车产业技工人才的培养。

    探索汽车行业高技能基地引领产业发展的路径 ?汽车行业高技能基地引领产业发展更多是一种新技术的孵化、筛选、推广和运用。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汽车行业高技能基地引领产业发展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引领产业发展就是高新技术的攻关。这种认识过于狭隘。汽车行业高技能基地要积极对接行业、企业,通过共建行业、产业标准,承担、组建、共建政府重点实验室来引领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臣华.“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68-369.

    [2]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10):58-61.

    [3]张力.《中国制造2025》下县域制造企业的升级之路:以T县大车配行业为例[J].现代交际,2019(21):89-90.

    [4]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7(16):141-142,145.

    [5]刘建军,郭瑞玲,黄俊芳.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我国汽车产业认证新需求分析[J].中国汽车,2019(5):53-58.

    [6]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11):48-51.

    [7]胡晶晶.“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8):22-24.

    [8]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9):13-17.

    [9]辛会珍.基于中国制造2025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0):245-246.

    [10]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51-52.

    [11]潘华清.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4):52-53.

    [12]沈言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5(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