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说教学促进初中记叙文写作之初探

    张建芹

    摘要:名家有云:“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的方式就是写作。”

    关键词:初中小说教学;记叙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84

    写作是精神享受,是快乐的。然而,又有几个中学生能“写并快乐着”呢?症结又在哪里呢?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应试作文”这一畸形產物,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他们视写作为洪水猛兽,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同时,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水平不足,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作文教学轻视的反馈。

    一、教师与学生方面的问题

    1. 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作文,对于中考——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意义非凡。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它是一项综合性强、难度系数高的系统工程,是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望而生畏,心存疑惧,再加上“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不愿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缺少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有时甚至放任自流,致使部分学生视写作为精神负担、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应有的认识。有时有写作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临时抱佛脚,要么索性抄袭,应付了事。

    2. 疲于应付,观念落后

    首先,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对作文教学疲于应付,不能满怀热情花费心血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使学生对作文望而生厌,兴趣淡漠,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其次,教师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忽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善于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启发和培养,大多为了训练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取得好成绩,主要进行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规范化的作文指导,这种教条式的作文训练,阻碍了学生作文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思想境界的砥砺,学生最终难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二、记叙文写作体系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传统的记叙文写作体系没有及时更新且存在缺陷。

    1. 写作体系不科学

    传统的记叙文写作体系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教材中写作知识失序,二者文体训练无序。不同年级的写作知识并没有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姿态,作文训练点彼此交叉,造成体系上的重复与脱节,凌乱失序的写作知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记叙文与故事失联

    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中提道:“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了故事与记叙体裁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传统的记叙文写作体系中,只有素材,没有故事,即使学生绞尽脑汁地寻找素材,也不会有故事的概念,素材的堆砌自然支离破碎。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尘封了生活中那些鲜活、生动的故事,教师有义务重新拾起学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写故事。记得有一天,笔者前往南通的兴仁中学听课,一路上的曲折经历让笔者迸发创作激情。同时产生一种想法:是否可以尝试用小说的元素促进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同时笔者开始尝试探索。

    三、小说教学促进记叙文写作的可行性

    1. 以读促写大有裨益

    小说与记叙文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叙事文体,可以说,小说是复杂的高级的记叙文,将小说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作是对读写结合理论的另一种尝试,对记叙文写作教学大有裨益。

    2. 以读促写合理有效

    小说依托社会或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叙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成为学生主动阅读最多的文学样式。

    (1)人物塑造鲜活。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没有一篇小说是没有人物的。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手段丰富且技术高超,一些小说作品里的典型人物成为永恒的经典就可以印证。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外部形态,也可以揭示内在的心理想法,既可以通过正反人物的对比来强化形象,也可以用环境氛围来烘托性格。

    (2)情节叙述完整。狄德罗曾经说过:“小说有的是时间和空间。”小说是叙事性文学里情节性最强的文体。它通过描绘复杂的社会背景,表现不同人物的复杂性格,将各种矛盾集中展现而呈现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小说家族里篇幅最短小的小小说里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因为篇幅的短小,矛盾冲突更加集中而能呈现出更精彩的情节。

    (3)环境描写具体。小说擅长环境描写,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会对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和具体地描写,以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的真实而有感染力。小说里的故事环境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的背景缩影。

    由此可见,记叙文写作中融入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利于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小说中综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基本的写作表达手法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正是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需要掌握且欠缺的能力及技巧。所以,以小说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合理而有效。

    四、依托小说教学,指导记叙文写作的初步尝试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丰富,喜欢听故事、读小说,同时逻辑思维也在逐渐发展,搞好小说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两个着力点。

    1. 关注生活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有一颗悲悯、友爱的心。引导学生写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对世界、对大自然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精彩的素材,慢慢地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有了认识,作文的思想就有了,不用担心枯燥了。

    2. 叙事能力

    还有一个着力点是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平常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意义的值得写的生活故事,写好日记、周记,帮助学生确立捕捉细节,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黎锦熙先生提出“日记优于作文”,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争议的事件,引导学生及时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长期这样引导促进,(下转第106页)(上接第84页)那么学生就会慢慢进步。只要认识水平、捕捉能力提高了,再养成一种用笔表达自己的情绪、见解、思考的习惯,就能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了。

    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小说元素的融入能促进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小说元素让学生有新鲜感,增加兴趣,学生用这些策略写出来的作品明显优于一般的记叙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如开篇入境、写出波澜、制造悬念、呈现细节等。

    3. 细节呈现

    (1)捕捉细小动作。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学生感受到这些细小动作中融进了至深的母爱。于是笔者也尝试让学生学会抓住动词进行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特点。如学生在描写地理教师时抓住教师生气发怒时的动作;又如徐逸菲、张嘉燕等在描写语文课堂时某同学偷偷学鹦鹉的叫声时的动作神态时更是生动逗趣。

    (2)抓住细微心理。如教学《猫》时“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让学生抓住最后的心理描写,也尝试练习。如学生在写《考试之后》时就着重描写心理:如欣喜、兴奋、沮丧——同时可以配合动作神态等描写,陈雅煊、李霄、侯雨辰、徐逸菲、吴俞涵等描写极佳。

    (3)勾勒细小景物。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这些景物描写尽管细小,但都突显主题与人物。指导学生写作《上学路上》时特意指导抓住细小景物来写。

    总之,“文无定法”,笔者只做了最粗浅的尝试,跟众位专家学者比相差甚远,只希望作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问题,希望“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真正成为过去,希望真正大踏步实现“快乐作文”。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笔者坚信,只要堅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中?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