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雷航

    [摘 要]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底盘”,社区治理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如何创新思路,加快推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岳麓区社区员额管理人员“值班制”工作,提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打造过硬的人才队伍,规范社区职责职权,完善共治共建共享格局的新思路。

    [关键词] 社区;治理;员额管理;值班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及居民生活的共同体,社区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近年来,长沙市岳麓区立足社区小窗口,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员额管理人员由“坐班制”向“值班制”转变,推进服务下沉,解决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1]。

    一、社区员额管理人员“值班制”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员额管理,打造强劲队伍

    社区专职人员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优化社区专职人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长沙市岳麓区对社区党组织管理委员、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委员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社区社保专干、社会救助专干,属政策性安置的转业士官、军属、退役士兵进行员额管理。根据社区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核定社区工作人员员额,明确常驻人口数6000以下的社区为三类社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总数原则配备7-9人;常驻人口数6000-11 000的社区为二类社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总数原则配备9-11人;常驻人口数11 000以上的社区为一类社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总数原则配备11-13人,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为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分岗定责,明确主体责任

    2019年5月份以来,岳麓区在对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员额管理的基础上,在社区设立“值班岗”和“走访岗”两类岗位,统筹员额管理人员交替轮流上岗,推动社区“坐班制”向“值班制”转变。“值班岗”每天安排2—3人值班,其余人员履行“走访岗”工作职责。“值班岗”人员负责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日常事务和接待来站、来电办事群众,做好相应的登记、分类办理、反馈、归档等工作,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走访岗”人员负责入户走访,采集、核实、更新网格内人口、房屋、单位等综合信息,及时掌握党员、困难家庭、优抚对象等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思想动态,为居民宣讲政策、化解矛盾、办理业务、上传下达民情民意,并在走访过程中将扫黑除恶、食品安全、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融合一起,统筹多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新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岳麓区员额管理人员坐班制转值班制工作,推行“值班岗”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8:00—18:00,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在周六周日9:00—12:00或周六全天轮流值班,错开群众办事高峰期和正常上班时间为居民提供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不方便的“心病”。实行分片包干制。每1-2名员额人员对应联系包干负责一个片区。社区员额管理人员既要履行好“值班岗”“走访岗”职责,又要认真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完成好工作任务,每月每人下沉包干负责片区走访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天,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高走访效率。明确首问责任制、帮代办制,明确第一个接触居民群众问题、意见、诉求等的员额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办理的事项,无论是否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全程负责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员额管理人员上门取资料现场办理,不能即办的事项,按照办理程序提供帮代办服務,实现“一窗办”和“一次办”。实施限时办结制,推行前台即办、网上直办、预约协办和帮代办等服务模式,建立限时办理工作机制。进行会商协调制,社区每周召开一次员额管理人员及网格长联席会议,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意见和建议,在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会商,社区能够处理的一般性问题应迅速调度处置到位;其他问题根据管理权限报街道分管、主要负责人乃至区委、区政府研究处理,确保整体联动,协同配合,切实解决居民群众问题。

    二、社区员额管理人员“值班制”工作的具体成效

    (一)优化了干部作风。

    社区作为自治组织,担负着联系走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关心帮助群众的任务。社区工作者坐在办公室是很难实现这些任务目标的,必须从办公室走出去,走进群众家中,走进群众心里才能面对面零距离了解群众需求,心连心感受群众困难,手把手解决群众问题。通过“值班制”工作的深入实践,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成了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行动自觉,社区工作人员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变管理为服务。

    (二)创新了服务平台

    社区员额人员通过深入小区、楼栋、家庭进行走访,为群众找社区找政府办事,创造了更加快捷、顺畅的渠道。现在群众有问题,更多的是直接找社区,找网格长,不再以拨打市民热线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三)夯实了群众基础

    社区员额人员深入基层,积极走访群众,认真倾听民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求、所愿和所望,加强了社区与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困难家庭等对象之间的沟通,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转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社区员额管理人员“值班制”工作的几点启示

    岳麓区社区员额管理人员“值班制”工作的实践,对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有益的启示。

    (一)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加强队伍建设是重点。一方面要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员额队伍的业务素质,开设公共服务事项的工作内容、办理流程、政策法规等专项课程,专题培训参与工作实践的员额人员,加快推进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社区员额管理人员“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兼通”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针对现阶段员额人员待遇偏低、工作量偏大、上升空间窄,优秀员额人员留不住等现实问题,牢固树立“优秀的人做优秀的事”的理念,坚持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岗、有责、有流程、有评议、有激励”的工作机制,在下放责任的同时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每年予以专项荣誉和一定的物质激励,既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又把关怀送到每一个角落,在激发基层工作人员干事热情的同时稳定和强化队伍建设。

    (二)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规范社区的职责职权

    从现实来看,社区行政色彩过浓已经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一大阻碍,社区作为政府的协助者,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各级部门基层业务的主要承载者。这就需要以机制创新为手段,理顺社区关系,打造主体清晰的现代化体系,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进一步完善社区事项的准入手续,减少社区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使员额管理人员能够聚焦于主职主业。建立社区权责清单,明确社区工作事项。规范考核评比工作,确保社区干部主要精力用于抓好社区自治范围内的各种事务。精简社区工作项目,进一步厘清基层政府和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努力构建政府依法治理和居民依法自治有效衔接的社区治理机制。

    (三)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创新社区治理,不能只是简单的依靠社区员额管理人员的力量,还需调动各方的力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方面需要扩大走访力量。在每个社区全体员额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值班制基础上,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辖区党员,动员吸纳积极热心又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发展工作帮手,形成“1+N”走访服务格局。另一方面需要联动各方资源。大力培育、引进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协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收集居民问题。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帮扶解决,对社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库,形成联动机制,专班推进,稳妥化解社区疑难问题,提升 “值班制”工作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天祥.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变迁[J].国家治理,20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