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与虢国渊源考

    内容摘要:郭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东周的北虢国开国君主虢序作为郭氏的得姓始祖,深受天下郭氏宗親膜拜。通过对郭姓和虢国以及虢序之间的渊源进行研究,笔者发现虢序之所以能成为郭姓得姓始祖是因为虢序的后人是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分布最广、分支最多的;而虢国后人姓郭则是因为这两个字不仅发音相同而且都具有保护层之意,故而能够通用。

    关键词:虢 郭 姓氏 虢序

    一.郭姓

    郭姓是一个大姓,在中国百家姓排行第16位。关于郭姓的来源,笔者查阅了“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这里聚集了全世界各地的郭氏宗亲,他们认为郭姓的得姓始祖有两个:城郭得姓和虢公得姓。先来说城郭得姓,郭指外城,居于外城的人们以郭为姓,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再说虢公得姓,虢公指的是东周初年的虢国国君虢序,目前学术界和大部分郭氏后人都认为虢序是郭姓肇姓始祖。这两个基本构成了郭氏主要的姓氏来源。

    除了以上两种源头外,郭姓还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源于任姓。传说黄帝曾经封其子禺虢在任这个地方,禺虢的后人在夏朝时期在山东建立了郭国,其后人以国为姓,成为郭姓的一个分支,中山郭氏就是出自古郭国。二是冒姓或者改姓。据《五代史》所载,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改姓郭。还有少数民族改为郭姓者。三是夏商时代郭支和郭崇的后代。郭支又名郭哀,传说为大禹的臣子。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

    二.虢国

    虢国是西周早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武王灭商以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周武王封为东西虢国的君主,虢仲被封东虢国君(今河南荥阳),虢叔被封西虢国君(今陕西宝鸡),他们构成了周王室东西方的屏障。宝鸡自古多关隘,虎牢关则在今河南荥阳。周武王封自己的两个叔叔在这两地分别建立东西虢国,多半是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虑。

    西周末年,由于“王室多故”,西虢国东迁至上阳(今河南陕县),改称南虢。有意思的是,南虢国所在地有函谷关,函谷关历来就有“两京咽喉地”之称,是众关之首。西虢东迁时留在宝鸡原地的一支称为小虢。西周灭亡时,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郑武公出力颇多,深受倚重,东虢国被赏赐给郑武公,郑武公于公元前767年灭东虢国。为安抚被灭国的东虢百姓,周平王把东虢国后裔虢序封在下阳(今山西平陆),称为北虢国。北虢国与南虢国隔河相望,基本连成一片,加之他们都是虢仲和虢叔之后,故有“南虢北虢实属一虢”之说。

    三.虢序

    虢序是东虢国后裔和北虢国开国君主,多数郭氏宗亲都以虢序为得姓始祖,并尊称为郭公。但是虢序为什么能成为得姓始祖呢?从郭姓出现的时间看,郭支(郭哀)、郭崇和夏代建立的郭国都比虢序早1300多年,就算是虢仲、虢叔也比虢序早300年左右,但是郭姓以虢序为先祖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虢序的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繁衍、发展成为郭姓后人中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分布地域最广的支派。这可以从虢序后人的迁徙和发展看得出来。

    据文献记载,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虢序的后人辗转迁徙到晋阳及其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一带),晋阳一带的虢序后裔逐渐发展壮大,至秦汉时期已经成为太原的一个大姓,曾经出过很多青史留名的人物,如汉代的大司农郭全、昌华侯郭准、东汉一代宗师郭林宗、魏晋六朝时的郭淮等,他们以文治武功的宏伟功勋,为太原郭氏的影响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太原郭氏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名门望族,成为郭氏后人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人口最多的一支。而这一支郭姓后裔以虢序为得姓先祖,尊虢序为“郭公”。太原郭氏繁衍迁移,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阴、京兆、敦煌等地形成望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日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于姬姓,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繁衍之地。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郭氏后代有离开祖籍地阳曲迁往别处的。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号为郭氏,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

    可见,虢序的确堪当郭姓鼻祖,山西阳曲县就是郭姓的祖籍所在地。

    四.虢为什么通郭

    为什么虢序的后人姓郭而非姓虢呢?有说法是郭与虢同音,声转而成郭姓,《公羊传》记载:“虢谓之郭,声之转也。”笔者对此是存疑的,既然同音,那姓虢就可以,为什么改姓郭呢?

    虢字和郭字在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就都已出现了。在《殷契粹编》《殷墟文字缀合》等甲骨学专著中,都收录有形状各异的虢字,这就说明在殷商时期虢字已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文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虢字的解释是:虎所攫画明文也。意思是老虎的抓痕或者老虎抓画过的痕迹,都与老虎有关,虎为百兽之王,所以虢字代表的是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意思。另外,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虢字的演变,专家们认为虢字还有以双手剥虎皮和以双手与虎搏斗的意思,也都体现了勇猛之意。宋朝《文献通考》记载:“虢,姬姓,公爵,出自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虢仲于故夏之墟宏农陕县东南之虢城,是为西虢;封虢叔于荥阳,是为东虢”。虢氏有“统领锐师、捍卫王室”的职责。虢国冠以此名,当是引申为“统领六师、捍卫周室”的意思。

    郭字同样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且字形多样,但无论哪种字形,都是在城的外围加筑起一道城墙,金文中则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在右侧加了一个邑字,邑字从甲骨文开始直到现在一直都作为城市的代名词使用,例如都邑、城邑等,作为部首使用的邑字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邦等。“郭”作为城市外围的城墙,后发展成外城之意,所谓内城外郭的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郭城本身就有护卫内城的功能,居住在外城的不少百姓便以郭为姓,成为郭姓的一个主要源流之一,例如历史上的东郭先生、南郭处士等,都是以居住地为姓,后来很多由复姓直接改姓郭。这一部分郭氏后人来源复杂,没有明确的得姓始祖,属于以居邑为姓的典型代表,与虢国后裔的郭姓并非同宗同源,从历史进程来看,不管是影响力还是人口数量都不能与发展壮大的太原郭氏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虢与郭都有保护层之意,虢相当于周王室的保护层,而郭则是内城的保护层,所以才能通用。不过这种通用是单向的,虢字可以用郭字代替,但是郭字不能被虢字代替。即便是《公羊传》的记载,也是说虢谓之郭,而不是郭谓之虢,也印证了这一点。

    五.虢姓

    东西虢国和后来的南北虢国以及宝鸡的小虢国,大部分后裔都姓了郭,虽然历经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已经发展成多个分支,但是总体来说他们都是源于周王室姬姓的后裔,可算得上是同宗同祖同源,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后人以国为姓而姓虢延续至今。

    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推测在西周初建立东西虢国时就已出现。虽然虢姓与以虢序为鼻祖的郭姓同宗,但是全国范围内的虢姓后人数量非常少,在我国百家姓排名在2000位之后。跟郭姓是一个多源流姓氏不同,虢姓则是单一源流姓氏,基本都是虢国后裔,虽然现存人数很少,但是在今湖南长沙一带,尚保存有虢氏的一支大族。据家谱文献《长沙虢氏族谱》记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后裔。迨以郭更虢之后,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由族谱可见,这一支虢氏也是虢仲、虢叔的后人,历史上也曾改姓郭,后又更改为本姓虢,而这一支虢氏均以长沙为郡望,是国内仅存的一支虢姓后裔,他们的宗祠通用联写道:黄帝苗裔周室后;虢国公爵卿士门。由此可见他们承嗣于周王室的虢国国君。其实从他们五代时迁出山西太原和曾经也姓郭可以看出,这一支虢姓后人其实属于太原郭氏的分支,原本是一家人。

    六.结论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郭氏之所以尊虢序为得姓鼻祖,而不是年代更久远的郭支(郭哀)、郭嵩或者虢叔、虢仲,主要是因为北虢国的后裔迁居山西之后,在山西逐渐形成世家大族太原郭氏,其分支多、影响大、分布广、人口众,是郭姓最主要的得姓源流,虢序则成为了郭氏宗亲公认的得姓鼻祖,而山西阳曲县则被认为是天下郭氏的起源地。而虢仲和虢叔则因为建立东西虢国成为了虢氏鼻祖而非郭氏鼻祖,加之以居邑为姓的郭氏后人无明确得姓祖先,久而久之也就和虢序的郭姓后人一道尊虢公为鼻祖了。

    而虢国后人姓郭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仅发音相同,而且都有保护层之意,所以才可以通用,长沙虢氏历史上的改姓则印证了这一点。

    文章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獻

    [1]任伟.虢国考[J].史学月刊,2001,(2):22-27.

    [2]刘社刚.虢国为何又称郭国[J].寻根,2010,(6):117-121.

    [3]谢钧祥.缘于虢氏声转的郭姓[J].中州统战,2000,(11):42.

    [4]姜国民.郭氏之根在阳曲——从虢叔裔孙序封阳曲到郭子仪封汾阳王谈起[J].文史月刊,1996,(5):127-132.

    [5]何冰.虢国虢姓与上阳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4-16.

    [6]许鎏源.释古文献中的“郭”与“虢”通假之原因[J].史志学刊,2018,(2):24-28.

    [7]郭志勇.郭姓的祖先在哪里[J].中国地名,2017,(11):24-27.

    [8]曹卫东,郑国芳.郭姓源头在陕县[J].中州统战,1995,(8):40-41.

    [9](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作者介绍:王俊,历史学硕士,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助理馆员,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