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写清楚”目标落实问题诊断与应对策略

    虞莺燕

    【摘 ? 要】“写清楚”是三年级学生写作的重要目标。根据对三年级教材中关于“写清楚”要求的梳理,以及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过程中存在的“叙述无重点”“表达没条理”“分析不细致”等问题的诊断,教师可实施“落实单元教学,突破习作难点”“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习作内容”“倡导以读促写,丰富习作语言”“多元交流评改,提升习作素养”等策略。

    【关键词】“写清楚”;习作策略;三年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要落实这一目标,有以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写清楚”的标准是什么?三年级学生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存在哪些困难?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写清楚”?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厘清“写清楚”的标准

    综观统编三年级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写清楚”可细化为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习作前留心观察。《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抓住事物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形成观察的意识,养成观察的习惯;《我有一个想法》则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生活之后,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习作时注意条理。《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来编写精彩的童话故事,并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这儿真美》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景物之后有序地描写相关的事物。

    第三,习作能言之有物。《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学生能将玩的过程表达清楚,并在此过程中写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特点,准确真实地描写人物形象;《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二、明确“不清楚”的原因

    为了全面了解三年级学生关于“写清楚”的主要困惑,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在舟山市普陀区选择了60名三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调研。其中,第3题的调查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情况,笔者对于三年级学生无法“写清楚”这一问题的诊断如下。

    (一)认识能力弱,叙述无重点

    三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分不清哪些要写,哪些不用写。他们喜欢由着自己的兴致写,感兴趣的多写,而主体部分有时一笔带过,导致详略不当,叙述无重点。另外,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不能够将自己的经历、感受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习作时会面面俱到,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

    (二)思维能力低,表达没条理

    首先,三年级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记忆零散地存在脑海里。他们有时搞不清事情的先后顺序,更不明确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次,三年级学生缺乏语言积累,描写起来比较吃力,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语无伦次”“语言机械叠加”等现象。再次,三年级学生断句能力较弱,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常“一逗到底”,甚至没有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中还经常出现错别字,使文章产生歧义。

    (三)观察能力差,分析不细致

    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表现在感兴趣的事物上,观察过程中无意识性和盲目性强,缺少观察的方法,不能够做到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观察往往比较笼统。而且,三年級学生也不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发现事物的变化,所以观察时只能“浮光掠影”。

    三、找到“写清楚”的策略

    对于三年级学生,教师应该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则,结合统编教材内容,运用多元灵活的教学策略,使他们稳稳当当地迈出习作第一步。

    (一)落实单元教学,突破习作难点

    教师要用好习作单元的助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关联意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降低过渡时期习作训练的难度,解决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三年级上册“观察”单元为例。

    1.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教师可紧扣课后第二题,辅以观看蒲公英花朵变化的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运用图片等形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变化着的事物,借鉴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为课后展开持续的观察和习作练习奠定基础。

    2.提炼要领,初试身手

    通过回顾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语句,学生梳理出“留心周围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等方法。之后,教师分享学生课前完成的观察记录表(如表1),展示学生拍摄的照片、视频,让他们根据观察记录表,运用看、听、闻、摸、尝等观察方法,尝试着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3.例文引路,有样可依

    学生在学习《我家的小狗》一文时,关注“同火车赛跑”这个事例,通过聚焦动作和展开猜想,感受小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清楚。他们对照例文,思考自己的习作需要修改之处,并对“初试身手”中的事物进行再次观察,在接下来的习作中清楚地描写事物。在习作、评改时,习作例文还可以被多次回顾、对照与模仿,让学生有样可依。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习作内容

    思维导图在习作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将思维的过程“可视化”“可操作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写作的思路,帮助他们把每个细节都写清楚,使习作“言之有序”。

    如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实验记录表,丰富表格内容,在“实验过程”后面增加记录栏: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以非连续性文本——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过程,构思有效的习作路径,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又如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从几个方面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也可以通过一件事,把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写清楚。不同的思路可以用不同的思维导图,见图2。

    (三)倡导以读促写,丰富习作语言

    统编教材在编写上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教师通过落实“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等语文要素,让学生习得写清楚一段话的方法,并结合课后题的片段练习和语文园地的写话练习“即学即用”,做到“言之有序”。在指导《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后练笔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从颜色、数量、动作等方面观察文中插图,并进行合理想象,赋予图中各种生物以“人”的动作、语言等,仿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

    统编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文质兼美,运用、借鉴课文的语言,能使所写的内容“言之有物”。《荷花》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植物朋友时可以借鉴它。《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也可以学以致用。另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要注重积累,通过读记、圈画、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丰富语言积累,以便在习作时得心应手。

    (四)多元交流評改,提升习作素养

    教师可在每次习作后安排交流评改的环节,通过“啄木鸟行动”“星级评定”“佳作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基于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应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批改,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要求,掌握评改的步骤和方法。评改后,对优秀的作文予以分享;对于存在典型问题的作文,通过“啄木鸟行动”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为了让学生在评改时“有据可循”,教师可出示“星级评定表”,让学生打星,如表2。

    示范评改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课上教师可以选择采用“学生自评自改”“同伴互评互改”“小组合作评改”等方式。“多元评改”激发了学生的读者意识。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书写端正了,错别字明显减少了,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率提高了,语句通顺了,学生能根据要求把习作“写清楚”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三年级起步作文阶段,教师应熟知统编教材的习作安排,巧妙设计习作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习作指导策略,紧扣“写清楚”,引导学生迈好习作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吴淼峰,王萍.从“写话”到“习作”——谈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2018(9).

    [2]郑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观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

    [3]余琴.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与运用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11).

    [4]曹爱卫.紧扣“写清楚”迈好习作第一步——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9(7-8).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小学 ? 3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