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与立德树人

    陈建华 董梦也 李伟楠

    摘? 要:本文围绕收集到的职业院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研究成果,首先总结了职业院校中立德树人工作的特点和体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然后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竞技体育训练以及构建体育育人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职业院校所普遍采取的体育与立德树人工作结合的实践途径。最后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材建设、为体育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7-00-04

    2019年12月21日—2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体育工作委员会在广州举办了“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共征集学术类和工作经验总结类文章113篇。经过专家评审,论坛共选用27篇,其中大会报告4篇,分会报告8篇,书面发言15篇。从本次论坛所收集的论文可以看出,许多职业院校在体育育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这次论坛文章进行分类、归纳与综述,借此为职业院校实施体育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立德树人政策与理论基础

    职业院校为什么要重视体育立德树人?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许多论文对此做出了阐述。

    (一)党和国家对教育立德树人提出要求

    1.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教育做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2017年12月1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提出在高校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第一大体系就是课程育人体系,要求学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习总书记要求做到6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4.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指示。

    (二)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特点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与普通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一样都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上,有着职业院校固有的特点。

    1.文化素质的差异性

    与普通高中和普通本科学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降低学理性,加强实践性,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道德规范的体悟、感悟和升华。

    2.培养方向的职业性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职场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还要聚焦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具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人。

    (三)体育在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方面中具有独特作用

    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具体体现在哪儿,是本次征集的论文中探讨的重点内容。归纳起来,体育除了强身健体的基本作用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还有以下五点。

    1.体育是身体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职业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身体实践活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形成职业技术技能的生理基础,健全人格又是理性平和、团结合作、坚毅果敢的职业精神的心理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

    2.体育具有文化属性,是特殊的身体文化

    体育是一种几乎与人类文明所共存的特殊的身体文化。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在谋求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获得娱乐性、竞技性效果。所以,体育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娱乐心情,既能参与又能观赏的身体文化。是人类唯一可以同时满足生理健康需求和精神愉悦需求的特殊的文化。

    3.体育具有调节心理、培育健全人格的作用

    首先,体育具有排解不良情绪的功能,体育的参与者在体育竞技或运动时,可以将身体中的多余能量和情绪发泄出来,释放压力,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其次,体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再其次,体育培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4.體育具有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

    体育通过竞技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遵守规则意识;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群体社交能力、与人友好相处能力。上述品格和能力是人类由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5.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体育活动可以培育学生团结友爱、诚信律己的优秀品德;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公平、公正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品行。在学生参加或观赏体育竞技活动时,通过积极引导,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实践途径

    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教学、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课余体育锻炼等方面。在提交的论文中,对在上述体育工作方面如何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取得了哪些经验有较多的介绍。

    (一)体育教学

    1.体育课程设计融入育人功能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学院自行设计了“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体育精神、团队协作意识、顽强抗压抗挫能力,为未来走向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篮球项目教学过程中,挖掘篮球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公平竞争的观念。在篮球教学活动当中,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后拓展四个方面着手,以不同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嵌入军事训练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全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以“游戏比赛”为教育载体,实现了体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化。实践中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的有效设计与组织,强化学生参与中规则意识的养成,为学生日后的从业及生活奠定了基础。

    2.体育教学过程育人

    广东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注重体育教学过程育人,要求教师上课穿着整洁、认真负责,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的启迪和感染。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隐性德育,如练习起跑时,有学生抢跑,便告诉学生要遵守规则,不能投机取巧;练习长跑时,鼓励学生坚持,淬炼意志品质;练习球类项目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多采用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内容,并把素质拓展项目设为必修项目;在教学方法应用上,适当增加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以此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结合体育项目特色,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予以相应的思想启迪。

    浙江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后半节体育课安排专项教学,提高学生运动竞技水平,培养协作竞争精神。改革课后评价方法,从过于关注终结性评价向同时关注教学过程评价转变,从教师一人评价向教师学生多方评价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3.利用突发事件育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操和对抗练习,经常会有一些不确定事件发生,教师既要消除这些事件造成的不确定影响,又要善于捕捉时机,利用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意外紧急事故应对教育,培育学生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的能力。

    青岛旅游学校在体育课上积极贯彻“安全无小事,预防重于山”的学生安全教育理念,在体育理论知识模块,介绍人的出生、成长、衰老的过程及体育保健理论,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讲授运动损伤预防、处理、紧急救护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技能。在体操、健美操课上的技能练习中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提高安全和互帮互助意识。

    (二)课余体育锻炼育人

    1.信息化助推锻炼身体习惯养成

    不少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如开发“阳光长跑”和“体育俱乐部”“晨练”等小程序,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统计、督促、运动效果评价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质量。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采取“云课堂”的互联网思维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云课堂的大学体育课教学中,融入APT教学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集体项目竞赛助推体育精神养成

    举办各种集体竞赛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湖南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每年举办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比赛和啦啦操、拔河、集体瑜伽、翻轮胎等各种团体比赛10余项,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了班级荣誉感、团队意识和遵守规则、勇敢拼搏等体育精神。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引进定向运动,并充分挖掘该项目的育人因素。定向运动是一项智力型体育运动,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大量体力消耗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可以在运动中使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方位角,辨别方向;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完成团队合作、团结协作的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

    3.通过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具有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良好品德修养、培养公平公正意识、强化合作竞争精神四个方面的价值内涵。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创立各类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活动提倡高度的学生自治,体育教师只负责技术上的指导和活动任务的布置,由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具体比赛安排、日常活动开展以及运动训练。学生在社团体育活动管理中,要学会沟通、组织协调,对管理能力锻炼和形成社会责任感都有促进作用。

    武漢职业技术学院的双截棍体育社团以双截棍为主,同时结合武术、跆拳道、跑酷、体操等多项体育艺术,以塑造社员强健体格、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坚忍自律精神为目标。同时,在管理方面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向市场化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发展与革新,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立德树人产生了重要作用。

    (三)体育训练与竞赛育人

    1.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一些学校通过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开展运动训练,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提高竞技水平。一方面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各种学生运动会和社会竞赛活动,展现学校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风貌;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调动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运动训练和竞赛育人

    学校运动队成员具有较高的身体技能和运动能力,也具有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提高成绩的迫切愿望与勇气。实践证明,凡参加过学校代表队训练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奋勇拼搏的精神比普通學生更强。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搭建和创造多方位的体育参与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积极提高自身的运动竞技水平。不仅组织各类别和项目的校园内部体育竞赛,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省级或国家级的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光添彩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在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还学会了“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体育精神,使体育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3.通过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有完备的体育场馆设施,经常承接社会各类赛事活动。他们鼓励学生担任大型赛事志愿者,提供礼仪、裁判、安保和后勤服务,培育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提升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构建体育育人的环境

    环境育人是校园文化的特色。完整、齐备的体育场馆、干净整洁的体育设施不仅美化了校园,也提供了育人的功能。一是齐备的体育场馆、锻(训)练设施赏心悦目,使人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二是确保了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正常进行,为学生锻炼身体、增进体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职业院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有些论文也反映了目前职业院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体育教师缺乏立德树人的主动性

    体育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立德树人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足

    认为体育教师的责任就是上好体育课,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立德树人不是体育教师分内的事情。

    2.知识准备不足

    有些体育教师虽然能意识到立德树人是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责任,但是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体育教育中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用于立德树人工作。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愿意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方法不当,存在贴标签、生硬粗糙、为思政而思政现象,影响了立德树人效果。

    (二)体育课程、教材融入课程思政不够

    目前,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都不够。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为体育学科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引。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还在建设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统一指导,由各学校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正在使用的中职、高职体育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还存在主动挖掘德育元素不够的问题。

    (三)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缺乏有效性

    1.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不足

    一些职业院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很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究其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育人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客观原因,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够,难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2.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形式不够丰富

    一是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组织少,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二是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不丰富,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多元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校内体育竞赛少

    不少职业院校每年只固定举办一两次全校性运动会,项目单一,参与学生少,缺乏群众性。

    上述种种情况,影响了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建议

    体育作为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的一育,不仅具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体育立德树人作用。

    (一)提高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

    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立德树人的核心要素,没有体育教师的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立德树人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

    1.强化教书育人意识

    对广大体育教师加强教书育人的宣传教育,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个人民教师的责任所在。同时,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在评优、晋级工作中,将立德树人工作绩效作为考评的重要因素考核,引导体育教师逐步建立起立德树人自觉、主动意识。

    2.提高立德树人实施能力

    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措施,帮助体育教师了解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中德育因素和内容,掌握体育立德树人的工作原则、方法、技巧,切实提高立德树人实施能力。

    (二)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建设

    1.修订、完善中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育人要求的表达。近年来,党和国家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学校教育做到“三全”育人。因此,中高职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必须全面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评价中全面体现,为体育立德树人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指引。

    2.编写好体育与健康教材

    教材编写是实施体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上承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下接教学活动。因此,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依据,坚持育人导向,围绕课程核心素养,梳理出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其次,编写的教材要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提供“用武之地”,通过活动、情境、议题、延伸阅读等栏目的设置,把立德树人与教材内容有机融汇,使之精彩呈现、隐性体现,化教育于无形中。

    (三)为体育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1.确保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首先,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和高职关于体育教育工作的文件要求,在各年级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重点的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根据学校体育传统或特色,开展课余训练和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只有各种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实施体育立德树人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2.建设、提供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

    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正常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竞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基本要素。不能保证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竞赛正常开展,体育立德树人就无从谈起。

    3.完善体育立德树人管理机制

    一是将体育立德树人纳入体育教师日常工作任务,明确职责要求,并严格督促检查,杜绝不抓或抓而不紧现象;二是教育部门在区域内建立交流、评比制度,通过比、学、赶、超,推动职业院校和体育教师积极实施体育立德树人;通过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树立榜样、分享经验,调动体育教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积极性,使体育立德树人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自觉、主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