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曹君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或流于形式,沦为形式化的表演,或变为满堂灌。在课堂问题中,师生难有眼神的碰撞。部分教师拒绝与学生对话,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设定好的思路上,难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一、构建平等关系,促进人本对话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机械的、冰冷的活动,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要对学生对话过程中的知识转化负责,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能力的迁移。

    教师要针对解读不深的现象,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依据课标,揣摩文本,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要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意图,引领学生读注释、读习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要沉浸于文本与作者交流,生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只有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精心设计话题,让他们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才能形成自己的主动思考。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教者要解读作者的创作背景,读描写海燕的内容,引读学生品读“碰”“直冲”等处。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课堂,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能促进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参与生本对话,主动走近文本

    教师要引领学生预学文本,将预学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走近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与文本开展积极的对话。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对话中可能存在的問题,引导学生去倾听文本、理解文本,从而能引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生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融入文本,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单,包括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作者背景资料的查找以及精妙的词句段,可以提出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疑问之处。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者设计导学问题如下:积累字词,将文中认为难读、难写、易错的字词找出来;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内部层次怎样,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立足问题导学,引发多重对话

    课堂中处处有对话的影子,有师生对话,有生生对话,有自我对话,对话的形式多样,有朗读、问答、讨论等方式。教师借助于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多边互动,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对话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索。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时,教者播放《好汉歌》,并呈现武松、杨志、吴用等人物的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以情激情,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找出文本中彰显情感的信息,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吸引学生融入到对话之中。如在学习《背影》一文内容时,教者播放《懂你》这首歌,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主动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融入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巧妙设计话题,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讨论,从而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教师要借助重难点问题引领学生对话,让他们研读重点词语,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对话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