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抒发自我

    李芸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久而久之,对作文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作文。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贴近生活,抒发自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规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会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在教学时会灵活掌握学生作文时间,改变过去两节课定时作文的教条安排,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丰富的活动调动习作的积极性

    1.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改写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在《乌鸦和狐狸》续写中,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受骗后用尖刺当肉,让贪心的狐狸上当;有的学生写了狐狸又去骗乌鸦大婶嘴里的肉,被曾经受騙的乌鸦识破,狐狸的阴谋落空;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家族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集体讨论,设计惩罚狐狸……

    2.开展多种形式的征文比赛。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的三八节“献给妈妈的节日礼物”征文比赛,教师节“老师,我对您说”征文比赛。再如“快速作文比赛”,规定作文内容,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最佳描写比赛”,让参赛者各自写出指定同学的外貌,看谁描写的最像……

    3.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写儿童诗、童话、寓言等,从学生喜欢的文体入手,鼓励他们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加强应用文训练。如写表扬稿、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为产品写广告词,为学校设计形象语,为班级撰写歌词、班训等。

    5.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活动阵地,刊登、朗诵学生的优秀作文,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积极组织学生向各种报纸杂志投稿,满足学生的发表欲。鼓励学生自当编辑,将自己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定书名、画插图、绘花边,请老师、家长题词、写序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恰当的方法教学生自由表达

    1.善于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好办法。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还为学生精心设计观察内容,让学生在有意注意下观察。例如一次秋游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秋风中的落叶,并进行口头描述。学生争先发言,有的说:“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有的说:“一阵秋风吹来,黄叶、红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群花蝴蝶在林间飞舞。”又如,让学生到野外寻找春天,一学生回来写道:“柳老头挺直了腰杆,甩着长长的头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在和返青的麦苗比绿呢!”

    2.范文引路,学习表达方法。学生搜集到作文素材后,还不善于将表象材料和语言组合创造成作文,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利用搜集的材料去谋篇布局。而教材每一篇都是最好的范文。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范文引路,让学生从选材、构思、立意、布局、语言表达等方向去思考、分析。教给学生将表象材料和语言材料组合成创造作文,培养谋篇布局、文字表达的方法。

    3.口语交际,训练表达能力。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如果没有口头表达的能力,文字表达就有困难。所以在讲读课上,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有计划地进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时开故事会;有时进行演讲比赛;有时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有时当“小老板”或“顾客”,进行“促销”或“购买”物品训练……学生在赛前搜集材料,在演讲或比赛中才有话可说,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文字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自改互改,掌握修改方法。在作文指导中应注意学生自改、互改这一环节。如指导中高年级学生拟写作文提纲后,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互改提纲。接着让学生选取适合内容的表现手段起草作文,然后反复朗读自己的稿子,自改作文,改后的作文在小组或在班上交流,同学们给予评价,或组织学生开展“小博士诊所”“小医生会诊”等活动,让学生讨论,评议,集体修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最后,交流佳作,并请佳作的作者介绍习作经验,让同学们学习。这样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又节省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抒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