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黑洞

    邱元阳

    不可否认,移动互聯网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传输,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外界获取信息。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会发现这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却反而极大地占用了我们的时间。

    手机已经代替了电脑、电视,成为一个微型的网络终端、移动的娱乐设备。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浏览微信朋友圈,刷抖音,或者阅微博,逛知乎,几乎成为每天的必做功课,一部手机,就是整个世界。

    让人悲哀的是,在工作之余,这些社交软件霸道地占用着成块的和零碎的时间,数以万计的各类APP都敌不过它们。如果稍微做一下统计,就会发现人们在这些平台的时间消耗非常惊人,收益却微乎其微。当然,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变化,也是收益。

    经常性地,我们在查找某个资料时,会被下面一些相关的或无关的信息吸引,一个个链接点击进去,页面不断跳转,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需要的资料还没找到,就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

    这种被信息浏览吞噬的时间,就是最大的时间黑洞。

    时间黑洞是时间管理上的名词,借用了天文学中的黑洞概念,指做某件事的执行过程中被不断出现的信息吸引,以至于目标偏离,不知不觉中浪费和吞噬了宝贵的时间。开会、逛街、看电视,都会产生时间黑洞,而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时间黑洞。逛超市变成了逛淘宝,追剧也转移到手机上,更不用说游戏、抖音、朋友圈了,一机在手,黑洞不愁。

    终端+网络+程序,将这种时间黑洞的吞噬能力推向极致。瀑布流、信息流,不断填充你的视野,让你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提出一种新的时间衡量方式与运用法则,那就是“暗时间”。他认为,衡量一个人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那些善用时间的人,不仅会将整块时间拿来工作、学习和思考,还会在平时不太被人留意的“边角料”时间上进行积极的思索。这些零碎的时间边角料,就是暗时间。有的人会利用暗时间来思考、阅读或锻炼,从而拉长了时间,但是大部分人却将暗时间浪费掉了,走路、如厕、乘车、吃饭,都被看作理所当然的时间消耗。

    上班后坐到桌前,开始工作之前,本来只是想看下手机,但一不小心就变成看新闻了,而且不容易停止。因为你看的时候,本来是毫无目的地浏览,却忽然发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于是再点进去。然后又找到一篇看来很重要的文章,继续点进去。标题党总有办法吸引不同的人群,直到你发现这一次次跳转都上当了,才会狠心关掉手机,但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并且一无所获。

    为什么不能早些停止下来呢?因为大脑没有收到“停止信号”。如果这时忽然来了一个紧急任务,肯定会马上放下有诱惑力的手机浏览,回到工作状态。这个停止信号就是一种心理边界,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在最后才触碰到这个边界,才停下来。

    纽约大学的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在《欲罢不能》中详细分析了在这个“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种“心瘾”的毒害不亚于毒瘾,一次次的懊恼和悔恨都改变不了下一次的重复,四象限的行为准则也只能在短期内帮助人们做出选择,时间自律的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然而人都有思维惰性,大脑也喜欢简单的事情,源源不断的信息自动推送,就像填喂食物一样,不容易被拒绝,把我们拉向下一个时间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