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审议:缘起、发展与审思

    王春燕

    

    

    

    什么是课程审议?课程审议对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有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地组织了这组文章,请理论工作者梳理了课程审议的起源、发展、意义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与误区,请四位来自一线的幼儿园园长呈现了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审议都是围绕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而开展的,它能引发脑力激荡,有利于优化实践方案,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课程审议过程中所展现的每个教师的热情投入、教师之间的平等友好以及园所务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令人感动。

    课程审议是近几年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研修方式,它倡导针对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通过多元主体,运用集体智慧对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权衡利弊,在达成多主体暂时性共识的基础上作出抉择,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课程审议虽然不是新词,但是从没有像近几年这样成为实践中的一个热点。关于课程审议,有人质疑,有人困惑。那么,课程审议是什么,课程审议来自哪里,又是如何发展的,当前我们该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审议,笔者试图对此加以阐述。

    缘起:施瓦布与课程审议

    说起课程审议一词,不能不提施瓦布。因为课程审议最早就是由施瓦布提出的。施瓦布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生物学家、课程专家。那他为什么要提出课程审议呢?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施瓦布是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失败后,施瓦布痛定思痛,特别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泰勒原理”试图为所有教育情境提供一种普适性的课程开发模式,这可能吗?有效吗?二是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中,一些课程的编制都是在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下,以各领域的专家(大学教授)为核心进行的,广大教师被排除在外。实践证明,这种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的课程开发方式是不恰当的。那么,在课程开发中如何尊重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性?如何体现教师的需要呢?〔1〕施瓦布最后得出结论——“需要新的原理、新的方法以适应这些新问题”,因而提出了针对课程开发实践的课程审议模式。

    发展:课程审议从课程开发

    走向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全程

    施瓦布提出的课程审议最初的确是针对课程开发的,也的确是针对课程开发中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无法参与的情形的,它倡导课程开发、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内容(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而且与内容(教材)相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和兴趣具有优先性。课程审议的过程是复杂的,它需要同时探讨目的和手段两方面的问题。而观察、判断具体的实践情境,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审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审议时,需要校长、教师、儿童、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甚至心理学家等多方审议主体的参与。由于每个审议主体的知识背景、观念信仰、个人经历等的不同,审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维和观点的碰撞和冲突,而要解决这些冲突,对话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审议主体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协商互动,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所以,张华教授认为:“课程审议就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形成相应的策略。”〔2〕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谈课程审议时,不是仅仅指施瓦布的课程审议。因为在课程研究史上,除施瓦布外,李德、汉金斯、诺伊、麦卡琴等学者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关于课程审议的理论,这使课程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了。课程审议也已不再局限于在课程开发时进行,尤其在幼儿园课程层面。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不是国家课程,一般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统一,即使有些地方有地方课程,但幼儿园选择课程的自由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课程的决定权也是比较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很多幼儿园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幼儿园所选用的课程的适宜性,如何解决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园整体课程架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与全面性的问题,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多主体开发与有效利用的问题,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游戏空间的规划与材料投放的问题,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介入的时机问题,等等,课程审议就成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虞永平教授早在2005年就提出:“幼儿园课程审议主要是针对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也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的。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3〕“幼儿园课程审议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参与课程审议也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程审议在我国幼儿园工作中到处可见,可以說,毫无课程审议过程发生的幼儿园几乎是不存在的。”〔4〕

    探索:幼儿园课程审议的特点

    基于上述阐述,我们会发现,今天再谈幼儿园课程审议时,它已经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特点。

    1.课程审议的集体性与教育性。课程审议是一种集体审议,它往往是由多方代表参加的,比如园长、教师、儿童、家长、社区人员、相关专家等,教师是课程审议中最重要的主体,课程审议发挥的是集体的智慧。审议的过程不仅仅是做出合理的行动决定的过程,也是参与者彼此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相互启发的过程。

    2.课程审议的全程性。课程审议不仅仅针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中的任何问题,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师、儿童、教育内容、环境四要素互动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课程审议加以解决。“在课程研究中,越是真实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越是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越有审议的价值,也越利于提升审议的成效。由此可见,审议的成效与课程实践研究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与教师的思考和行动联系在一起,与幼儿园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5〕

    3.課程审议流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施瓦布在其实践的课程审议模式中提出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很多课程专家也进一步发展了课程审议的模式,如李德的“收集问题—收集数据—寻求解决方案—制定决议”的四步流程,汉金斯的“自由交流—聚集兴趣—形成问题或课程焦点—给问题或课程焦点排序—为焦点组织背景”的五步流程,等等。而且,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也看到了很多幼儿园创造的课程审议流程,如“问题的发现—理论支持的搜寻—经验支持的提供—问题现场或表象的深度解剖—解决策略的显现—策略的比较—策略的选择”。从中可以发现,这些看似不同的具体审议流程,其核心都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策略”。这就是课程审议流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4.课程审议类型的多样性。虞永平教授曾对幼儿园课程审议作了很多类型的划分,如从课程审议解决问题的功能上把幼儿园课程审议分为选择性审议、展开性审议、论证性审议、判定性审议、形成性审议五种类型,从审议的参与者角度将幼儿园课程审议分为班内审议、班际审议、园际审议、社区人员参与的审议等。因此,不同的审议主体、审议内容、审议形式、审议时间,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审议类型的多样性。比如,可能是幼儿园课程宏观层面问题的审议,也可能是中观或微观层面问题的审议;可能是正式的审议,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审议;可能是课程实施前的审议,也可能是课程实施中或实施后的审议。审思:幼儿园课程审议走到今天

    课程审议主体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影响着课程审议的过程,因为不同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会决定审议主体在具体审议过程中对所面临问题的不同价值判断与不同策略选择。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课程审议应该是由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师的需要、解决课程实践中问题的需要引发的。课程审议一直存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研修中。课程审议中多主体的参与,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集体智慧让课程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关注当下主题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可能蕴含的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价值,关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材料的支持,让课程活动设计真正有实效,真正能落地,真正有价值,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希望课程实践能够更多地站在儿童的立场,既基于儿童,又为了儿童发展。

    近几年,课程审议被引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教育研修后,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都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教师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研儿童”和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儿童”,教师所做的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都有助于在进入课程现场之际,能以充足的准备去实施更为适宜的活动。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在幼儿园课程审议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误区,比如,课程审议中儿童的缺位与不到位,把课程审议仅仅理解为主题审议,而事实上主题审议只是针对主题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的审议,是课程审议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课程审议内容的全部;审议时没有或不够关注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比如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解读与介入支持的一系列问题。也有一些幼儿园把课程审议当作时髦的做法,为了审议而审议,或为了完成任务而审议,课程审议存在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倾向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反思与不断改进的。

    希望大家通过讨论和实践明晰课程审议的内涵,希望幼儿园课程审议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最终真正惠及儿童,指向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21.

    〔3〕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

    〔4〕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审议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2005,(2):8.

    〔5〕虞永平.再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幼儿教育,20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