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柔性管理研究

    丁庚鑫

    摘要:企业管理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如果企业管理偏离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宗旨,那么这种管理就失去了其现实意义。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使然。柔性管理虽然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虽然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但是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的形势下,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作为为企业提供优质管理服务的支撑点,才能在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柔性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关于“柔性管理(Soft Management)”,当前学术界大都将其本质定义为是对事物‘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一种新的方略。从柔性管理的理论上看,它是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即历时性)到非线性(即共时性)的转变为前提而确立的。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待柔性管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试图从表面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探求事物的发展秩序和发展方向,从而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市场开拓需要,推动企业的市场发展进程。

    1 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 有助于企业简政放权,提高决策效率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在为企业及时获得市场反馈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易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企业决策层必须要对原来的管理方式重新进行整合,以便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决策。为此企业要打破原有的部门之间的界线,发挥团队的优势,提高团队独立处理间题的能力,赋予团队以更多的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过去那种依靠规章制度的严格性来完成管理任务的刚性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砙玫幕肪?要求,而‘柔性管理,恰好弥补了刚性管理的短板,给予了企业管理人员以更大的自主权,为企业决策层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调整經营决策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1.2 有助于企业满足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信息交流空前活跃的时代里,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的“千篇一律”的消费风格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人们在消费中更加追求个性化的特征,因此,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就成为了当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以2014年为例,这一年度的最终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这意味着,“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对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面对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众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风格的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来,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要随之进行转化,企业发展‘柔性管理,也就成为了必然。

    1.3 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的内容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如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体制创新企业可以革除弊端,吐故纳新,规范运营秩序,激发企业活力;通过思想创新企业可以把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团结精神,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通过文化创新企业可以树立起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的社会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社会影响力等等。企业要进行这一系列的创新,单靠制度性的刚性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都迫使企业必须要采取柔性管理的经营策略才能完成这些创新工作,换言之,即只有借助柔性管理企业才能更好的提高创新水平。

    1.4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必然要依赖于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只有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上去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才能上去。企业要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就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现代中国社会不仅是信息经济的时代,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是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从知识的存在形式上可将其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如专利、发明和科学技术等等,是人所共知的,而隐性知识则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不易传递给他人,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如思维模式、思想模式、心智模式等等,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只有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思维、心智、思想等奉献给企业,企业才能借助知识的桥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只有柔性管理才做得到,刚性管理显然是无济于事的。

    2 柔性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贡献

    2.1 满足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需要

    所谓“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计划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其构成要素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消费者的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另一方面指的是消费者购买能力,即有支付的能力,这两个要素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缺一不可。在市场需求理念下,企业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物品,而且还要丰富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某种物品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超值感受。传统的市场观念认为是供给创造需求,比如计划经济时期就是这样的,市场上的物品是由政府按照事先制定的生产计划投放的,政府投放了什么样的商品,顾客才能购买到的什么样的商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市场观念则不然,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市场观念是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放在首位,企业将利润蕴含在了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的偏好之中,企业通过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转化为物品或服务而实现自己利润的转化。柔性管理的关键它的人性化设计,比如柔性管理追求丰富顾客的价值,追求解决顾客关注的间题,追求顾客的感知和愿望,这种以顾客需求和偏好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大大地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满足企业构建无形化管理模式的需要

    在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时代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必定要革新陈旧的管理理念,构筑新的管理模式,多层面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柔性管理理念在企业的应用,推动了企业管理革新的成功。因为柔性管理的优势在于它克服了传统管理中依靠制度和命令等强加于员工头上的刚性管理的弱点,它通过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等无形化的管理方式激发出了员工的潜在智慧动力和创新能力。柔性管理的无形化优势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其一是在管理内容方面,柔性管理使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更趋向于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这种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层次多、渠道长的缺点;其二是在管理文化方面,柔性管理文化是由企业经久传承的各种观念、传统等凝结、升华而成的,它为企业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运营环境,在企业中形成了一股团结一心的合力;其三是在管理意识方面,柔性管理采用的是非强制方式的和非权力行为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能够在企业员工思想领域中形成潜在的说服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使企业员工自觉的把外在的强力规定转变成为了思想上的主动认可。无形化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2.3 满足企业构筑自主式管理路径的需要

    在过去传统的企业管理路径上,都采用的是一种金宇塔型的组织结构,由于这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存在着管理层级较多、部门相互隔离、交流渠道单一、信息流动迟缓等问题,管理效率也很低,常常滞后于市场上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式。企业要改变这种滞后的管理路径,就要必然追求管理上的自主权,建立自主式的管理路径,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提高信息的传递速率、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柔性管理是企业建立自主式管理路径的必由之路,因为柔性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高度信任基础之上的,柔性管理尊重企业员工的内心感受,重视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柔性管理给予员工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员工会乐于工作,乐于奉献,勇于担责,勇于进取。柔性管理的这种包容和信任能够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产生视企业为家的归属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企业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奉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2.4 满足企业树立新时代企业文化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要顺应市場发展需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拓发展业务,就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形象,而这正是柔性管理的特长。柔性管理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受和认知,企业文化的建立当然首先要依赖员工的认可才行。柔性管理把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充分肯定了员工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因而柔性管理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企业树立新时代文化形象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比较研究[J].侯志春,刘瑶.中外企业家.2014,(27).

    [2]浅谈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张建军,须连荣.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3]基于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J].韩迅.科技资讯.2013, (09).

    [4]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孔德军.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5]论构建面向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策略[J].胡峥,刘亦文,黄静寅.企业家天地2008,(09).

    [6]柔性管理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高成奎.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