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思想引领

    顾昭莉 李啸鹤 李丹

    【摘要】本文从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和紧跟时代脚步、开拓创新以及以先进的理论为引领、等方面,阐述哈尔滨广播74年来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和办台经验,回答了人民广播“为了谁”、主流媒体应该“怎么办”等问题。

    【关键词】哈尔滨电台 红色基因 融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媒体先后遭遇了两次巨大的生存危机。面对严峻的挑战,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哈尔滨广播)迎难而上,在重围中闯出了一条路。这条路是怎样闯出来的?传统的广播媒体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在新时代的舆论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本文将结合哈尔滨广播74年的发展历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要论述。

    一、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依赖经济水平的发展,也需要人类精神世界的支撑,而理想信念就是精神世界的支柱。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打得怎么样,直接决定着“万丈高楼”到底是可以变为现实的宏伟蓝图还是会沦为虚幻的“空中楼阁”。而坚实的“地基”,恰恰是哈尔滨广播最大的优势所在。

    哈尔滨广播有着悠久的红色传承。1926年哈尔滨出现了第一座中国人自己办的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日军侵占后,电台沦为日军侵略宣传的工具,改名为哈尔滨放送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当伪哈尔滨放送局的部分日籍人员大肆破坏技术设备的时候,时任电台播音员赵乃禾带着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阻止了破坏行动,保护了宝贵的广播器材设施。8月20日,赵乃禾带领苏联红军解除了日军武装。当天,刘亚楼(化名王松)在苏军政治部人员陪同下来到电台,放送局从此改称哈尔滨广播电台,由此成为继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地方广播电台。当时,虽然处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期间,但是国民党特务却在哈尔滨猖獗横行。在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电台员工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通过电波传递真理的声音,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获得彻底解放的大城市,也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可靠的大后方。峥嵘岁月中,第一代红色广播人克服极其简陋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党牢牢守住了思想舆论阵地。1948年5月,电台开办了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对于瓦解敌人士气、争取敌军政人员起义投诚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5月,根据东北新华总台命令,正式定名为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转播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与东北人民一起共同见证了那个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

    时光飞逝,哈尔滨广播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每当又一批年轻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时,首先要进行的是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上好职业生涯的第一课,这已经成为哈尔滨广播延续多年的传统。而伴随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1998年的夏天,中国东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8月19日,正当嫩江洪峰涌入松花江、哈尔滨抗洪斗争迎来决战的时刻,哈尔滨广播在抗洪大堤上开设了直播间。水势最大的几天,从子堤的沙袋中渗透过来的江水涌进直播间,没过了脚面。但是,播音员依旧穿着雨靴,站在水里,坚持播音。最危急的时刻,播音員在晚间播音的时候一度穿上了救生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到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江堤上慰问抗洪抢险大军的时候,哈尔滨广播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把温家宝同志亲切关怀的话语传遍抗洪前线,传递到哈尔滨的千家万户。

    如今,在电台台史馆最显要的位置,矗立着赵乃禾的半身塑像,塑像背后整整一面墙上,镌刻着不同字体组成的一百多个“人”字。对党绝对忠诚,一心为了人民,这是哈尔滨广播人不变的初心。

    74年的风雨历程足以证明:不忘初心,定将不辱使命。有了这样的初心,就能保证在任何的艰难困苦面前做到队伍不散、士气不减、方向不偏,就会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定力、认准航向、行稳致远。

    二、紧跟时代脚步,开拓创新、扬长避短,找准冲出重围的突破口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荧屏越来越丰富多彩,“话匣子”似乎与时代渐行渐远。广播该向何处去?成为从业者必须面对、思考、做出决断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台开播,大板块、全直播的呈现方式,被国内同行称之为“珠江模式”。哈尔滨广播人从这个新生事物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在当时的条件下,电视媒体的人力成本和技术门槛居高不下,在时效性和互动性上难有新的作为,而“小、快、灵”恰恰是广播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面对人民群众对信息传播更多更新的需求,广播媒体完全有机会靠着积极主动深入现场再创辉煌。

    1992年9月23日,哈尔滨经济广播开始试播,并于10月1日正式开始播音。当时的12名节目主持人都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的,这在当时的哈尔滨成为轰动一时的创举。哈尔滨经济广播的开播,创下了黑龙江广播事业发展史上的四个“第一”:第一个由主持人主持节目并全程直播的广播频率,第一个采用电话互动方式的广播频率,第一个每天发布国内股市、汇市、民航、航运信息的广播,第一个实现广告插播化的电台。新颖的节目形态激发了听众极大的参与热情,在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哈尔滨经济广播竟然收到了2000多封听众来信,不仅有哈尔滨市区的,还有大庆、伊春、榆树、扶余等省内外18个市县的。历经数年的发展,哈尔滨经济广播已经从刚开播时每天播出7小时10分钟,发展到全天24小时直播。

    在哈尔滨经济广播先行试播成功后,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又相继推出一批直播栏目。从此,户外直播成为哈尔滨广播的一个品牌。每逢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庆活动、重点工程竣工,听众都会第一时间通过电波感受到现场的浓烈氛围,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解读把新闻蕴含的信息悟深、吃透。2005年1月5日,正是第2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的日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和中国广播网在晚间黄金时段共同举办了《直播中国》特别节目《雪韵冰情——走进冰城哈尔滨》大型直播,这是地方台与中央台首次成功进行视频跨省网上直播和音频超低温(摄氏零下30度)远距离信号传输。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哈尔滨广播参与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音乐之声、华夏之声共同主办的10小时大型直播节目《黄河颂》,其中哈尔滨广播制作的时长100分钟的大型直播节目《不能忘却的纪念》作为主题单元纳入到中央台全天的直播当中,直播节目覆盖全国,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让人“声临其境”的直播节目,让广播完成了一次形态革命,把广播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也让广播媒体重新抢占了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这次在逆境中冲出重围的成功经验充分验证了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要把创新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就需要创新者拥有冷静的头脑、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会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看到更多的机遇和选项,红色的基因才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上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

    三、明确方向、精准发力,奋力闯出媒体融合的新路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媒体再次陷入了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广播该向何处去?这已经不是事关一个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决定着作为党的思想舆论主阵地的守护者能不能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職责使命,能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艰苦探寻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传统主流媒体如同在重重迷雾中拨云见日:“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总书记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人民群众在哪里,广播的声音就在哪里。传统主流媒体只有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才能传递出时代的最强音。为全面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哈尔滨广播提出了“大广播”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的新成果直接体现在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中。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哈尔滨广播整合各频率资源,联合电视各频道、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首次用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实现了“统一策划、统一团队、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分发”的融媒体宣传矩阵,营造出无缝隙立体化传播效果,在传播的平台、形式、内容、品质、数量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报道工作中,成立了由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组成的全媒体团队:前方报道组所有的信息采集都以音频、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同步完成;后方编辑团队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有平台资源(含14个官方微信公众号),联合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网易等第三方平台,在一个中心指令下,做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网覆盖”,构建了新闻产品“在移动端首发、广播电视节目多频分发、网站整合传播”的立体式传播新格局。特别是在新媒体移动端集中发力,第一时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H5页面等多种手段,推送丰富多彩的两会报道内容。同时,根据融媒体传播特点,对原有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集约化改造,通过信息的深加工实现单条多点、单点多线、单线多面、单行多貌的传播表达,形成了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新语境、新形态。

    媒体融合让广播的节目形态完成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2016年元宵节,哈尔滨广播联合电视、平面和新媒体平台,推出第一届“看广播·闹元宵”大型全媒体直播,可以“看”的广播,吸引了“朋友圈”,也震动了“广电圈”。2017年第二届“看广播·闹元宵”大型全媒体直播引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让广播人制作的视频产品不仅可以看,而且拥有了好莱坞大片一样的气质,“花椒”“斗鱼”“映客”“一直播”“虎牙YY”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并首次引入“网红”的参与,线上关注点击量突破28万人次。到了2019年第四届“看广播·闹元宵”,4个小时直播,新媒体平台总点击量已达194万人次(不完全统计),网络收看人数超过135万人次。

    自2016年初开始,哈尔滨广播整合全部七大频率的资源,持续开展系列活动“圆梦行动——好日子我们一起过”,通过新闻报道、现场活动、“两微一端”全媒体互动宣传,汇聚公益力量,彰显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第一季“援手孤困、温暖你我”活动中,爱心企业和热心听众在短短几天内捐助钱物价值几百万元,创作团队连夜将整车的物资送到黑龙江肇东市300名留守儿童的手中。到了第五季“城市魔方运动挑战赛”,百位编辑记者、主持人、技术人员齐上阵,各频率主播带领数万市民用绿色出行的方式寻访城市文脉,倡导公益环保理念,广播七大频率+电视娱乐频道+网络新媒体,全媒体、全推送、全直播、全互动,4个小时直播,118万人在线观看,现场参与人数突破万人,电商平台互动留言1.3万余条,平台吸粉量增长50%,实现了媒体融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媒体融合带来的巨大聚集效应,让哈尔滨广播已经举办了九届的品牌“相亲文化节”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城市文化节庆活动。在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同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润物细无声。2017年国庆节期间,哈尔滨广播策划实施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北方民俗花灯游园会暨凡匠天工非遗文化系列体验展”,市民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看传统花灯、赏中秋诗会、品美味小吃,将剪纸、年画、泥塑、皮影等匠心民艺尽收眼中。大型活动带来的旺盛人气,还直接推动了产业发展的“第二战场”。由于成功实现了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型,哈尔滨广播的市场经营在全国城市台普遍呈现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下连续多年逆势上扬。2016年创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5亿元。

    岁末年初,由哈尔滨广播与新媒体技术团队联合打造的融媒体平台——“在哈尔滨”客户端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以内容产品为依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哈尔滨”将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强力引擎,将有助于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幅提升。在“大广播”的理念下,哈尔滨广播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深度融合之路,实现从“我与新媒体”向“我就是新媒体”的转化。

    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舆论场上没有天生的弱势媒体。新媒体能够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传统主流媒体都可以使用甚至有条件用得更好,而主流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的优势,却是新媒体平台难以企及、不可替代的。传统的主流媒体能不能真正解放思想,关键在于要从观念上跟上时代的节拍,通过真正的深度的媒体融合,把践行“四力”发挥到极致。只要人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其他一切元素都不会构成发展的障碍。

    四、结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引领,才能突破自身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克服暂时的表象问题的困扰,更加迅速准确地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根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提高实践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思想引领,这就是哈尔滨广播最可宝贵的成功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不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局面,都能始终不忘“为了谁”,清醒地认识“怎么办”。现在,哈尔滨广播正以此经验激励着一代新人在奋进之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也以此经验与全国的广播同仁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