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融入

    张慧凯

    

    【内容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均设置多种学科,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初中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小学科学教学相比,科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尤其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仅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还能加快学生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 融入

    引言

    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期间,已经提高科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以科学学科教学为切入点,投入更多的精力科学教学,如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的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围绕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科学知识,以实践能力和科学知识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科学教育的关系

    初中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会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动手实践操作。实践会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基于能力和思维,加快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还应围绕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运用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

    二、初中科学教学面临现状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现状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科学观念及应用渗透不够。教师对于科学教学理念及目标固化严重,大多数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后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第二,科学思维与创新培养不足。科学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讲练结合这一最常规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第三,科学探究与交流流于形式。科学教学以讲授代替实验,缺乏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时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很多学校却忽视这一抓手;第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几无涉及。科学教学只讲解书面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应用及创造能力科学责任等的培养。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仅停留在课堂,很少有延伸至课外,从而通过课内外的配合进行培养。

    三、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方式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科学观念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需要对于知识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初中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对科学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未能获得有效的培养。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前,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设施等设置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基于理解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找出教师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既能解释常见的科学现象,还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获得锻炼的机会,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才能加快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会使科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学生在每个阶段学习时,会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在梳理中学生会总结归纳各个环节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在课前的准备期间,教师设置详细的教学规划,进入到每个环节,均由设置的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发挥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习惯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设计中,除了了解流体在稳定流动时,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现象寻找问题的能力,利用知识设计方案的能力等。

    2.改变教学方式,关注科学思维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期间,我国初中科学教学方式发生不断的变化,已经由讲授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会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指引下,不断拓展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找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并且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例如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设计中,在引入环节,老师布置如下挑战:

    (1)仅利用塑料漏斗,将乒乓球运入塑料杯;(2)利用一根吸管吹气,使两球在透明槽的红色区域内相遇(图一);(3)将乒乓球放置在塑料杯中(杯高10cm),利用一根吸管吹气,将球从塑料杯中吹出。此项挑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实验过程中肢体均不能与球或容器接触。组长组织负责讨论,然后操作员操作,汇报员汇报。此项挑战看似儀器简单,却单人无法完成,必须通过分组讨论,且通过边实验边研究的方式才能完成,让学生观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而在讲解流速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本质原因时,学生通过漏斗底部吸气的方式能让乒乓球悬空,封闭空间吸气能使气体质量减小,而乒乓球悬空静止说明有一个力与乒乓球的重力相平衡,这个力是球上下的压力差,所以上方气压小于下方气压,最终能得出封闭空间内当气体质量减小,气压也减小的结论。由此教师安排学生针对图三的现象进行类似分析:向球的上方吹气,使球上方气体流速加快,而球向上方运动,说明球的上方气压减小,从而得出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结论。而教师的这样设计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吃透原理的本质。

    在情境中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相互融合,在融合中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情景中学习科学知识,会使抽象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借助实验现象,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后,会在生活中对常见的现象,以科学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还能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3.突出科学实验,重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式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通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单纯依靠讲解科学知识,会限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并且缺乏对学生科学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初中科学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按实际需求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例如在研究飞机机翼的设计原理时,教师组织分组实验,每组都有如图二所示的铁架台和半个乒乓球(半圆处用塑料板封住),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乒乓球的放置方式,然后将球从硬棒中吹气,并说明原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纸质飞机,按照气体力学要求,使飞机在空气中可以保持正常的姿态进行飞行。进入到实验环节,学生在飞机下部,使用点燃的酒精灯,对飞机持续进行加热,使飞机在受到气体热力作用下,产生持续运动的能量,学生跟随飞机的飞行轨迹,始终将点燃的酒精灯与飞机保持一定的距离,飞机受到气体流速的变化,会持续进行飞行。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会在具体操作中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并以现象为切入点对气体流速与热量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探究中学生会形成正确的科学学习意识,以意识为引导,有效强化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4.加强内外结合,提升科学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科学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教学中,让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应用,提升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例如让学生应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知识,改变通道结构(图三),让通道中间的乒乓球运动起来。学生通过合作、思考,最终形成新的设计方案。此设计涉及日常生活中案例为例,让学生通过设计,使通道内气体流动。又例如课后,教师布置课后探究题:利用一根吸管吹气,使球悬停于空中。此研究方案的设计,在课后进行,将学习的地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优化设计的过程,是学生科学思维不断增强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乐于观察、实验和思维;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善于和他人合作、分享等。从而提升科学态度及责任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采用情境、活动以及实践操作等形式,将核心素养与教学有效的融合,在融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出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习科学知识,不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快速发展。學生的核心素养快速发展,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2] 胡卫平. 科学思维培育学[M]. 北京出版社,2004:22-24.

    [3] 张力炜.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方式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7(12):40.

    [4] 周建秋.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9):67-69,94.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