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蒋玲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 变,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教学模式,现代的教学理念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此来为其今后的有效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需要以方法教学为主,以思维模式引导为辅,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对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偏失”情况进行改正。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过于注重考试,轻思维模式培养

    我国现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还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都以布置大量习题作为巩固数学知识的常用手段。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题海中反而会逐渐迷失自我。数学学科学习主要以学习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为主,教师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限制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老化,忽略学习能力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基本上是“师教生学”,这种教学模式沿用到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动摇了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

    (三)教学思路受限,注重学科理论教学

    任何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实践应用,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而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学科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教学目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中生基本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更多的是在纸上进行数学公式演算,教师也忽略了这些知识的生活实践指导性和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養进行培养,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予重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把握,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思考课堂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对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促进学生认识基础数学认知。使其能够以基础数学知识为依据,充分理解新知,并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下,领悟知识本质,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积累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如,教师在教学“集合”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每届新生都会参与学校的军训,在某天,学校要求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那么这个通知的对象,是高一全体学生还是个别学生?由于所引入的案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会存在相应的基础认知。在此种认知的驱使下,学生也就能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二)趣味化课堂教学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以其个性特点为依据,对学生所感兴趣的、与所教学知识相关的事物进行选取,组织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有趣的、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活动探究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其在数学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课堂。

    就以“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例。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这种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针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此章节知识之前询问学生:什么是空间几何体?并指导学生在不看书本和相关学习资料的情况下,想象一下“空间几何体”是什么样的。而当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空间几何体的大致图形之后,教师又可以询问学生:“该如何绘画出空间几何体。”之后,教师再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和设备,对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空间几何体进行多方面的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询问学生:“这些空间几何体与哪些图形相像,与自己在脑海中所构建的空间几何体是否一致,它们又存在哪些差别。”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对空间几何体进行细致观察,更是能够加强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构建能力,使其能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设置弹性化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实际上就是数学知识的载体。然而教材也是有缺陷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遵循新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掌握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以此注重其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为其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譬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其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划分。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理解函数概念、性质定理、单调性和值域等,并且教授他们记忆口诀;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了函数概念定理、单调性和值域后,对公式进行熟练应用;而优等生因为各方面能力水平方面都比较强,教师就可以要求其在对函数概念、定理性质、值域公式和单调性等知识进行掌握后,尝试着在生活中挖掘函数知识,并利用函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应当传播数学文化和价值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去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地对数学和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思考, 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真正 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课程,2019(22):40-46.

    [2]邵莹莹. 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赵琪.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D].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