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与提升对策

    陈冠亚

    [摘 要] 良好的入园适应不仅可以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更好的在园体验,而且会影响小班幼儿心理与行为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从活动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角色适应3个方面调查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结果发现小班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但会受到教师活动组织水平、环境丰富性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但会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同伴支持水平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新角色,但会受到教师、同伴和家长角色期望的影响。为提升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水平,幼儿园应为小班幼儿构建和谐多元的人际关系,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并开展多样化的入园适应工作。

    [关键词] 入园适应;活动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角色适应

    进入幼儿园学习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此时的幼儿一方面被迫与熟悉的照料者分离,另一方面则要去适应集体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制度规范和人际交往冲突,因此容易遭受心理和行为适应上的双重焦虑。[1]入园适应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一段极为重要的经历,适应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对幼儿园的融入程度,甚至还可能左右其心理和行为的长远发展。在已有的幼儿入园适应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从幼儿气质、心理准备、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环境特征等方面对幼儿的入园适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2][3][4][5][6][7][8]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过程是从一个生态环境到另一个生态环境的过程,幼儿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适自身的角色并在行为方式上做出相應的调整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9]因此,对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应该采用生态学的视角,将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视为幼儿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本研究以33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法,从在园活动、人际关系、角色期望3个维度对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进而为如何提升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一、小班幼儿在园活动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活动是指持续进行的行为,它贯穿于幼儿在园的整个过程,一切有意义的行为都可纳入幼儿在园活动的范畴。幼儿的入园适应可以反映在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水平上,具体表现为幼儿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内容、主动性和注意水平等方面。

    在入园初期,生活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包含进餐、如厕、喝水、午睡等。在幼儿具有一定的入园准备以及得到家长和教师支持的情况下,小班幼儿一般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吃饭、喝水和如厕等活动,部分幼儿甚至表现出一定的主动适应能力,如用餐结束后将餐具送回教师指定的地方。大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参与生活活动的原因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来自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如在午餐时会拒绝进餐并表现出对家和亲人的思念,在陌生的环境中难以午睡或者进入午睡的过程较慢。幼儿的焦虑情绪一般会在其入园两到三周之后逐渐缓解,但幼儿生活习性的差异会影响到他们对生活活动的参与水平。这些生活习性包括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环境适应等方面,它们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因人而异,且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类活动,幼儿对游戏的适应程度普遍较高,且表现出普遍的主动性,但对不同类型游戏的适应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高于生活活动。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和同伴之后,多数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并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投入、愉悦和满足。在入园初期,教师的工作一般以安抚幼儿的情绪为主,对幼儿的游戏引导与支持不足,不利于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接受与参与。此外,玩具的丰富性以及人际交往环境也会影响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

    幼儿入园初期的教学活动一般以绘本欣赏或者故事类活动为主,其主题比较浅显,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初入园的幼儿对教学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并能参与其中,且由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引导性,幼儿对教学活动的适应是最好的。例如,《好饿的毛毛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等教学活动因为主题贴近生活且生动有趣,幼儿对教师的讲述能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能认真听讲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幼儿对教学活动的适应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组织方式,他们在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的注意持续较长,而在教师讲授的活动中维持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二、小班幼儿人际关系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幼儿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这一复杂的人际关系样态已经超出了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简单性和亲密性。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幼儿不仅需要重新寻找和确立亲密关系,同时也需要认识和应对更为复杂的人际交往,他们对幼儿园人际关系的调适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幼儿园的适应程度。

    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可以依赖的重要他人,也是幼儿重新确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第一对象,他们与教师的互动类型以及情感联系水平直接决定着自身的入园适应程度。进入幼儿园后,大多数幼儿都能积极发展与教师的关系。但在教师由关注个体转向关注群体时,部分幼儿对于这种新的人际关系规则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且幼儿对师幼关系的适应还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特征以及教师所采用的互动方式。此时,幼儿会对教师产生明显的偏好,带班教师的个人特质、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对幼儿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幼儿对师幼关系的适应。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接纳可以有效安抚幼儿的哭闹,由教师情感接纳而重新构建的亲密关系可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对师幼关系的建构从对幼儿个体的情感接纳转向规则引导,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开始从情感依赖逐渐转向由规则进行调控,基于规则意识而建立起来的师幼关系不断趋于稳定,同时也象征着幼儿有了更高的师幼关系适应水平。

    同伴关系是幼儿需要在幼儿园重点发展的人际关系,它是幼儿实现社会性外向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幼儿在园同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在入园前就已经存在的,另一种是入园后才建立起来的。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如果有熟悉的伙伴,那么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焦虑的情绪会更少,同时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同伴交往活动。而对于新的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往往是从活动中的相互观察开始的。他们会通过相互观察对方的活动状态而融入彼此的活动中去。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生的原因除了彼此的熟悉程度之外,还与活动资源的分配有关,亦即幼儿会因为某一项活动而发展同伴关系,同时也会因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发生矛盾和冲突。

    此外,幼儿对亲子关系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入园、离园等环节或一些偶发事件上。他们在离园时情绪状态普遍较好,早晨入园时则情绪状态普遍偏低。与此同时,幼儿的情绪往往与家长的表现相关联,一般家长越不放心,幼儿就会越焦虑。这主要是因为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适应还不稳定,新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还无法替代亲子关系之间的亲密性。当家长表现出焦虑时,幼儿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状态。

    三、小班幼儿角色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或人际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它包含个体既有的角色和期望的角色两大类。幼儿在园角色适应就是在既有角色和期望角色之间进行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进行角色认同的过程。从父母的孩子到老师的学生和其他幼儿的同伴,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要求幼儿在心理上认同自己角色的变换,同时也要求他们在行为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会在入园四周左右适应新的角色,当他们跟教师和同伴建立起新的关系连接后,会逐步表现出稳定的情绪,并产生对幼儿园环境的归属感。此时,幼儿开始产生主人翁意识,会主动把自己当作幼儿园和班级的一分子,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所处的环境。小班幼儿的角色适应水平与教师和其他幼儿对他们的角色期望有关。当教师对幼儿持有积极正面的角色期望时,或者同伴对幼儿保持积极接纳的态度时,他们就能表现出更多的正面情绪并积极适应新的角色。如果教师对幼儿表现出忽视或者同伴对幼儿表现出排斥,他们就会对新的角色持一种消极态度,并且会拒绝主动融入新的环境。

    四、提升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对策

    入园适应是小班幼儿在心理与行为等方面做出系统改变的过程,也是他们融入新的环境和适应新的角色的过程。良好的入园适应应该是幼儿基于对环境和自身角色变化理性认知而产生的一种主动调适,忽视幼儿成长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就会使得他们的入园适应变得困难。因此,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来关注和支持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

    首先,应为小班幼儿构建和谐多元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在幼儿入园初期尽快与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师幼关系,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怀,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可以加快小班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速度,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幼儿与家庭的关系,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心理发展。[10]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发展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积极的同伴关系不仅可以分散幼儿在入园初期对原有亲密关系和生活环境的期待,同时也可以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拓展他们的交往经验,相同的经验和需求也有助于小班幼儿共同去面对新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感。[11]此外,家长也应该通过重新调整亲子关系来促进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在给予幼儿充分的情感支持的同时鼓励幼儿独立去面对新的环境。[12][13]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既要达成内部的一致性,也要为幼儿建立相应的规则,支持他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和主动发展。

    其次,应为小班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入园之前的幼儿基本生活在一个缺乏固定规则的环境当中,而一个充满规则但缺少活动内容的环境则会使幼儿感到枯燥和缺乏兴趣。事实上,幼儿容易被新奇的环境所吸引,当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且适宜的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活动所吸引。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减少他们的活动等待时间。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具有丰富性和适宜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展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并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不管是在哪一类活动当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都应该关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并积极发展他们的同伴关系,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引导来促进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和对环境的适应。

    再次,应针对小班幼儿的需要与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入园适应工作。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与能力准备程度,当幼儿形成了关于幼儿园的积极概念且具备独立生活和交往的能力时,他们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14]因此,家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对幼儿的入园形成一致的角色认知,坚定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积极信念。教师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引导家长在家庭里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关于上幼儿园的观念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可以向即将入园的幼儿开放,引导他们切身地感受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让他们了解和参与幼儿园丰富的活动来激发他们对上幼儿园的兴趣。此外,幼儿园也可实施阶梯入园的方式,逐步延长幼儿的在园时间,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15]在为幼儿开展入园适应工作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即将入园幼儿的特点及其成长环境,从而保证为幼儿准备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

    参考文献:

    [1]林兰,高珠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冲突与规约应对:基于儿童立场的质性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0(09):23-38.

    [2]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103-105.

    [3]李亚炜.父母焦虑与幼儿入园适应关系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30-31.

    [4]范倩委.气质类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关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23-29.

    [5]林媛媛,宋菲燕,杨邦林,等.幼儿园新生家长焦虑状况及其人口学变量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8(05):47-60.

    [6]许琼华.幼儿不爱入园的心理学分析[J].山东教育,2007(30):49-50.

    [7]项梅.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26-35.

    [8]金文.解决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基本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67-69.

    [9]蔡菡.从生态变迁的角度看入园适应: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学前课程研究,2007(07):4-6.

    [10]侯莉敏,罗兰兰,吴慧源.祖辈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师幼关系的调节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9(07):54-68.

    [11]李艷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5.

    [12]孟晓慧.幼儿依恋与入园适应的关系:亲子游戏的中介作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45-51.

    [13]吴倩倩.幼儿入园适应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32-33.

    [14]孔露,徐晓燕,韩珊.小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1):125-129.

    [15]刘少英,陈帧,方小兰.梯度入园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缓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