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苗族芦笙舞蹈的发展趋势

    董静

    摘要: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苗族一直以极具特点的舞蹈与民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时苗族舞蹈也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包含着大量的民俗特点,还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在当前这一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就对苗族芦笙舞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索,那么本文就对文山州苗族芦笙舞蹈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苗族;芦笙舞;起源;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J72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3-0034-02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更是对苗族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在探索总结过程中不断分析着其民族舞蹈发展进程。所以苗族芦笙舞蹈就成为了研究与关注的重点,这一舞蹈在每年的苗族节日中都会出现,并且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苗族人也会利用这一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这一舞蹈在苗族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1芦笙舞的类别及技巧

    芦笙舞蹈只是被汉化的解释,传统苗族人经常称这一舞蹈为“究给”,这一舞蹈的表演方式就是男子边吹“芦笙”,边在节奏变化过程中舞动胯部、膝盖、脚踝等。这一舞蹈不仅是苗族人节日必备的舞蹈,也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苗族人对情感的表达,例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苗族人就会跳起芦笙舞,并且芦笙舞还根据不同的特殊日子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笔者就对这些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简单总结[1]。

    首先,在芦笙舞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带有极强自娱性质的芦笙舞。因为芦笙舞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高,并且对舞者的年龄与性别也没有固定限制,所以在舞蹈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自娱芦笙舞,这一舞蹈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踩”另一种则是“跳”。这两种舞蹈形式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利用踩的方式舞蹈则可以使舞者表现得娴雅、端庄,若是利用跳的方式进行舞蹈则会使舞者表现得十分柔和、潇洒。不同性别表演也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在舞蹈过程中经常会利用吹小芦笙的方式进行表演,而女性则是在舞蹈过程中持花手帕,男女围成两圈将吹大芦笙的舞者包围起来,然后在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中不断摆动身体,进而达到充分表达个人情感的目的。

    芦笙舞不仅可以通过自娱的方式进行表演,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求偶作用。在文山州苗族壮族自治州,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踩花山,最重要的标志是花杆一般要选择高大挺直、滑溜的松树杆,剥去皮后,扎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彩旗,在山上选一块空旷、平坦的场地,将之在场地中央高高竖起[2]。花山节这天,男人背着芦笙、妇女们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绣花衣服和蜡染百褶裙,打着小花伞,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花场。当“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节庆的人们敬酒、祝福后,便宣布花山节开始。顿时,锣鼓齐鸣,鞭炮喧天。人们围着花杆,踏着芦笙的节拍翩翩起舞,悠扬的笙曲激荡着舞者的艳丽衣衫,把整个花山场点缀成五彩斑斓的世界。花山节期间,还有赛马、武术表演、斗牛比赛,优胜者披红挂彩,好不荣耀。青年男女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寻偶恋爱,节日里纵情的歌舞让不相识的男女得以相见、认识、了解,每当他们彼此动了情,便双双对对到僻静处互诉衷肠,有的还互赠礼物以订终身。

    还有一种舞蹈形式就是在婚礼与葬礼上应用的礼仪性芦笙舞。这一舞蹈若是在婚礼上使用,那么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婚礼增添欢乐的气氛,且动作也是以欢快、跳跃为主。若是在葬礼中使用,那么这一舞蹈的目的就是向死者与家属表达最诚挚的慰问,并向死者致哀。在舞蹈过程中舞者的动作不会过于跳脱,只是在死者入棺前舞者会跨过棺木,除此之外就都是沉稳节制动作。

    2芦笙舞蹈的符号特性

    在对文山苗族舞蹈进行分析时还需要注意这一问题,那就是一定要将其舞蹈的符号特性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使其文化以及价值得到展现。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就对符号进行了分析,部分学者认为,“符号在某方面或某种能力上相对于某人而代表某物的东西。”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符号代表另一物的某物”其实但就芦笙舞蹈来说,“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象,更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或历史性阶段的印记,只有符号才能使其经住岁月洗礼,最终形成固定的形式展现到后人面前”。此时相信很多群众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符号的方式去对其进行理解,既然舞蹈也是经过多年岁月洗礼流传下来的,那么就一定可以利用符号将其表现出来。那么在对进行研究时就需要通过舞蹈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保证可以在分析过程中将其表达的情感总结出来,这就是舞蹈的符号特性,这不仅是舞蹈的符号特性,同时也是对舞蹈进行研究的必经之路。例如在芦笙舞表演时,演奏者就会吹起《踩花山调》,舞者就会随着乐曲旋律变化跳起相对应的舞蹈,在舞蹈中包含不同的程序例如立花杆、唱花杆、跳花杆等,并且每一个程序中包含其不同的动作以及曲调。那么笔者就拿祭花杆中的芦笙舞蹈进行举例说明,并结合相应的舞蹈形式进行分析介绍。首先这一舞蹈所选用的演奏方式为芦笙合并自由选择架势,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会随着旋律变化摆动上身,随着曲调的变化舞者身体摆动与移动幅度就会加大。当节奏由低沉变为轻快后,舞者就会随着旋律作出跺脚、拍腿前踢腿等动作,并且舞蹈氛围也会随着轻快的乐曲旋律被推至高潮。当旋律又從轻快转变为低沉后,舞者动作就会随着放缓,其舞动幅度也会降低,直至乐曲演奏结束。通过对这一舞蹈以及曲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舞蹈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即开始的低沉中间的欢快最后的低沉。若要对其舞蹈形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其实这一舞蹈形式主要就表现在腿部,因为表演过程中舞者腿部动作基本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舞蹈部分,甚至当旋律达到高潮后舞者还会做出拍脚、蹲跳等动作,以保证身体可以随着旋律变化而摆动,节奏控制也更能够井然有序。那么在对芦笙舞蹈形态进行分析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其整个舞蹈就是由表演者、动作信息以及接受者组成,那么将其细分就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首先就是创作,其次就是接受,最后才是舞蹈素材实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舞蹈观赏性,同时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能够被充分展现出来,使生活经验能够与外部世界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其独特的舞蹈符号。

    3芦笙舞的发展

    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当前这一社会环境下,芦笙与芦笙舞就成为了苗族的象征。直到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员也认为其实苗族文化的由来就是芦笙文化,因为只有芦笙伴随苗族人民的时间最长,同时还经常出现在苗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与日子中。不仅如此,其实芦笙与苗族人民的渊源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甚至在北宋年间,苗族舞蹈还曾经轰动一时,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由此可见芦笙与芦笙舞为苗族文化与人民带来的影响,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一舞蹈形式开始被简化,传统芦笙舞蹈还需要特定的服饰,而现在的苗族人民在活动时只是将动作与乐器融入到舞蹈中,对服饰的关注度逐渐降低[3]。

    在如今这一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但是苗族芦笙舞却一直在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广西西部等地区活跃着。这些地区的群众自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吹芦笙以及芦笙舞,并且当地群众也对芦笙演奏与芦笙舞表演者十分尊重,不管时代如何变换,芦笙舞一直都是苗族人民尊重且热爱的舞蹈形式之一,并且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苗族人民也将这一舞蹈动作进行了规范总结,并将动作总结为走、移、跨、转、立、踢等。大多数动作都是以欢快为主,只有在特殊表现场合中才会应用到庄重肃穆的动作[4]。

    4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虽然现代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影响,但是苗族芦笙舞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不仅如此,在发展过程中聪明的苗族人民还利用现代化的方式对芦笙舞进行了优化,其动作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情感表达也更加明显,在发展中还有更多当地年轻人参与学习了芦笙舞,有效抵挡住了外界不良因素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进一步提高了传统文化传承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会.浅谈永善县苗族芦笙舞传承发展与保护[J].中文信息,2019(12):288-289.

    [2]杨琛.云南苗族芦笙的制作工艺研究:以文山、红河三地的乐器制作为个案[J].民族音乐,2019(1):24-27.

    [3]黄峭琳.浅淡苗族银饰对苗族舞蹈的影响:以芦笙舞为例[J].黄河之声,2020(6):137.

    [4]张时俊,石浏琬悦.浅析苗族芦笙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6):121.

    (责编:王锦)